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印

山西省左雲縣人。被人們譽為“當代愚公”“綠化將軍”,原河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2003年5月,服役38年的張連印從領導崗位上退休,立下了“義務植樹、綠化荒山”的軍令狀。將軍故鄉張家場村位於全國林業六大工程之一的京津風沙源治理區,是我國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區。全村共有土地17754畝,耕地只有6346畝,其餘11000多畝都是荒山荒坡,風起沙揚。張連印的目標是,今後3年至5年,爭取將植樹總面積達到5000畝,將張家場村建成一個全國聞名的生態園林示範村。

語錄

“植樹造林、防風治沙,是咱們國家的一項戰略工程,作為一個退休的老兵,我想把植樹造林作為自己退休後的最後一個戰場。我一不要林權,二不要地權,30年後無償交還集體。”
――張連

生平

張連印4歲時父親病故,6歲時母親改嫁,他是吃著百家飯、穿著百家衣長大成人的。
1964年3月張連印入伍的那天,鄉親們把他扶上高頭大馬,一遍遍地叮嚀,把炒好的瓜子、煮熟的雞蛋塞滿了他的口袋……
當兵幾十年來,張連印在每一個崗位上都成績斐然。他38歲就擔任了副師長,後來又當上師長、副軍長、省軍區副司令員,被授予少將軍銜。
“沒有當年鄉親們的關照,就沒有我張連印的今天。當年在部隊報效國家,如今退休了總算有機會報答家鄉父老了。”
2003年10月,張連印帶著妻子離開石家莊,義無反顧地回到老家,開始了他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新戰鬥。
他先後20多次到縣、市、省林業部門,諮詢專家,學習生態環境建設的有關知識和植樹造林防風治沙的辦法,並請省林業勘測設計院的有關專家,現地勘查設計,制定出了《張家場生態園林村建設總體規劃》。
從2004年春季開始,他就著手修路、通電、打井、修渠、平整土地、育苗,為大規模植樹做準備。啟動資金,很快就花光了張連印多年來的30多萬元積蓄。他只好向兒女們求援:大女兒一家將剛買的一套新房作抵押,貸款20萬元送到父親手中;兒子一家拿出10萬元支持爸爸;小女兒將3萬元轉業費和訂婚時公婆給的2萬元,一起拿給了父母。張連印又不辭辛勞,走訪部隊的老戰友,跑有關單位和金融部門,多方面尋求支持幫助,總算解決了資金問題。
4年多的風餐露宿,4年多的含辛茹苦,4年多的甜酸苦辣,永吹衝鋒號的張連印終於獲得了碩果,荒山綠化面積達到3000餘畝。黃鸝鳥來了,杜鵑來了,狼和黃羊也出現在山裡。
“一個人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眾人拾柴火焰高。”張連印當初回鄉造林,就是為了帶動大家共同來綠化荒山。

事跡

張連印除率先垂範外,還幹了三件有口皆碑的事:
第一件事,從2003年至今,張連印先後籌措資金數十萬元,在家鄉的荒山、荒嶺上打了8眼機井,修了3500多米的水泥路,挖了3400多米長的灌溉渠,為村里綠化荒山打下了基礎。
第二件事,在荒廢的河灘上建成了300多畝的苗木繁育基地,將自己摸索出的適合家鄉自然環境的20多個樹種,育成樹苗近200萬株,提供給全村、全縣綠化荒山。
第三件事,將自己綠化荒山的經驗進行系統總結,使張家場村形成的“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種苗繁育基地、農業科技苑、村莊改造”的經驗在全縣進行了推廣。2007年7月,這個村被確定為山西省生態園林示範村。張家場村植樹經驗的推廣,使荒山綠化隊伍形成了百萬之眾,縣綠化工程、鄉綠化工程、村綠化工程、集體綠化工程、個人綠化工程,在塞外高原星羅棋布,方興未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