時行感冒

時行感冒

時行感冒,病名。感受四時不正之氣,發病呈流行性之感冒病證。病情常較一般感冒為重。《類證治裁·傷風》:“時行感冒,寒熱往來,傷風無汗,參蘇飲、人參敗毒散、神術散。”《諸病源候論·時氣候》:“時行病者,是春時應暖而反寒,夏時應熱而反冷,秋時應涼而反熱,冬時應寒而反溫,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病無長少,率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感受時行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現代醫學稱為流行性感冒。全身症狀明顯,臨床以突然惡寒、發熱、頭痛、全身酸痛為主要特徵。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冬春兩季較為多見。起病急驟,傳播迅速,傳染性強,常可引起大流行。

概述

時行感冒之名出《類證治裁·傷風》:“時行感冒,寒熱往來,傷風無汗,參蘇飲、人參敗毒散、神術散。”《諸病源候論·時氣候》:“時行病者,是春時應暖而反寒,夏時應熱而反冷,秋時應涼而反熱,冬時應寒而反溫,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病無長少,率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北宋的《仁齋直指方.諸風》,其傷風方論中記載了參蘇飲治:“感冒風邪,發熱頭痛,咳嗽聲重,涕唾稠粘”。本證與傷寒不同,《景岳全書.傷風》篇說:“傷風之病,本由外感,但邪甚而深者,遍傳經絡即為傷寒,邪淺而輕者,止犯皮毛,即為傷風。”

感受時行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西醫學稱為流行性感冒。全身症狀明顯,臨床以突然惡寒、發熱、頭痛、全身酸痛為主要特徵。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冬春兩季較為多見。起病急驟,傳播迅速,傳染性強,常可引起大流行。

病因

時行感冒的病因多與氣候突變、寒溫失常有關,如春季應暖而反寒,冬季應寒而反溫等,非時之氣夾時行病毒侵襲人體而致病。發生又與人體的正氣強弱有關,若起居不慎,寒溫不調,過度勞累等,均可使衛外功能減弱,易感受外邪而發病。

病證

外感時邪均由口鼻而入。肺主衛氣,外邪入侵首先犯肺,衛氣失於宣達,可見發熱、頭痛、惡寒等證。肺主呼吸,開竅於鼻,上系咽喉,肺氣失宣,清竅不利,因而出現鼻塞流涕、咳嗽、噴嚏、咽痛等症。如若感受暑濕之邪,則濕困中焦,除有衛表症狀外,還可出現脘痞、噁心等症。

時行感冒因所感病邪不同,可分為風熱、風寒、暑濕等類型,主要根據惡寒、發熱的程度,渴與不渴,咽喉紅腫疼痛與否,以及舌苔、脈象等不同情況加以辨別。若惡寒重,發熱輕屬風寒;惡寒輕,發熱重為風熱;口不渴屬風寒,口渴屬風熱;咽喉不紅腫、不疼痛為風寒,咽喉紅腫疼痛為風熱;舌苔薄白為風寒,舌苔薄黃為風熱,舌苔薄黃膩為暑濕;脈浮緊為風寒,脈浮數為風熱,脈濡數為暑濕。

辨證施治

時行感冒的治療以解表疏邪為原則,或兼以清熱解毒,滌暑祛濕。具體用藥應隨證而異。

1.風寒束表,邪郁衛分

(1)證候發熱,惡寒較重,無汗,頭痛,身痛,流清涕,多噴嚏,稍有咳嗽,無痰或有少量白色稀薄痰液,苔薄白,脈浮緊。

(2)治則辛溫解表。

(3)主方常用荊防敗毒散加減。

(4)方藥荊芥、羌活、獨活、柴胡、枳殼、桔梗、川芎。

2.風熱犯肺,邪在衛分

(1)證候發熱較重,稍有惡寒,有汗不多,頭痛,咳嗽,痰少而黏稠,或咽喉腫痛,口乾欲飲,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2)治則辛涼解表。

(3)主方常用銀翹散加減。

(4)方藥連翹、銀花、苦桔梗、薄荷六錢、竹葉、生甘草、荊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3.暑濕在表

(1)證候發熱,惡寒,無汗或少汗,頭痛,四肢睏倦或疼痛,心煩口渴,胸悶脘痞,泛惡,小便黃或大便泄瀉,舌苔薄黃膩,脈濡數。

(2)治則清暑化濕解表。

(3)主方常用新加香薷飲加減。

(4)方藥香薷、銀花、鮮扁豆花、厚朴、連翹。

時行感冒病人應臥床休息,多飲水。此病流行期間應減少集會,一旦發生疫情,應及時隔離。

預防方法

1、時行感冒病人應臥床休息,多飲水。此病流行期間應減少集會,一旦發生疫情,應及時隔離。

2、食醋蒸熏法,可對空氣消毒,預防傳染;

3、用大青葉、板藍根、貫眾水煎代茶飲服;

4、用10%大蒜液滴鼻。

感冒型證

感冒是一種最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用於治療感冒的藥物有許多種。由於中成藥具有副作用小、療效好的特點,故很受人們青睞。但臨床實踐證明,如果中成藥選用不當,也可延誤病情。中醫將感冒分為風寒型感冒、風熱型感冒、寒熱往來型`暑濕型感冒和時行感冒(流行性感冒)五種類型。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不同類型的感冒應選用不同的中成藥治療。

1、風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噴嚏、咳嗽、頭痛等一般症狀外,還有畏寒、低熱、無汗、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等特點。這種感冒與病人感受風寒有關。治療應以辛溫解表為原則。病人可選用傷風感冒沖劑、感冒清熱沖劑、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時茶顆粒等藥物治療。若病人兼有內熱便秘的症狀,可服用防風通聖丸治療。風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羚翹解毒片、複方感冒片等藥物。

2、風熱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頭痛,咽部紅腫熱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狀外,還有發熱重、痰液粘稠呈黃色,咽部紅腫熱痛等特點。治療應以辛涼解表為原則。病人可選用感冒退熱沖劑、板藍根沖劑、銀翹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藥物治療。風熱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藥物。

3、外寒里熱型<寒熱往來>寒熱往來的感冒(表現為流清涕,大便乾燥,咽部紅腫熱痛,發熱,、面紅、舌苔黃等)可以靠喝苦丁茶來瀉火、清熱,緩解感冒的一些症狀,如咽喉腫痛、頭疼、眼睛腫脹等,但不能預防和治療感冒,還是要吃銀翹解毒丸、連花清瘟膠囊等藥物。

4、暑濕型感冒:病人表現為畏寒、發熱、口淡無味、頭痛、頭脹、腹痛、腹瀉等症狀。此類型感冒多發生在夏季。治療應以清暑、祛濕、解表為主。病人可選用藿香正氣水、銀翹解毒丸等藥物治療。如果病人胃腸道症狀較重,不宜選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養胃丸等藥物。

5、時行感冒:病人的症狀與風熱感冒的症狀相似。但時行感冒病人較風熱感冒病人的症狀重。病人可表現為突然畏寒、高熱、頭痛、怕冷、寒戰、頭痛劇烈、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鼻塞、流涕、乾咳、胸痛、噁心、食欲不振,嬰幼兒或老年人可能並發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狀。治療應以清熱解毒、疏風透表為主。病人可選用防風通聖丸、重感靈片、重感片等藥物治療。如果時行感冒的病人單用銀翹解毒片、強力銀翹片、桑菊感冒片或牛黃解毒片等藥物治療,則療效較差。

6、中毒型流感病人則表現為:高熱、說胡話、昏迷、抽搐,有時能致人死命。因此病極易傳播,故應及早隔離和治療。

西醫論述

根據病因不同,臨床表現可有不同的類型:

一、普通感冒(commoncold):

俗稱“傷風”,又稱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狀為主要表現。成人多數為鼻病毒引起,次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等。起病較急,初期有咽乾、咽癢或燒灼感,發病同時或數小時後,可有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2-3d後變稠。可伴咽痛,有時由於耳咽管炎使聽力減退,也可出現流淚、味覺遲鈍、呼吸不暢、聲嘶、少量咳嗽等。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症狀,或僅有低熱、不適、輕度畏寒和頭痛。檢查可見鼻腔黏膜充血、水腫、有分泌物,咽部輕度充血。如無併發症,一般經5-7d痊癒。

二、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氣管炎:

根據病毒對上、下呼吸道感染的解剖部位不同引起的炎症反應,臨床可表現為咽炎、喉炎和支氣管炎。

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腸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臨床特徵為咽部發癢和灼熱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當有咽下疼痛時,常提示有鏈球菌感染。咳嗽少見。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時可有發熱和乏力。體檢咽部明顯充血和水腫。頜下淋巴結腫大且觸痛。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結合膜炎。

急性病毒性喉炎多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甲型、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臨床特徵為聲嘶、講話困難、咳嗽時疼痛,常有發熱、咽炎或咳嗽,體檢可見喉部水腫、充血,局部淋巴結輕度腫大和觸痛,可聞及喘息聲。

急性病毒性支氣管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臨床表現為咳嗽、無痰或痰呈粘液性,伴有發熱和乏力。其他症狀常有聲嘶、非胸膜性胸骨下疼痛。可聞及乾性或濕性囉音。X線胸片顯示血管陰影增多、增強,但無肺浸潤陰影。流感病毒或冠狀病毒急性支氣管炎常發生於慢性支氣管炎的急性發作。

三、皰疹性咽峽炎:

常由柯薩奇病毒A引起,表現為明顯咽痛、發熱,病程約一周。檢查可見咽充血,軟齶、齶垂、咽及扁桃體表面有灰白色皰疹有淺表潰瘍,周圍有紅暈。多於夏季發作,多見兒童,偶見於成人。

四、咽結膜熱:

主要由腺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引起。臨床表現有發熱,咽痛、畏光、流淚,咽及結合膜明顯充血。病程4-6d,常發生於夏季,游泳中傳播。兒童多見。

五、細菌性咽、扁桃體炎 :

多由溶血性鏈球菌引,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顯咽痛、畏寒、發熱,體溫可達39℃以上。檢查可見咽部明顯充血,扁桃體腫大、充血,表面有黃色點狀滲出物,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肺部無異常體徵。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