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的主題是關於個體動機、行為(或微觀動機)與其所帶來的總體結果(或巨觀行為)之間的相互關係,它不僅探討個體行為所導致的令人驚奇的巨觀結果,也討論巨觀結果中所蘊涵的個體動機或行為,以及是否可能從觀察到的巨觀行為中推論出微觀動機。謝林教授通過人們耳熟能詳的、簡單易懂的例子說明了當總體行為不僅僅是個體行為的簡單累加時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社會成員為何對他們的單獨行動所產生的集體後果視而不見,以及為何從群體現象中推導個人意願的嘗試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為。在書中他還建立了一些既不太艱深又並非顯而易見的模型,以及一些基本的分析系統,並將這些模型和分析系統套用於解決類似於由種族、性別、年齡和收入所引起的社會分隔問題上。編輯推薦
每個忙碌的清晨,高速公路都帶著人們奔向城市的各個角落。突然之間,紅燈亮了,汽車開始減速,車流慢了下來。出城的道路上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為什麼城市之間的交通就因此發生了阻塞?司機們紛紛減速,只為了看一眼道路另一邊的車禍現場。結果,為了能看上10秒鐘,多數人在路上多花了10分鐘。每個司機為了看一眼都花了10分鐘。然而,其中只有10秒鐘是為了自己能看一眼,另外的9分50秒都付給了前面司機的好奇心。這實在不是一樁好買賣。
本書研究了以上現象。無論這類現象很嚴重還是很古怪,所有這些現象都包括了一種行為系統,處在這個系統中的人在不斷對自己周圍的環境做出反應,試圖適應,然而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或者不關心他們的行為與其他人的行為一道產生了他們並未預期的後果。本書舉例深入淺出、生動、富於想像,並充滿了哲理。
作者介紹
托馬斯·C·謝林是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盧修斯·N·李特爾(LuciusN.Littauer)政治經濟學教授。獲加州伯克利大學學士學位,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其著作有《國際經濟學》,《衝突的策略》,以及《武器及其影響》。1977年他獲得了政治經濟學弗蘭克·E·塞德曼(FrankE.Seidman)傑出貢獻獎,獲2005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
圖書目錄
第1章微觀動機和巨觀行為目的性行為
市場行為
均衡分析
交換和其他交易行為
人為市場和局部市場
互動行為
第2章搶凳子遊戲中必要的數學分析
概念的定義
兩類群體的匹配
兩類群體的分布率
成長的動態學
加速原理
在分配中的地位
排隊等候和循環運輸系統
漏損與衰退系統
模式和結構
第3章自動調溫器、次品以及其他類擬模型集合
社會科學中的模型
臨界密度、傾余以及次品
臨界質量圖解
公地
自我實現及其他預期
自我約束的傳統習俗
社會契約
第4章分類與融合:種族與性別
個體激勵和集體性的結果
一些數量限制
分離的機制
分類和爭先恐後
一個自我形成的鄰里模工
連鎖反應
這是“分隔”狀態嗎?
有界鄰里模式
關於“容忍度”分布的描述
“容忍度”數據的圖形轉換
位移的動力
另外一些容忍度的安排
另外一組數據
種族融人事論者的偏好
政策和工具
第5章分類與融合:年齡與收入
……
第6章選擇孩子的基因
第7章曲棍球頭盔、夏令時以及其他二元選擇
本書評論
1、微觀動機與巨觀行為
書名有點讓人皺眉,但其實這是本相當有趣的書,一點不會讓人感覺枯燥。
作者托馬斯•C•謝林是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經濟學教授,2005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本書是“當代世界學術名著•經濟學系列”之一。得幾年前,我看過這套叢書中的《策略思維》,從可讀性來說,這兩本書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該書通俗易懂,主題是討論“起因合情合理,結果出人意料”例子,從中引發深刻的經濟學思考,而這個起因當中很多就是我們所說的細節。例如,出城的路上發生了交通事故,司機們紛紛減速,只為看一眼道路另一邊的車禍現場。結果,為了能看上10秒鐘,造成了交通擁堵,每個司機在路上多花了10分鐘。以前的觀點,交通的擁堵並沒有考慮過這樣的細節,或者覺得這種細節不是問題的關鍵。事實可能完全相反,正是這些微觀的動機在影響著巨觀的行為,或者叫微觀的行為影響著巨觀的結果。又如,作者應邀去作報告,發現800名聽眾緊密地集中在從第13排到接近後牆的座位上,而這並不是主辦方的安排。作者構想和討論了6種可能的動機,結果發現,即使大家都願意坐得比較靠前,但是只要他們微觀上都受“不應該坐在第一排”的固定思維的影響,就會出現前面許多排都空蕩蕩的巨觀結果。這本書著重要解答的問題就是:出於一個想法的個人行為,怎么會“突然”變成了巨觀上顯著行動?本書的寫作風格很人性化,都是從一些生活中的日常現象入手,來對微觀動機和巨觀行為的某方面關係進行分析。
你沒覺得吧,書中討論的這些東西就是人們一直抱怨的深奧難讀的博弈論!看完後,你不禁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大師,並不一定與晦澀難懂劃等號。深入淺出,方顯大師功力。每個忙碌的清晨,高速公路都帶著人們奔向城市的各個角落。突然之間,紅燈亮了,汽車開始減速,車流慢了下來。出城的道路上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為什麼城市之間的交通就因此發生了阻塞?司機們紛紛減速,只為了看一眼道路另一邊的車禍現場。結果,為了能看上10秒鐘,多數人在路上多花了10分鐘。每個司機為了看一眼都花了10分鐘。然而,其中只有10秒鐘是為了自己能看一眼,另外的9分50秒都付給了前面司機的好奇心。這實在不是一樁好買賣。
本書研究了以上現象。無論這類現象很嚴重還是很古怪,所有這些現象都包括了一種行為系統,處在這個系統中的人在不斷對自己周圍的環境做出反應,試圖適應,然而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或者不關心他們的行為與其他人的行為一道產生了他們並未預期的後果。本書舉例深入淺出、生動、富於想像,並充滿了哲理。
2、走入公眾視野的托馬斯·謝林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的冷戰時期,謝林就開始運用戰略決策分析方法“博弈論”來研究全球安全問題。他運用博弈論,解釋為何在二戰之後,美蘇聚集了許多核武器卻不使用。謝林的理論使得當時的許多軍事專家和地緣政治家多了一種“戰略武器”。因此,有專家評論謝林的貢獻時說,“他讓大家知道反制的能力比對抗攻擊的能力有用,不確定的反制比確定的有效。”實踐證明,謝林的這些理論對解決衝突、避免戰爭有相當大的貢獻。謝林還相信,人具有某種特質,即他們內在比外表反映出來的更願意合作。由於謝林的理論推廣,如今在社會科學、文化等各方面幾乎都會用到博弈論。
現年84歲的謝林於1951年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後曾在美國哈佛大學的甘迺迪政治學院教學長達20年之久,擔任政治經濟學教授,並獲得退休名譽教授的稱號。之後他還在美國馬里蘭大學公共政策學院和經濟系擔任教授,並獲得退休名譽教授稱號。他教授的課程除包括經濟學理論外,還涉及外交、國家安全、核戰略以及軍控等多方面。
謝林的重要著作《衝突的戰略》是相關領域中最具有開創性的理論著作之一。他的理論和思想不僅運用在經濟學分析中,在外交、軍事領域也頗有影響。他的《微觀動機與巨觀行為》和《衝突的戰略》在國外出版數年之後,也於去年下旬和今年年初在國內先後出版,後者在推出僅僅一個月後,就登上了學術書的銷售排行榜。在這位出色的經濟學家的理論框架中,博弈論到底獲得了一些什麼樣的新發展?就讓我們追隨謝林的腳步,走近這些本來似乎與普通讀者拉開了距離的博弈論看一看。
3、“搶凳子遊戲”與“公地悲劇”
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美國著名經濟學家、2005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托馬斯·C·謝林教授的《微觀動機與巨觀行為》一書,就是一把這樣的鑰匙。
在人類的行為中,我們常常觀察到一些特異的集體性行為,如一個民族聚集為一個國家,或聚集在一個國家的局部地區,如世界各國的唐人街,德國人、義大利人、黑人或拉丁人鄰里等的存在。更為常見的日常行為包括男生和男生在一起,女生和女生在一起,社會上關於吃、喝、住、行、用等方面的規範,以及關於人們交往的各種風俗習慣、社會地位與等級的形成。
產生這些結果的原因並不相同,甚至是出於完全相反的原因。比如,流行趨勢的形成可能是出於從眾心理,即為了不使自己看起來和其他人不同。在存在商品短缺時,人們常常看到排隊就自動排在後邊,而不管銷售的是什麼商品。在發生金融危機時,人們都去銀行擠兌存款,從而造成大量銀行破產。有時是因為法不責眾,比如大家都違規駕駛或停車時,自己也這樣做;或者大家都考試作弊時,自己也作弊。
這類問題中的一個特殊例子被作者稱為“搶凳子遊戲”。如果一個房間中的凳子數少於要坐凳子的人,那么不管這些人如何行為,最後總有一些人沒有凳子可坐。這種在物理學上一般被稱為“宇稱守恆”現象的問題,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如撲克遊戲、麻將遊戲、以及公地問題等。撲克遊戲和麻將遊戲都是零和遊戲,贏家贏的數量和輸家輸的數量總是相等。在經濟學中著名的“公地悲劇”問題說明,一個不能排除其他人使用的公共資源,如公地、公共水源、海洋等,由於其資源總量是有限的,一部分人或全體人的濫用將導致其他人或全體人的使用受到損失。
謝林教授利用多種不同的理論在《微觀動機與巨觀行為》中對這些問題予以解釋,除了上面提到的“搶凳子遊戲”外,還包括“自我證實的均衡”,“臨界質量”,“次品”,“加速原理”等。自我證實的均衡模型說明,只要人們能夠預期一種結果的實現,那么這種結果就會實現。就象原子的質量集聚到一定的質量(即臨界質量)後,就會發生核子爆炸,雨水集聚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洪水,貨幣集聚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會發生金融危機。經濟學中著名的次品理論說明,如果一個集合中存在次品和非次品,那么這兩類產品會自動形成各自的分隔的市場,如舊車和新車市場的分隔。加速原理說明,在人們的分離和融合的過程中,一開始也許分離的速度較慢,但是這一過程會逐漸自我加快,以實現分離的結果。比如說,如果在一個混合居住的居民區中有白人開始搬離,一開始也許搬離的白人較少,甚至不足以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隨著白人在該居民的減少,更多的白人也許決定快速搬離,從而加速該社區的分離速度。
利用以上原理,謝林教授用幾章的篇幅分析了各種類型的相關問題,包括人們在衣食住行等行為活動中如何受離散變數如種族、膚色、性別或語言的影響,如何受連續變數如年齡、收入、技藝水平等的影響,以及如何受在將來可能出現的變數如性別選擇的影響。
為了解釋這些廣泛的現象,謝林教授對常見的“囚徒困境”模型進行了擴充,得出了一個稱為多人“囚徒困境模型”(MPD)。囚徒困境的重要特徵是,如果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最優策略選擇,最後的結果將是非合作性的占劣均衡,即劣於每個人都選擇非最優策略時的合作結果。但是後者並不是一個穩定均衡,而前者的占劣均衡卻是一個穩定均衡。所以為了維持囚徒困境博弈中的非穩定均衡,常常需要一定的強制性協定、外部力量的存在,或通過重複博弈以生成有利於合作均衡的形成。
這本書值得推薦的理由是各種舉例深入淺出、生動而富於想像,充滿哲理意味,它能夠啟迪我們對很多社會問題的廣泛思考,特別當每個個人將自己放在集體或社會環境下來考慮的時候。這種考慮對於鄰里社區的形成,社會風氣的產生和維護,以及眾多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促進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