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導心理療法的概念
醫務人員在與病人診療過程中產生良性影響,對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進行疏通引導,使之暢通無阻,從而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促進心身健康的治療方法。語言是心理疏導療法的基本工具。
在患者不同的病情階段,主要以準確、鮮明、生動、靈活、親切、適當、合理的語言分析疾病產生的根源和形成過程、疾病的本質和特點,教以戰勝疾病的方法,激勵患者自我領悟、自我認識和自我矯正,促進患者自身心理病理的轉化,減輕、緩解、消除症狀,並幫助他們認清疾病的運動規律,改造個性缺陷,提高主動應付心理應激反映的能力,鞏固療效。
所謂疏導,即“疏通”和“引導”。“疏通”是指醫患之間通過信息收集與信息反饋,有序地把病人心理阻塞癥結、心靈深處的隱情等充分表達出來。
實現從不原合作到願意合作,從消極情緒到積極情緒,從逃避現實到面對現實的心理轉化過程。“引導”是指在系統了解的基礎上,抓住主線,循循善誘,提高病人的認識,把各種不正確的認識及病理心理引向科學、正確、健康的軌道,也就是病理心理到生理心理的轉化過程。
疏導心理療法的特點
(一)心理疏導是多學科的交叉,具有嚴格的科學性和很強的邏輯性。(二)適應性廣。它是從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套用性強,適應性廣,改變了一般心理治療中的教條、單調、被動的狀況,並著眼於提高心理素質,保障心理健康。(三)強調被疏導者的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保護。(四)具有信息轉換、學科交叉及知識綜合適用的功能。(五)治療的效果是長期的,是持續不斷的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六)治療目標—最最佳化:以最少的信息,實現最優的控制,達到最佳的效果,即療程短、療效好、效果鞏固。(七)疏導過程是提高認識水平、技能,更新、補充、完善自我的過程。
疏導心理療法的理論基礎
疏導心理療法的理論是根據辯證唯物主義的原則,以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心理疏導思想和方法為主導,在控制論、資訊理論、系統論理論的基礎上而形成的,他的主要內容為:
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原則
堅持實事求是,從個案的實際出發,詳細地占有資料,具體地進行分析,反映歷史的真實,通過臨床實踐,不斷地總結上升為理論。即從病友中來,到病友中去,再運用於臨床治療,使之接受實踐的檢驗,不斷地完善理論,使理論和實踐密切地結合起來,逐步分析和解決臨床實踐中的新問題。
以傳統文化和古代心理疏導思想方法為主導
如“清淨”、“無為” 、“抱一”、“守中”,“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等,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在心理治療方面作出過巨大的成就,非常強調在診療過程中把醫患雙方的精神狀態作為整個醫療工作的一部分,特別取得耐心說服、解釋,爭取病人的合作與信任等。同時,吸取國內外現代心理治療的技術和經驗,使之與心理疏導療法融為一體,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嶄新的心理治療方法。
以控制論、資訊理論、系統論為基礎
控制論、資訊理論、系統論是疏導心理治療系統的“三位一體”的支柱。疏導心理治療系統在理論上可以歸納出一個信息和控制科學的模型,它從整體出發,始終著眼於心理和軀體、機體和環境、生理與病理、整體與部分等之間的相互作用。他植根於當代自然和社會科學的活土之中,吸取多種學科的先進理論和方法以進行本系統的設計、實驗、研究、創造、套用、檢驗等等,使之獲得強大的生命力,形成一個綜合工程。疏導心理治療系統主要由醫生、信息和病人三個要素構成,以社會信息—語言作為治療的基本工具,其治療控制原則主要是信息的轉換和反饋原理。整個治療過程就是一種通過語言等信息的傳遞,達到改善病人心理狀態的過程。在制定治療準則的條件下,依靠疏導治療反饋的作用,可以實現最優的調控,取得最大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