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古建築群

恭城古建築群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恭城瑤族自治縣。恭城是隋唐古縣城,歷史上留下的古建築群有文廟、武廟、會館、祠堂等。縣城西印山的文廟始建於明永樂八年(1410年),原址在城北鳳凰山,明、清時屢毀屢建,廟址最後遷今址,占地3600平方米,建築為磚木結構,照壁、欞星門、泮池、義路、碑亭、大成殿、鄉賢祠、名宦祠、崇聖祠等布局,錯落有序。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恭城古建築群恭城古建築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廣西壯族自治區
恭城古建築群VI-691

簡介

..
恭城古建築群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恭城瑤族自治縣。恭城是隋唐古縣城,歷史上留下的古建築群有文廟、武廟、會館、祠堂等。縣城西印山的文廟始建於明永樂八年(1410年),
..
原址在城北鳳凰山,明、清時屢毀屢建,廟址最後遷今址,占地3600平方米,建築為磚木結構,照壁、欞星門、泮池、義路、碑亭、大成殿、鄉賢祠、名宦祠、崇聖祠等布局,錯落有序。恭城古建築群位於恭城瑤族自治縣拱辰街、太和街,建築群包括文廟、武廟、周渭祠、湖南會館等四座院落式布局的明清建築,分別形成“文”、“武”、“官”、“商”、“情”等濃郁的瀏覽氛圍。特別是建於明代的文、武兩廟,氣勢恢宏,蔚為壯觀,為恭城贏得"華南小曲阜"的美譽。廟內浮雕、石刻做工精巧,鏤空木雕工藝高超細膩,脊山彩陶人物花飾別具一格。

歷史

..
恭城地處歷史上的“湘桂走廊”與“瀟賀古道”之間,占有兩大交通要道的便利,中原文化很自然地沿著龍虎關南下進入
..
古老的恭城。明永樂八年(1410年),代表漢文化的孔廟在恭城始建,恭城人的重教興學可見一斑。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為了紀念一代廉吏北宋監察御史周渭(恭城人),又建了周渭祠(即周王廟)。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紀念三國名將關羽的武廟,又聳立在文廟的旁邊,距文廟僅100米左右。歷經數百年滄桑,這些廟宇仍風華依舊,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到了清代中後期,縣城內相繼建立福建會館、江西會館、廣東會館、湖南會館(歷史原因,現僅存湖南會館)。外省到恭城經商從藝的人日益增多,恭城一時間商賈雲集,百藝駢臻,成為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一方商埠。這些氣勢恢宏的廟宇,雕樑畫棟的會館,正反映了恭城物產的豐富,經濟的繁榮。在縣城,除文廟外每個廟宇及會館都有獨立的戲台。據資料記載,全縣的村鎮曾經有28座戲台,現有史可查的就有12座。這些戲台的構築,是一流工藝的代表,是經濟實力的象徵,是當時文化發展的物質載體
..

外來先進文化的輸入,不但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也給恭城人帶來創新意識。文武兩廟比鄰而建,周王廟蜜蜂樓的精密巧構,在當時來說,可謂標領時尚。千百年來,對地域文化的垂愛很自然地形成保護意識,即使在“文革”時期,文廟也能避過一劫,它是廣西現存最大的宮殿式建築。如今,恭城把以“三廟一館”為核心區的精美古建築群,與生態旅遊有機結合,成為大桂林旅遊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有數萬遊客慕名前來觀賞。

建築群 

 
..
主殿大成殿建在二級台基之上,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周繞木柱迴廊,抬梁式磚木構架,重檐歇山頂,覆黃琉璃瓦,同角飛檐高翹,脊飾二龍戲珠。門窗檐口木雕精美,建築布局、技巧、風格均具嶺南特點。恭城武廟又稱關帝廟,廟址亦在印山,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始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同治元年(1862年)重修。四進院落,磚木石結構,有戲台、前殿、
..
正殿、後殿、東西廂房等,占地2130平方米。戲台以石料砌台基,台高1.3米,面寬12.48米,戲台面闊7.46米,進深9.92米,抬梁式木構梁架,重檐飛角,琉璃瓦歇山頂。正脊飾寶瓶、龍吻、人物故事畫,垂脊、岔脊灰塑風鳥花草。台頂八角藻井,形如覆鍾。恭城的湖南會館建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院落式布局,有門樓、戲台、前殿、後殿,左、右廂房和東側義所巷道等組成。占地1847平方米,門樓二層,重檐歇山頂,脊飾寶瓶、鰲魚,兩端龍吻。戲台為木石結構,六柱抬梁式構架,歇山頂,屋脊、山牆泥塑二龍戲珠、丹鳳朝陽等,藻井天花、望板彩繪,浮雕人物故事畫像,門窗木雕精緻,是一座裝飾藝術價值較高的建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