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1930年1月12日 出生於四川省重慶市。
1950年-1953年 重慶大學化學系學習。
1653年-1956年 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1957年-1960年 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研究生。
1960年-1978年 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助理研究員。
1978年-1982年 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副研究員。
1982年-1999年 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研究員。
1983年-1996年 《波譜學雜誌》副主編。
科技成就
介紹
徐廣智1930年1月12日出生於四川省重慶市。195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同年分配到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工作,1956年考取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結構化學研究生,師從唐有祺教授。
徐廣智自50年代末以來一直致力于波譜學研究,在波譜、自由基、活潑中間體等領域有較深造詣,是中國在這些領域長期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之一。他注意學科間的交叉和滲透,堅持理論與實驗並重,重視學科理論和實驗技術的同步發展。他工作刻苦勤奮,從無節假日,對新鮮事物敏感,勇於開拓。
60年代
徐廣智與黃壽齡一起,在極其艱苦條件下,頑強拼搏,研製成功獨具特色的反射式與傳輸式相結合的用單線圈深入H100腔的高頻調製ESR譜儀,並用它對電荷轉移複合物、穩定自由基、催化劑的結構等進行了開創性研究,如Na2O-V2O5-P2O5玻璃半導體體系VO2+結構的ESR研究等。
80年代
徐廣智先後建立了研究氣相、液相及多相體系光解、微波放電分解、超聲裂解和電解過程產生的瞬態自由基的一系列方法,包括自旋捕捉-ESR、自旋捕捉—色譜—ESR、自旋捕捉—色譜—質譜相結合的方法等,建立了可以測定壽命為微秒~納秒的自由基鍵能及激發態非輻射躍遷機理的脈衝雷射光聲微量量熱設備;合成多種自旋捕捉劑,其中16種具有不對稱中心硝酮類捕捉劑均為新創;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自由基捕捉劑立體化學的系統研究,發現多種類型自由基與不含對稱元素的環狀硝酮加成時表現出立體專一性;建立了適用於生物體系、非水溶液、多相體系及高溫(140℃)等條件下使用範圍廣泛的捕捉劑庫;研究了Hg、As、Sb、Bi、Ti、Zr、Hf等17個元素12個系列120個以上有機金屬化合物光解的活潑自由基,找出了其中碳—金屬σ鍵、π鍵或π+σ鍵及雜原子—金屬鍵等不同鍵型均裂產生碳中心、雜原子中心或金屬中心自由基的規律性;研究了二苯酮與芳胺、醯胺、烷烴、醇、醚、酯等七個系列近百個化合物的光化奪氫反應產生的自由基,總結了結構、性能、立體阻礙、溶劑等因素影響奪氫位置的規律,並推廣到不飽和含氮、含氯化物如丫啶、四氯乙烯、二苯乙烯等與50個不同類型化合物的光化奪氫反應體系,發現反應可通過激發三重態奪氫或先均裂產生瞬態自由基,爾後進行奪氫的兩種途徑,豐富了對光化奪氫反應的了解;發現四溴化碳與二苯胺(或無色結晶紫、無色孔雀綠等)非銀鹽信息材料在感光過程中有Br等活潑自由基,回答了這些體系在感光過程中是否產生自由基,及是何種自由基等懸而未決的問題;還解決了四溴化碳、無色孔雀綠體系信息材料儲存穩定性差的關鍵問題,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為此,1987年澳大利亞雷射和光譜國際會議主席D.W.James教授邀請他作“Study on Active Intermediates by ESRS”的大會報告。同時從1990年至今,他一直擔任國際刊物《Research on Chemical Intermediate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的編委。
1995年
徐廣智又將60年代的X-波段ESR譜儀成功改造為時間解析度為200納秒能實時測定瞬態自由基化學誘導動態電子極化(CIDEP)的設備以及空間解析度為100微米的能進行一維、二維、三維自由基自旋密度空間分布的電子自旋共振成像(ESRI)設備,而且還將二者的時間分辨和空間分辨特點結合起來,實現了能測定瞬態自由基空間分辨及時間分辨的CIDEP方法。並用它們研究了高聚物中光(或熱)穩定劑的空間分布和遷移規律,催化劑自由基空間分布的ESRI,對解決實際問題有指導作用。他以吩噻嗪—氮氧自由基體系為模型,巧妙利用時間分辨ESR、螢光猝滅、脈衝雷射光聲微量量熱等方法的特點,在國際上首先對CIDEP效應中“自由基—三重態對”新理論的選擇性猝滅的假設給出了直接證明,對活潑自由基CIDEP理論發展有重要意義。J.Phys.Chem.編委曾對此工作給予很好評價。
1996年
徐廣智還建立了研究氣相自由基的雷射磁共振(LMR)譜儀,並用它對大氣化學中與污染有關的化學反應如鹵代烴、烯烴與NOx的反應進行研究,對深入了解和治理大氣污染提供了有用的數據。又將光聲(PA)技術與雷射磁共振結合起來,實現了國際上未見報導的光聲雷射磁共振(PALMR)新方法,並給出理論推導與解釋,分別在光強調製和雷射腔頻調製下,首次觀察到NO2的光聲雷射磁共振譜,靈敏度比一般LMR高,在低濃度和高氣壓下,此技術的優越性更為突出,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該工作在Chem.Phys.Lett.302,171,1999上發表。
徐廣智除參與科學實驗外,還先後在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清華大學等講授過物質結構、量子化學、ESR波譜、核磁共振波譜、13C-NMR波譜、分子光譜等課程,迄今已招收過3名博士後、培養了15名博士、30餘名碩士及一批科研教學骨幹,出版了專著4部(2部為合著)、譯著2部(1部為合譯),發表論文280餘篇。他與合作者的有關工作:“咔唑系列化合物基礎研究”、“譜學參數與分子結構關係”、“活潑自由基結構、性能研究”、“瞬變種及其相關反應的紫外光電子能譜研究”分別獲中國科學院1986、1990、1991、及1996年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94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教師。
此外,徐廣智還參與了北京分子動態與穩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籌建,為該實驗室的建立和發展做了大量工作。
主要論著
1、徐廣智: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譜解析。北京:科學出版社,1974
2、徐廣智:電子自旋共振波譜基本原理。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
3、沈其豐,徐廣智:13C-核磁共振及其套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86
4、唐有祺,徐廣智:活潑中間體結構的研究方法。昆明:雲南科技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