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
歷史沿革
恭城孔廟,原址在縣城北的 鳳凰山。明憲宗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遷往城西黃牛崗,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遷至今址。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因原廟過於狹小簡陋,故仿曲阜孔廟規制再次擴建,成為廣西最大的孔廟。其建築面積達1300平方米,占地3600平方米。現存建築是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按原制重建的,近百年來曾幾次行過維修。
結構特點
恭城孔廟背靠西山,前臨茶江,依山布局。中軸線上依序建有狀元門、欞星門、狀元橋、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兩側分別配建禮門、義路、更衣所、忠孝祠、省牲齋、宿所、宦祠、鄉賢祠、杏台、東西廡、昭文樓、尊經閣,配置清代乾隆御製孔子贊碑和四配贊碑。崇聖祠地勢高,但建築高度低於大成殿,把孔子五代先祖。大成殿把 “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孔子及四配、十二哲神位,是全廟主體,建築雄偉堂皇。大成門的門、窗均為雕花,屋頂飾人物雕像。狀元橋橋拱與橋下半月形泮池組成“日月同升”畫面。欞星門原是第一正門,構築最為精巧:六根方形石柱一字排列,以石樑橫貫連屬,上下樑間分嵌石匾,兩面刻二龍搶珠、雙風朝陽、拜相封侯、魚躍龍門、六合長春等吉祥圖案。其它建築也都各有特色。
其他
2013年5月6日,在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 ( CCTV4)《國寶檔案》欄目中,播出了“ 走基層——廣西恭城文廟狀元橋”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