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心理論

《行為心理論》,作者陳述,由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10年出版。

圖書信息

作 者: 陳述 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4802608

出版時間:2010-07-01 版 次:1 頁 數:295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心理學 > 心理學理論

內容簡介

行為理論不統一給心理學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阻礙,因為對同一個行為現象要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釋,而這些結論之間似乎是沒有聯繫的,卻又都是正確的。例如恐懼症,心理分析理論認為這是一種防禦反應,行為治療理論認為是迴避行為得到強化的結果,認知理論認為是患者高估了事物的危險性,相應的就有行為療法、認知療法等不同的療法。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行為研究概述
一、行為研究中的學派分歧
二、動機研究現狀
第二節 行為心理論的研究方向
一、現代行為研究中留下的問題
二、行為研究的新角度
三、行為心理論的論證順序
四、行為心理論在論證上幾點重要說明
第二章 行為的決定因素研究
第一節 論行為的決定因素
一、從常規角度上研究行為的發生
二、對行為的辯證分析
三、行為選擇和行為措施選擇的區別
第二節 初步研究行為的能力因素
一、了解行為的能力因素
二、能力因素的獲得
三、對“能力”的概念進行一些必要的說明
四、行為的動機因素和能力因素之間的異同和相互影響
第三章 行為發生的一般過程研究
第一節 生物體對各種狀態的適應
一、環境狀態與生物體適應的關係
二、生物體對各種狀態的適應情況決定了行為的發生
第二節 狀態差距的主觀反映
一、抽象狀態差距dm導致行為的發生
二、狀態差距dm的主觀表現形態
三、主觀反映的心理基礎
第三節 從新的角度進一步理解需要
一、對需要的理解
二、需要與需求的關係
第四節 論動機的實質
一、從表面上分析動機的特點
二、動機的判斷條件
三、論證動機的實質
第五節 行為發生的一般過程
第四章 自然性因素影響行為的情況分析
第一節 誘因對行為的影響
一、對誘因的研究方向
二、通過行為原理分析誘因促發行為的過程
三、對正誘因的進一步理解
四、誘因的本質研究
五、非直接誘髮型誘因抽象得失狀態差距dm的形成
第二節 性對行為的影響
一、性行為研究概述
二、從性激素著手研究性行為發生的過程
三、性行為中的兩性分工
四、其他因素影響性行為的心理過程
第五章 社會性因素影響行為的情況分析
第一節 習慣對行為的影響
一、心理學中對習慣的理解
二、習慣影響行為的過程
三、對習慣的本質研究
四、習性
第二節 認識類思想觀念對行為的影響
一、此論在思想觀念問題上的研究方向
二、價值觀對行為的影響
三、理想與信念對行為的影響
四、成就價值觀對行為的影響^
第三節 準則類思想觀念對行為的影響
一、準則類思想觀念促發行為的過程
二、準則類思想觀念的形成
三、準則類思想觀念的特點分析
四、對思想觀念的總結
第六章 情感類因素影響行為的情況分析
第一節 情感對行為的影響
一、心理學中對情感的研究
二、從經驗上分析情緒、情感和感情的關係
三、通過行為原理分析情感對行為的影響
四、情感的產生
五、對情感意識屬性的深入研究
第二節 情緒對行為的影響
一、論證情緒就是動機
二、情緒的結構模式
三、高昂情緒中心理狀態恢復平衡的問題
四、低落情緒導致的行為
五、對情感、情緒和感情的總結
第三節 興趣對行為的影響
一、通過行為原理來分析興趣影響行為的心理過程
二、興趣的特點
三、興趣的多重含義
四、興趣對生活的影響
第七章 各種因素共同影響行為時的規律總結
第一節 對各種影響行為選擇的因素進行歸類總結
一、影響行為的各種因素的分類
二、認識能力的進步過程
三、各種源刺激因素的變化規律
四、大腦機能的調節因素
第二節 動機在多種因素共同影響行為時的綜合決定作用
一、通過動機來研究行為的重要意義
二、動機對多種因素的綜合決定過程
三、動機作用的力的性質
四、對一些實際現象的解釋
第三節 導致行為發生的動力來源
一、對行為動力來源的理解
二、從行為原理上分析導致行為發生的動力來源
三、對利益的理解
第四節 動機決定行為選擇的一般規律
一、動機對利益的認可
二、動機決定行為選擇的一般規律
三、動機決定行為選擇的意義
第五節 對動機的分類總結
一、動機的基本分類
二、按照主觀評價體系的類型進行分類
第八章 巨觀因素對行為的影響
第一節 社會習俗對行為的影響
一、社會習俗的形成
二、社會習俗對個體微觀行為的影響
三、社會習俗對社會群體巨觀行為的影響
第二節 社會風氣對行為的影響
一、社會風氣影響個體微觀行為的三個方面
二、社會現象分析
第三節 社會的群體利益對行為的影響
結語
附錄重要的概念與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其後的一個多世紀裡,學者們通過實驗和臨床觀察對心理與行為現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為現代心理學理論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在心理障礙的診斷與治療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隨著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行為,逐漸形成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行為理論以及行為學派。各個學派的行為理論都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也都進行了許多實驗來進行證明,然而至今誰也說服不了誰,致使現代的心理學研究上出現了多種行為理論並存的局面。行為理論不統一給心理學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阻礙,因為對同一個行為現象要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釋,而這些結論之間似乎是沒有聯繫的,卻又都是正確的。例如恐懼症,心理分析理論認為這是一種防禦反應,行為治療理論認為是迴避行為得到強化的結果,認知理論認為是患者高估了事物的危險性,相應的就有行為療法、認知療法等不同的療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