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成語:後發制人發音:hòu fā zhì rén
釋義:發:發動;制:控制,制服。等對方先動手,再抓住有利時機反擊,制服對方。
出處:《荀子·議兵》:“後之發,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
示例:秦晉淝水之戰等等有名的大戰,都是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因而戰勝的。(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反義詞:先發制人
戰略說明
戰略上的後發制人
戰略上的後發制人,是指不首先挑起戰爭,戰略上不打第一槍。而一旦敵人挑起了戰爭,就應依據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軍事行動,去努力爭取戰爭的勝利。這是積極防禦戰略的基本指導原則。
戰略上堅持後發制人,政治上有理。政治上有利於充分暴露欣人的反動本質,教育和團結廣大人民民眾,可以獲得國內外輿論的廣泛同情和支持,在人力物力上得到必要的援助,形成克敵制勝的強大力量.同時,在軍事上,利於充分發揮我內線作戰的有利條件和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陷敵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一切正義戰爭的防禦戰,不但有麻痹政治上異己分子的作用,而且可以動員落後的人民民眾加入到戰爭中來”,“在保衛革命根據地和保衛中國的口號下,我們能夠團結最大衫牧人民萬眾一心地作戰,因為我們是被壓迫和被侵略者”.①我黨在歷次革命戰爭中,堅持戰略上後發制人的原則,不但在軍事上起到了避敵鋒芒、保存軍力,待機破敵的作用,而且在政治上起到廠暴露敵人、爭取主動、教育民眾的作用。
堅持後發制人,在軍事上,敵人可能獲得一些戰略上的先機之利,我們在戰爭開始不免處於戰略上的被動地位。然而,只要我們實行正確的戰爭指導,預有充分的戰爭準備,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就可以擺脫被動,逐步轉化敵我形勢,奪取戰爭的主動權,直至打敗敵人。
遊戲法術
夢幻西遊大唐官府法術

功效:休息一回合後臨時提高傷害力、命中和速度自己不動一回合,臨時提高防禦和傷害,第二回合以125%攻擊力打擊敵人,自動攻擊目標。
使用條件:無雙一擊技能達到25級
消耗:相應技能等級為單數時,在原固定消耗5%的基礎上做50%~150%的波動,雙數時則消耗當前氣血的5%,無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