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悟明法師 (1911- ) 河南商水人。俗姓李,名林泉。法名仁恩。十四歲披剃於湖北竹溪觀音閣,師事能靜。鏇入極樂佛學院深造。二十歲於湖北漢陽歸元禪寺受具足戒。曾任上海留雲禪寺知客、副寺、監院及法雲寺、接引寺、江寧雲居禪寺住持。1949年赴台,任台北十普寺暨觀音山凌雲寺監院。1959年在台北建“護國大悲院”。翌年創建海明寺。1976年晉任玄奘寺住持,1986年當選台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現任海明寺、玄奘寺、西雲禪寺、觀音禪院住持。
出家因緣
悟明法師有許多的著作,計有:《仁恩夢存》(回憶錄),《美游心影》、《從人文主義論涅樂境界》等專集,其中他在《仁恩夢存》一書中,曾經提到他的出家因緣,是“極其意外"的,又彷彿是前定的。當他八歲時,一個花明柳暗的暮春時節,一天早上,他正在上學的路上,忽然碰到一個遊方的和尚,同他眨眨眼。這個和尚身穿灰色僧袍,腳穿齊腿的長筒襪子,道風巍巍。他勐然看到這個和尚,心頭一怔,彷彿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在那一瞬間,和尚的背影,便消失在黃沙漫漫的千年古道上了。而這以後,他的腦海里,便常會出現那和尚的影子。後來,他對媽媽說:“我喜歡穿和尚的襪子!”
過三年後,到十四歲時,他家來了位和尚,然而,這和尚是他父親多年不見的朋友——王伯伯,也就是能靜長老;能靜長老以“出家人不住俗人家”為由 ,在敘舊完畢之後立刻啟程,這時,悟明卻有一種戀戀不捨之情,和尚背起方便鏟,悟明伸手摸摸方便鏟的剷頭。和臣尚見狀知這小孩有根器,便央求他父親讓悟明跟他走吧!——於是,十四歲的悟明就這么出家了。
悟明十四歲披剃於湖北竹溪觀音閣,體能靜長老為師,後入極樂佛學院深造,十歲於湖北漢陽歸元禪寺受具足戒,第二年發願朝禮南海普陀山,至三十歲受聘為法雲寺、接引寺及江寧寺的住持。
施粥濟民
1941年8月,悟明法師晉山上海「接引寺」,接大霖和尚 臨濟宗法脈,法卷系出自興慈老和尚手筆;法雲下院則交由慈觀法師管理,隨即接掌「接引寺」住持,半年後,便在寺中開辦「佛教仁恩施診所」,為貧民義診長達八年,未曾間斷。1943年夏天,法師晉山接任江寧名剎「雲居禪寺」住持;次年春季,留雲寺退居大悲和尚,從寧波天童寺退居,選定悟師與心緣、岫真、定耀法師一同接從善、大悲、志寬三位大和尚之法脈。大法兄心緣法師任留雲寺住持,二法兄岫真法師任監院,悟師與三法兄定耀法師以監院名義,負責管理彌陀寺。至此,悟明法師已身兼接引﹑雲居﹑彌陀三個寺院的「住持」與「監院」職務。
悟明法師1946年於接引寺創辦「明仁慈善會」,辦理各種慈善事業,創立冬令「施粥所」,賑寒衣、濟米糧,救貧民,每日施粥二千人。冬季,更受聘擔任「上海第五施粥所」主任,而「施粥場」即設在留雲寺之廣場。1948年),38歲時在接引寺成立「過境部隊特約診所」。上海社會局有鑒於法師承辦「施粥所」的成效,遂改聘法師任「上海市第一施粥所」主任,每天在留雲寺收容四千名難胞,供給一餐早粥。
建寺弘法
悟明法師的慈悲喜捨於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更表露無遺。當年,他藉接引寺創辦“仁恩施診所”,“明仁慈善會”,常年救濟貧寒。1949年,悟明赴台,任台北十普寺暨觀音山凌雲寺等監院,數年中協助道源、白聖兩位長老開壇傳戒十餘次。1949年在台北市中山北路購屋建“護國大悲院"。1950年就創建海明禪寺,並任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五十二年應美國紐約美東佛教聘為導師赴美安法,在美各大學、各社會團體,講演佛法六十餘次,感化中西人士皈依三寶者百餘眾,回國後創辦“海明佛學院”;培育青年弘法人才,五十三年因對社會慈善事業貢獻厥偉,當選好人好事之表揚。悟明法師曾任世界佛教僧伽總會理事長,是佛教界德高望重的人物。
台灣佛教也是傳承自中國大陸當時的許多高僧大德,如白聖長老、道源長老、悟明法師、印順法師、懺雲法師等等。而“中國佛教會”更在悟明、了中、淨心三大長老之帶領下,才有今日台灣佛教興盛之基石。尤其佛教玄奘大學啟建,更是悟明長老最偉大的貢獻之一。
悟明法師畢生弘法度眾,願力無量,衛教護國,無一不是奉行佛祖法旨,發揮大慈大悲之精神,堪稱今日佛教界之高僧。他出生平凡,但蒙菩薩授記;一生為國、為民、為教界,興慈善、辦教育、哈佛大學演講、獲頒「榮譽哲學博士」學位、出席國是會議、受獎連連,海內外弘化,加強國際交流,增進國際間友誼,政教人脈關係良好,于海內外大放異彩、所向披靡。他是第一位在國內弘傳大悲懺禮拜、大悲咒唱唸、觀音菩薩聖號恆持,每月放生的「觀音老人」,也是台灣佛教界的珍寶。
主持道場
悟明法師以持“大悲咒”聞名於教界,開山時曾發願欲將台北千霞山建為十方叢林。此山原為周鴻城居士的私產花園別墅,兼有山地三千餘平,因感於悟明法師,在台十一年間,寒暑不計,終日終年,從事佛法大悲之宏揚,廣積救人救世之德業,特將所有千霞山之土地所有權,全贈給悟明法師,作為弘法的道場,且定名為千霞山“海明禪寺”。
從車站到海明禪寺的牌坊大門,約三十分鐘的路程;格外搶眼的是,紅白相間,層層塔疊著令人懷古的顏色;塔建了十一、二年,是追悼祖先的紀念塔,塔中可放歷代祖先或親朋往生的骨灰;裡面供奉著地藏王菩薩,每逢農曆七月十五日師父會為塔中亡魂念經超度。塔中供養著七顆舍利,故名為“舍利寶塔”。
離開了舍利寶塔;再往高處走,傾斜的山坡路面上,斑剝均山門頹喪的依在兩旁。
繞過舊山門;首先進入眼帘的,是一座六角的紀念亭,六隻朱紅柱子,列有蘭花草紋的凋樑,使得亭子古典起來,柱子有廣元和尚的題筆。“清涼地"——是悟明法師於1961年為此亭題的名。
海明禪寺圓通寶殿上,主祀觀世音菩薩。這尊身長丈余,重達三百公斤的鋼製、荷花觀世音菩薩是已故台北市市長黃啟瑞發心從日本訂製的。
由於僧眾的日益增多,於1969年增建“妙法堂”。那是一棟兩層灰色建築的樓房,位於大殿之左側,樓下配著紅色外框的大門和窗戶,亦為現在的寺務處。
“大慈大悲”四個字是蔣經國先生有鑒於悟明法師於六十二年創辦“玄裝育幼院”,收容遺孤,領導慈善事業,匡平社會風氣,而贈送給悟明法師的親筆題字匾額。
“海明佛學院”在妙法堂的隔壁,二層樓的紅磚建築,是佛子求學的地方。
捐資助學
2006年11月,河南省商水縣 湯莊鄉大 趙悟明愛心學校舉行更名儀式。該校由97歲高齡的台灣佛教大師、海明寺長老釋悟明大師捐資20多萬元援建。受悟明長老委託,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台灣人民推動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台海兩岸和平發展研究會會長郭俊次來周口出席儀式。台灣海明寺悟明法師十四歲便離開河南省家鄉,皈依佛門,悟明法師,俗名李林泉,一九一○年農曆八月二十六日出生於河南省商水縣湯莊鄉大趙行政村大李莊村。他自幼家貧,難以餬口。十四歲離鄉背井,南下到湖北竹谿縣觀音閣正式出家。二十歲時,在湖北歸元寺受戒。一九四九年,三十九歲的他淚別好友趙朴初先生,前往台灣,走向人生另一階段的弘法護教之路。悟明法師一再開示信眾:“人不能忘本,人不能忘恩,人不能忘義。怎么出來,就怎么回去。不能迷失方向,不能停滯不前。在他的人生思維中,最後一程就是經由上海市回到河南省,回到周口市。"
郭俊次先生是佛門三寶弟子,追隨悟明法師至今已經三十多年。他在捐資助學儀式上介紹了悟明法師愛心學校捐建的經過。春節期間,悟明法師召見郭俊次先生,並說:“師父已經九十七歲了,最近非常想念家鄉父老,故鄉的一草一木,親友的音容笑貌,午夜思維,常湧上心頭,拂之不去。能不能我捐一些錢,興建一所學校,嘉惠學子。就像我回到故鄉一樣,藉助此校,永遠與故鄉長相左右,生生不息。"三個月後,郭俊次此事遂成。
愛國促統
台灣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在2008年4月19日下午在台北舉行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來自島內外各界包括海外僑領、佛教界在內的八百多人與會,共同慶賀“和統會”十周歲生日。台灣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郭俊次在致辭時感慨地說:“風吹雨打中我們一直逆風前進,勇敢地走過了十年,多少心酸,幾多感懷,無法用語言和文字來表達。”他表示,今後他們將一如既往地用這樣的方式來愛台灣,為兩岸的和平統一貢獻心力。
台灣立法部門負責人王金平也出席了今天的慶祝大會,他首先祝“和統會”生日快樂!,他說現在兩岸經貿的依存度越來越高,唯有改善兩岸關係,台灣的經濟狀況才可能好轉,目前兩岸關係已經初見曙光,大家都期望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協商,加上國共兩黨在過去的幾年中已經建立了交流的平台,達成了不少共識,他表示相信520之後,兩岸之間恢復協商指日可待。
出席今天大會的還有不少台灣佛教界的愛國人士,值得一提的是九十九歲高齡的世界榮譽“僧王”悟明法師不顧年邁體弱堅持親臨現場祝賀大會的召開,令與會者非常感動,也引起不小的轟動。
相關詞條
相關連結
http://www.xiuxin.net/fgrw/ShowArticle.asp?ArticleID=53
中國近現代高僧大德(一)
佛教在整箇中國文化發展中的重要歷史地位毋庸置疑,近現代更是高僧與名流居士輩出,讓我們一起了解近現代名聞海內外的高僧大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