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

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

急診科自身的管理和醫院對急診科的管理。 急診科應當根據急診醫療工作制度與診療規範的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急救診療工作。 醫院應當加強對急診科的質量控制和管理,急診科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本科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

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

衛生部10日下發的《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明確對危重急診患者,急診科應按照"先及時救治,後補交費用"的原則救治。同時,急診應制定並嚴格執行分診程式及分診原則,按病人的疾病危險程度進行分診,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應當立即實施搶救。

(圖)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

“先及時救治,後補交費用”的原則救治

衛生部10日下發的《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中明確,對危重急診患者,急診科應按照“先及時救治,後補交費用”的原則救治,確保急診救治及時有效。

急診醫療工作制度與診療規範的要求

《指南》明確,急診科應當根據急診醫療工作制度與診療規範的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急救診療工作。急診實行首診負責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或推諉急診患者,對危重急診患者按照“先及時救治,後補交費用”的原則救治,確保急診救治及時有效。同時,急診應當制定並嚴格執行分診程式及分診原則,按病人的疾病危險程度進行分診,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應當立即實施搶救。

三級綜合醫院和有條件的二級綜合醫院

《指南》中進一步要求,急診科應當設醫療區和支持區,三級綜合醫院和有條件的二級綜合醫院,應當設急診手術室和急診重症監護室;急診科的支持區包括掛號、各類輔助檢查部門、藥房、收費等部門。

衛生部要求

衛生部要求,具備條件的醫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強對急診科的建設和管理,不斷提高急診醫療水平。目前條件尚不能達到《指南》要求的醫療機構,要加強對急診科的建設,增加人員,配置設備,改善條件,健全制度,嚴格管理,逐步建立規範化的急診科

《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解讀

日前,衛生部印發《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對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急診科的硬體設定、人員配備、科室管理、檢查評估等作出了規定,要求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加強對急診科的指導和監督,醫院加強對急診科的建設和管理,以提高急診科急救能力和診療水平。衛生部醫政司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指南》的頒布有利於推動急診學科的發展,有利於穩定急診醫學專業技術隊伍,有利於提高醫療質量和保證醫療安全,有利於急診科標準化建設,對解決人民民眾急診就醫問題有重要的意義。

空間設定應利於縮短搶救半徑

在位置選擇和空間布局上,《指南》要求急診科應便於患者迅速到達,應設醫療區和支持區,有醒目的路標和標識,急診科醫療急救應當與院前急救有效銜接,並與緊急診療相關科室的服務保持連續與暢通,保障患者獲得連貫醫療的可及性。例如,急診科應當臨近大型影像檢查等急診醫療依賴較強的部門;與手術室、重症醫學科等相連線的院內緊急救治綠色通道標識應當清楚明顯;在醫院掛號、化驗、藥房、收費等視窗應當有搶救患者優先的措施。

解讀:鑒於緊急診療服務的特點,《指南》對於急診科的“選址”主要有兩大要求:有利於縮短急診檢查和搶救距離半徑、方便和引導患者就診。據參與起草《指南》的專家介紹,雖然各地各級醫院情況不一,但急診科建設時必須保證門口方便救護車出入,且在科室設定上一定要依託一個獨立的平面,即擁有一應俱全的主診和輔診部門。《指南》對急診科醫療區和支持區具體包含的部門細緻地加以羅列,新建設的急診科若能按照此標準合理布局,便可保證流程最優,滿足急診服務“快”、“急”的特點。

設施配置上留有空間

《指南》指出,急診科的場所、設施、設備、藥品和技術力量應當與醫院級別、功能和任務相適應。《指南》規定,三級綜合醫院和有條件的二級綜合醫院應當設急診手術室和急診重症監護室,搶救床每床淨使用面積不少於12平方米,觀察床數量根據醫院承擔的醫療任務和急診病人量確定,有條件的醫院可建立急診臨床信息系統,為醫療、護理、感染控制、醫技、保障和保衛等部門及時提供信息,並逐步實現與衛生行政部門和院前急救信息系統的對接。

解讀:與初稿相比,《指南》最終版確定的硬體配置標準有改動,例如對於搶救室里搶救床的設定要求,原先設定的“三級甲等醫院至少6張、二級甲等醫院至少4張”被刪除,“每床占地面積至少18平方米~20平方米”改為“每床淨使用面積不少於12平方米”。對此專家解釋,衛生部所發《指南》面向全國,所以在確定最終標準的時候要考慮大多數醫院的水平,但衛生部鼓勵各地結合《指南》要求和本地實際情況,制定更高的配置標準。

(圖)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

急診科醫護人員要最佳化配置

《指南》強調,急診科應當配備足夠數量,受過專門訓練,掌握急診醫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備獨立工作能力的醫護人員。《指南》要求急診科應當有固定的急診醫師,且不少於在崗醫師的75%;應當有固定的急診護士,且不少於在崗護士的75%。急診科主任負責本科的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急診科診療質量、病人安全管理和學科建設的第一責任人。護士長負責本科的護理管理工作,是本科護理質量的第一責任人。

解讀:急診工作辛苦、風險高,對急診醫護人員的診療和護理水平要求也較高,但是在一些省份急診醫師尚沒有職稱晉升序列,在薪酬分配上也沒有相應傾斜,種種原因造成急診醫護人員的流動性較大。但除了上述原因外,若想實現固定急診醫師75%的比例,還需要國家層面建立專科醫師準入制度。目前在一些大城市,已經對急診專科醫師培訓進行了相關嘗試。比如,2002年北京市衛生局在北京朝陽醫院設立了急診專科醫師培訓基地,北京13家三甲醫院急診專科醫師參加了培訓,目前這些醫院基本上能達到要求。

衛生部醫政司有關人員表示,75%的比例是下限,一個科室至少要有3/4的固定醫師,才能基本保證技術水平的穩定。隨著專科醫師準入制度的建立、我國醫療水平的發展,這個比例還要提高。對學科帶頭人和管理者水平的要求,則是為了保證急診學科的正常發展。

還需更多關注急診科管理

《指南》要求急診科制定並嚴格執行分診程式及分診原則,按病人的疾病危險程度進行分診,還對搶救藥品、設備、病曆書寫、醫院感染管理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指南》特別指出,急診科在實施重大搶救時,尤其是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群體災害事件時,應當按規定及時報告醫院相關部門,醫院根據情況啟動相應的處置程式。醫院及醫務管理部門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急診科管理,指揮與協調重大搶救和急診患者分流問題。各類輔助檢查部門應當按規定時間出具急診檢查報告,藥學等部門應當按有關規定優先向急診患者提供服務。醫院應當建立急診病人優先住院的制度與機制,應重視對急診科的安全保衛工作。

解讀:《指南》的科室管理部分包括兩方面內容。急診科自身的管理和醫院對急診科的管理。在急診科自身管理中,明確了首診負責制的原則,強調對危重急診患者按照“先及時救治,後補交費用”的原則救治,確保急診救治及時有效。同時,急診救治不單是急診科一個科室的任務,需要諸多輔診科室的參與和醫院的綜合協調。專家呼籲各級醫院繼續關注急診科的建設與發展,為整個社會提供更安全、高效的急診服務。

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指導和加強醫療機構急診科的規範化建設和管理,促進急診醫學的發展,提高急診醫療水平,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護士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指南。

第二條 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急診科按照本指南建設和管理。

第三條 急診科是醫院急症診療的首診場所,也是社會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急診科實行24小時開放,承擔來院急診患者的緊急診療服務,為患者及時獲得後續的專科診療服務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條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急診科的指導和監督,醫院應當加強急診科的建設和管理,不斷提高急救能力和診療水平,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

第二章 設定與運行

第五條 急診科應當具備與醫院級別、功能和任務相適應的場所、設施、設備、藥品和技術力量,以保障急診工作及時有效開展。

第六條 急診科應當設在醫院內便於患者迅速到達的區域,並臨近大型影像檢查等急診醫療依賴較強的部門。

急診科入口應當通暢,設有無障礙通道,方便輪椅、平車出入,並設有救護車通道和專用停靠處;有條件的可分設普通急診患者、危重傷病患者和救護車出入通道。

第七條 急診科應當設醫療區和支持區。醫療區包括分診處、就診室、治療室、處置室、搶救室和觀察室,三級綜合醫院和有條件的二級綜合醫院應當設急診手術室和急診重症監護室;支持區包括掛號、各類輔助檢查部門、藥房、收費等部門。

醫療區和支持區應當合理布局,有利於縮短急診檢查和搶救距離半徑。

第八條 急診科應當有醒目的路標和標識,以方便和引導患者就診,與手術室、重症醫學科等相連線的院內緊急救治綠色通道標識應當清楚明顯。在醫院掛號、化驗、藥房、收費等視窗應當有搶救患者優先的措施。

第九條 急診科醫療急救應當與院前急救有效銜接,並與緊急診療相關科室的服務保持連續與暢通,保障患者獲得連貫醫療的可及性。

第十條 急診科應當明亮,通風良好,候診區寬敞,就診流程便捷通暢,建築格局和設施應當符合醫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兒科急診應當根據兒童的特點,提供適合患兒的就診環境。

第十一條 急診科搶救室應當臨近急診分診處,根據需要設定相應數量的搶救床,每床淨使用面積不少於12平方米。搶救室內應當備有急救藥品、器械及心肺復甦、監護等搶救設備,並應當具有必要時施行緊急外科處置的功能。

第十二條 急診科應當根據急診患者流量和專業特點設定觀察床,收住需要在急診臨時觀察的患者,觀察床數量根據醫院承擔的醫療任務和急診病人量確定。急診患者留觀時間原則上不超過72小時。

第十三條 急診科應當設有急診通訊裝置(電話、傳呼、對講機)。有條件的醫院可建立急診臨床信息系統,為醫療、護理、感染控制、醫技、保障和保衛等部門及時提供信息,並逐步實現與衛生行政部門和院前急救信息系統的對接。

第三章 人員配備

第十四條 急診科應當根據每日就診人次、病種和急診科醫療和教學功能等配備醫護人員。

第十五條 急診科應當配備足夠數量,受過專門訓練,掌握急診醫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備獨立工作能力的醫護人員。

第十六條 急診科應當有固定的急診醫師,且不少於在崗醫師的75%,醫師梯隊結構合理。

除正在接受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醫師外,急診醫師應當具有3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具備獨立處理常見急診病症的基本能力,熟練掌握心肺復甦、氣管插管、深靜脈穿刺、動脈穿刺、心電復律、呼吸機、血液淨化及創傷急救等基本技能,並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訓,再培訓間隔時間原則上不超過2年。

第十七條 三級綜合醫院急診科主任應由具備急診醫學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擔任。二級綜合醫院的急診科主任應當由具備急診醫學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擔任。

急診科主任負責本科的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急診科診療質量、病人安全管理和學科建設的第一責任人。

第十八條 急診科應當有固定的急診護士,且不少於在崗護士的75%,護士結構梯隊合理。

急診護士應當具有3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經規範化培訓合格,掌握急診、危重症患者的急救護理技能,常見急救操作技術的配合及急診護理工作內涵與流程,並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訓,再培訓間隔時間原則上不超過2年。

第十九條 三級綜合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應當由具備主管護師以上任職資格和2年以上急診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的護士擔任。二級綜合醫院的急診科護士長應當由具備護師以上任職資格和1年以上急診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的護士擔任。

護士長負責本科的護理管理工作,是本科護理質量的第一責任人。

第二十條 急診科以急診醫師及急診護士為主,承擔各種病人的搶救、鑑別診斷和應急處理。急診患者較多的醫院,還應安排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等醫師承擔本專業的急診工作。

(圖)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

第二十一條 急診科可根據實際需要配置行政管理和其他輔助人員。

第四章 科室管理

第二十二條 急診科應當建立健全並嚴格遵守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相關診療技術規範、操作規程,保證醫療服務質量及醫療安全。

第二十三條 急診科應當根據急診醫療工作制度與診療規範的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急救診療工作。急診實行首診負責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或推諉急診患者,對危重急診患者按照“先及時救治,後補交費用”的原則救治,確保急診救治及時有效。

第二十四條 急診應當制定並嚴格執行分診程式及分診原則,按病人的疾病危險程度進行分診,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應當立即實施搶救。

第二十五條 急診科要設立針對不同病情急診病人的停留區域,保證搶救室危重病人生命體徵穩定後能及時轉出,使其保持足夠空間便於應對突來的其他危重病人急救。

第二十六條 急診科內常備的搶救藥品應當定期檢查和更換,保證藥品在使用有效期內。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等特殊藥品,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管理。

第二十七條 急診科應當對搶救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保證設備完好率達到100%,併合理擺放,有序管理。

第二十八條 急診科醫護人員應當按病曆書寫有關規定書寫醫療文書,確保每一位急診患者都有急診病歷,要記錄診療的全過程和患者去向。

第二十九條 急診科應當遵循《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嚴格執行標準預防手衛生規範,並對特殊感染病人進行隔離。

第三十條 急診科在實施重大搶救時,特別是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群體災害事件時,應當按規定及時報告醫院相關部門,醫院根據情況啟動相應的處置程式。

第三十一條 醫院應當加強對急診科的質量控制和管理,急診科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本科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

第三十二條 醫院及醫務管理部門應當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急診科管理,幫助協調緊急情況下各科室、部門的協作,指揮與協調重大搶救和急診患者分流問題。

第三十三條 醫院應當制定主要常見急危重症的搶救流程和處置預案,做到急診科搶救關鍵措施及相關醫技等科室支持配合有章可循。各類輔助檢查部門應當按規定時間出具急診檢查報告,藥學等部門應當按有關規定優先向急診患者提供服務。

第三十四條 醫院應當建立保證相關人員及時參加急診搶救和會診的相關制度。其他科室接到急診科會診申請後,應當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急診會診。

第三十五條 醫院應當建立急診病人優先住院的制度與機制,保證急診處置後需住院治療的患者能夠及時收入相應的病房。

第三十六條 醫院應重視對急診科的安全保衛工作,加強對急診科的安全巡視,保證急診科正常工作秩序。

第三十七條 醫院應當根據急診工作的性質和特點,對急診科醫務人員在職稱晉升和分配政策方面給予傾斜。

第五章 檢查評估

第三十八條 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設定急診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對轄區內醫療機構的急診科進行檢查指導與質量評估。

第三十九條 醫療機構應當對衛生行政部門及其委託的急診醫療質量控制中心開展的對急診科的檢查指導和質量評估予以配合,不得拒絕和阻撓,不得提供虛假材料。

第六章附則

第四十條 開展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地區,急診醫師應當經過規範化培訓並考核合格。

第四十一條 承擔核輻射及化學中毒等患者救治任務的急診科,應按照有關規定配備相應防護設備和物品。

第四十二條 納入院前急救網路並承擔院前急救任務的急診科,還應按規定配備相應的人員、車輛、設備和裝置,按院前急救有關規定管理。

第四十三條 設定急診科的專科醫院和其他類別醫療機構參照本指南進行建設和管理。

第四十四條 本指南由衛生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五條 本指南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附屬檔案:1. 急診科儀器設備及藥品配置基本標準

2.急診醫師、護士技術和技能要求

附屬檔案1

急診科儀器設備及藥品配置基本標準

一、儀器設備

心電圖機、心臟起搏/除顫儀、心臟復甦機、簡易呼吸器、呼吸機、心電監護儀、負壓吸引器(有中心負壓吸引可不配備)、給氧設備(中心供氧的急診科可配備攜帶型氧氣瓶)、洗胃機。三級綜合醫院還應配備攜帶型超聲儀和床旁X線機。有需求的醫院還可以配備血液淨化設備和快速床旁檢驗設備。

二、急救器械

一般急救搬動、轉運器械,各種基本手術器械。

三、搶救室急救藥品

心臟復甦藥物;呼吸興奮藥;血管活性藥、利尿及脫水藥;抗心律失常藥;鎮靜藥;止痛、解熱藥;止血藥;常見中毒的解毒藥、平喘藥、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失衡類藥、各種靜脈補液液體、局部麻醉藥、激素類藥物等。

附屬檔案2

急診醫師、護士技術和技能要求

一、急診醫師應掌握的技術和技能

(一)獨立處理各種急症(如高熱、胸痛、呼吸困難、咯血、休克、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黃疸、血尿、抽搐、暈厥、頭痛等)的初步診斷和處理原則;

(二)掌握下列心臟病和心率失常心電圖診斷:室顫、寬QRS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嚴重的心動過緩等;

(三)掌握創傷的初步診斷、處理原則和基本技能;

(四)掌握急性中毒的診斷和救治原則;

(五)掌握暫時未明確診斷急危重症的搶救治療技能;

(六)能掌握心肺腦復甦術,氣道開放技術,電除顫,溶栓術,動、靜脈穿刺置管術,心、胸、腹腔穿刺術,腰椎穿刺術,胸腔閉式引流術,三腔管放置術等;

(七)熟練使用呼吸機,多種生理監護儀,快速床旁檢驗(POCT)技術、血糖、血氣快速檢測和分析等。

二、急診護士應掌握的技術和技能

(一)掌握急診護理工作內涵及流程,急診分診;

(二)掌握急診科內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原則;

(三)掌握常見危重症的急救護理;

(四)掌握創傷患者的急救護理;

(五)掌握急診危重症患者的監護技術及急救護理操作技術;

(六)掌握急診各種搶救設備、物品及藥品的套用和管理;

(七)掌握急診患者心理護理要點及溝通技巧;

(八)掌握突發事件和群傷的急診急救配合、協調和管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