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集中學

張鐵集中學的前身是成立於1940年,是在抗戰條件形成的老革命傳統的中學。該校在歷史抗爭年代,受得了多名領導同志的視察,並對其的發展給予了極大的榮譽和鼓勵。近年來,學校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強化內部管理,深化教學改革,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獲縣級“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張鐵集中學的前身是成立於1940年10月的“元城縣抗日高級國小”(簡稱“抗高”),最初設在後北峰,後因戰爭輾轉於司家莊、東勸善、甘露、白果、后庄等地,實際上是沒有固定的校址,而是借用在農家、地頭。1944年先後在馬陵、東土山(石家寨)、娘娘廟設了三處分校。1945年夏天,在張鐵集村西大寺(普安寺)內固定下來(至今),後更名為張鐵集高小。1948年“高小”內設了一個師範班,1950年該師範班遷至大名縣城東街,後移至原“七師”舊址發展為河北大名師範學校(邯鄲學院大名分院)。1950年“高小”招收兩個國中班,1951年這兩個國中班遷至大名縣城,發展為大名縣中學(紅旗中學、大名縣第二中學)。
張鐵集西大寺內的“高小”,1956年又開始招收國中班。1958年學校定名為“大名縣張鐵集中學”。1962年國中班併入金灘鎮中學,1964年、1965年招收兩屆農中班,1968年再招國中班。1969年初,高小班停招,開始招收高中班,學校成為一所完全中學,1980年高中班停招(1974年—1980年稱“大名縣第十一中學”),1984年—1987年招四屆農中班(1983年—1985年稱“大名縣張鐵集初級農業技術中學”),後只招國中班至今。

在戰爭年代裡,宋任窮、王任重等領導同志曾數次到校視察,並作形勢報告。1982年11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的宋任窮同志為校題寫校名。1987年4月,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王任重同志、1989年3月,時任河北省人民政府省長(後任黑龍江省委書記)的岳歧峰同志、1989年9月,原元城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二任縣長張越同志分別為學校題詞,給予學校極大地榮譽和鼓勵。
1951年郭養之同志代表“抗高”出席了國家教育部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會上匯報了抗戰時期辦教育的經驗,並得到了充分肯定。該年“十一”郭養之同志應邀登上了國慶節觀禮台。
近年來,張鐵集中學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全校師生髮揚“抗高”傳統,以“創名校,做名師,育名人”為辦學宗旨,以“發展是硬道理,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為辦學理念,以“務本、感恩、求真、創新”為校訓。強化內部管理,深化教學改革,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獲縣級“文明單位”、“教學成績先進單位”、市級“遠程教育先進單位”、“綠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張鐵集中學(抗高、高小、十一中、農中)歷任校長依次為:⑴張作三、⑵郭養之(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長兼)、⑶任笑凡、⑷劉銀月、⑸楊友雲、⑹賈培元、⑺任家鎮、⑻楊紹禹、⑼李子瑞、⑽黃俊英、⑾陳友信、⑿王宗周、⒀霍炳計、⒁宮振中、⒂姚學義、⒃王海江。
宋任窮同志題名:大名縣張鐵集中學
王任重同志題詞:發揚戰爭時期的光榮傳統
為培養社會主義一代新人而努力
岳歧峰同志題詞:繼承傳統辦好教育培養人才振興經濟
張越同志題詞:繼承元城抗高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