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廣祖師

智廣祖師

智廣祖師(807-886)亦謚正覺禪師。俗家姓陳名智廣,莆田仙遊度尾留坡人。他自幼穎悟不茹葷,人稱佛性兒。18歲時出家,終身不娶。他於唐文宗開成二年(837)至大中六年(852),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專心研究少林宗旨,參悟禪機,修持戒法,精通武功。功成回到仙遊後,為募緣建寺,他卜富洋,入南山,過金溪,又從福州至永福沿途選擇寺址。

人物介紹

智廣祖師(807-886)亦謚正覺禪師。俗家姓陳名智廣,莆田仙遊度尾留坡人。他自幼穎悟不茹葷,人稱佛性兒。18歲時出家,終身不娶。他於唐文宗開成二年(837)至大中六年(852),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專心研究少林宗旨,參悟禪機,修持戒法,精通武功。功成回到仙遊後,為募緣建寺,他卜富洋,入南山,過金溪,又從福州至永福沿途選擇寺址。

人物貢獻

智廣祖師 智廣祖師

唐鹹通六年(865),勘定在仙遊與德化、永春三縣交界的鳳山九座山東麓建寺。因九座山山形同鳳凰來儀,寺建在雄鳳頂冠,故名鳳頂。其寺院規模宏闊而富麗堂皇,縱橫各三,九座相連,合稱鳳頂九座寺,占地約三萬平方米,計有殿、堂、樓、閣、舍等20多幢,是全國叢林中罕見的浩大工程。同時,在寺西四百米處建有石塔,為歷代僧人圓寂靜化之所。相傳那裡有龍潭溫泉和米庫,東有銀庫,南有酒庫和蟹庫。這是祖師建寺時巧設四庫,讓民工洗澡和供給的場所,有自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和多拿也不給的說法。

唐鹹通十年(869),智廣奉詔進長安參加全國法門寺迎佛骨大典,其間他演講《法華》、《上先》二部佛經,轟動京都。懿宗皇帝當即御封鳳頂九座寺為“九座山太平院禪寺”,並欽命智廣為該寺方丈。宋時,端明殿學士蔡襄曾到這裡賞景,並手書懿宗賜匾“太平院”三字。

智廣祖師自京都回山後,致力於招收徒弟,傳授武功。他把嵩山少林寺所學到的本領全授給弟子,他要求弟子文武雙修,傳授臨濟正宗。起初參加人數200多人,鼎盛時達五百餘眾。從此鳳頂九座寺成為名聞遐邇的禪武大叢林。以後歷代名師輩出,尤其以少林武術之功夫,對社會影響極大,成為八閩傳授武術的源頭之一。此外,智廣祖師一生還處處恤民濟困,排憂解難,顯示出慈悲度世的胸懷。他於光啟二年(886)八月十一日仙逝,享年80歲,舍俐子被泉州建州兩太守留半,其餘葬寺西塔內。乾寧中謚正覺禪師。唐乾寧二年(895)敕賜塔額,宋崇寧中(1102-1106)徽宗再賜僧智廣塔額,敕書“無塵”二字。此塔北宋重建,建築風格均為唐代遺規。現是省級文保單位。

宋代,仙遊佛教興盛,有“江南佛國”之稱,這跟智廣禪師的功績分不開。宋元六年(1091)哲宗加封智廣禪師“慈應”。隆興元年(1163),仙遊旱情嚴重,寺僧抬出祖師塑像禱雨靈驗,孝宗又加封“普濟”。此後該寺名聲大噪,慕名前來攬勝的詩人名宦眾多。名臣詩人劉克莊在《重建九座山太平院》碑文中述該寺“歲入不能六百解,待飯僧行常二千餘,四百皆重崗疊嶺”,“數州之物利無脛自至。”說明儘管九座山地處深山密林,但來往人多,周圍的物資可以隨時送到,供養二千人。清末監察御史江春霖也為該寺撰寫業產山林和田地的碑文,石刻今猶在。此外,還有餘象、王邁、林彖、徐師仁等名人題詩。南宋龍圖閣陳宓詩云:想像精藍九疊前,青鞋今潯踏雲煙。霜邊澗水多成玉,嶺上人家半是仙。伏蟒千年無動意,老松何日不幽禪。可憐倚馬不 思歸,客有底溪未了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