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學

玄奘大學

玄奘大學(英語:Hsuan Chuang University,HCU)是一所位於台灣省新竹市香山區的私立大學,以德智勤毅為校訓。學校成立於1997年,前身為玄奘人文社會學院,2004年改制玄奘大學,設有文理學院、社會科學院、管理學院、法學院、資訊傳播學院,共五個學院,十七個科系,十二個研究所。校名是為了紀念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玄奘三藏法師。2006年度至2010年度獲得教育部之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並參加當年度大學聯招,為台灣地區近年來新成立的大學校院之一。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玄奘大學玄奘大學
該校是由佛教界集資興建的高等教育學府,於1997年3月25日奉教育部台(86)高(三) 字第八六0二九三九二號函核准成立,並參加當年度大學聯招,為台灣地區近年來新成立的大學校院之一。 事實上,我國佛教界希望設定大學,是佛教徒長久以來的共同願望,因為佛教原本是以智慧(般若)為宗旨,認為知識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憑藉,也是人類追求光明的泉源,所以佛教在本質上是重視正知正見,而創設高等學府的目的是尋求正知而破除無明(對於事理之愚昧無知),所謂「明心見性,去迷開悟」是佛教教化的本懷。因此佛教的興學育才,對青年人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育人格的完成,提升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建設人間淨土的理想。 自1965年起即有籌設該校之議,至1987年「玄奘文化教育基金會」之創辦,開始進行實質的建校工作,先後解決糾纏複雜的土地問題,及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核,取得校舍施工建造執照,訂定學校各項重要規章,終於在民國1997年3月25日奉準成立同時招生。 該校以玄奘(三藏法師德號)為名,即闡明了與佛教辦學的關係,該校的設校宗旨為:「研究學術、培育人才、傳授知識,並以正知正見闡揚真理,淨化人心,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為「德業陶冶」、「悲智本懷」、「勤奮自發」「堅毅自強」等精神,訂定「德智勤毅」為校訓。

校名由來

玄奘大學玄奘大學
該校校名以玄奘三藏法師命名的意義,系基於多項因素:

一、就歷史意義而言,玄奘三藏法師為我國歷史偉人,其西行求法之舉,將我中華民族之名聲遠播西域,揚名印度。

二、就佛教教理而言,三藏法師將印度中期大乘佛教傳入我國,歷經譯述整編,成為完整的中國法相唯識學體系,弘傳後世。

三、就文化而言,三藏法師將我國文化,歷經驚險傳輸中亞,為大漢民族立下不朽的聲威。

四、就學術而言,三藏法師為我國赴海外留學成功之第一人,以三藏法師德號為校名,用以顯示佛教興辦之教育事業一如其行誼,為佛教、為國家樹立永垂不朽之教育典範。

該校以玄奘三藏法師的德號命名,即以闡明與佛教的關係。 但對於辦校宗旨,則確定在以佛教的理想,創辦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大學, 而非專辦佛學科系的大學,並且以「人本教育」的方式, 作為未來永續成長發展的立足點。

辦學理念

以教育宏揚玄奘精神 借學術培養濟世人才

(一) 本校為佛教界所辦之大學,並不是辦佛教大學。

(二) 專業素養與道德自律兼備,身教言教並行。

(三) 潛移默化涵養道德精神,非以儀式約制行為。

(四) 啟發替代灌輸,以春風化育道德自律內涵。

(五) 著重個別差異與性向,充分提供適性發展資源。

(六) 基本專業能力養成與潛能發揮兼顧,兼顧專業能力之培養與各項潛能之開發。

(七) 理論與實務並重,強化學習、套用及研究發展能力。

(八) 提倡「誠實教育」,培養光明磊落之思想。

(九) 深化人生意義,培養勤勞服務之美德。

(十) 淨化身心行為,端正社會風氣

歷任校長

任熟 姓名
第一任 張凱元
第二任 何福田
第三任 鄧運林
第四任 鍾瑞國
第五任 夏誠華
第六任 王鼎銘
第七任 劉得任

學術單位

人文學院

宗教學系 / 研究所

中國語文學系 / 研究所

外國語文學系 / 研究所

歷史學系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福利學系】/ 研究所

套用心理學系 / 研究所

教育人力資源與發展學系 / 研究所

師資培育中心

·法學院

法律學系 / 學士後法律學士班 / 研究所

·資訊傳播學院

大眾傳播學系

新聞學系

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資訊傳播研究所

·管理學院

公共事務管理學系 / 研究所

國際企業學系 / 研究所

財務金融學系 / 研究所

·套用科學學院

套用數學系

資訊科學學系 / 研究所

圖書資訊學系

學生自治

現有學生會、學生議會、宿治會畢連會、各系系學會等學生自治組織。並有玄鋒報、玄奘新聞(電視)等校園媒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