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勛[高級綠化工程師]

張家勛[高級綠化工程師]
張家勛[高級綠化工程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家勛,漢族,1944年出生於河南省駐馬店市,從事植物科學研究40餘年,高級綠化工程師,河南省中原特種植物院院長。是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專家,被授予“全國綠化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享受政府特殊貢獻專家津貼”等殊榮。

基本信息

光榮之路

◆與植物結緣 1960年,張家勛國中畢業後考入河南汝南園藝學校。在學校里他曾被《中國-----世界園林之母》這本書迷住了,在這本書里他第一次知道了珍稀植物-----珙桐,珙桐雖然原產於我國,但第一位發現者卻是一位叫大衛的法國神甫。1869年,大衛在四川省穆坪首先發現這種西方人從未見過的珙桐樹,當時正值開花季節,樹上一對對白色花朵(苞片)躲在碧玉般的綠葉中,隨風搖曳十分有趣,遠遠望去仿佛是一群白鴿棲息在枝頭,呈振翅欲飛之態。頓時,大衛被眼前的奇景迷住了。他回國後大加宣揚自己的親眼所見。從此以後,許多西方植物學家如法戈斯、威爾遜等紛紛遠渡重洋來到中國。他們不畏艱險深入到四川、湖北等地的罕無人跡的深山老林中,一睹奇樹的真容。1903年,珙桐樹首先引種到英國,以後又傳到其他國家,使珙桐落戶於歐洲一些國家的植物園或城市街頭,漸漸成為歐洲的觀賞樹木,並被歐洲人譽為“中國鴿子樹”。而直到本世紀50年代,中國的珙桐還沒有走出原始森林。50年代,在周總理的直接關注下,國內的一些林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等進行了一些引種試驗,但多以失敗而告終。珙桐的種子種皮堅硬,用錘子都很難敲碎,因而用種子自然繁殖發芽率極低,再加上珙桐長期生長在高海拔地區,這是也成為其很難走出原始森林的重要原因。張家勛心中不由的產生出一絲絲遺憾,並暗下決心: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祖國的園藝事業發出一份光、放出一份熱。

中國珙桐之父

張家勛畢業後就職於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園丁。1971年,在四川與雲南交界的大涼山頂的雷波縣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裡,他第一次見到了珍稀植物——珙桐 ,他被眼前的景觀驚呆了。他的心怦怦直跳,興奮得東奔西跑,看看這、摸摸那,如醉如痴,流連忘返……在以後的十多年裡,他從四川盆地到雲貴高原,從小涼山到紅水河,走遍了有珙桐分布的6個省36個縣。他的足跡遠遠超過了當年威爾遜考察的範圍。一連七個春節他都在山裡和林業工人一起度過。張家勛採集了大量的種子和幼苗,不屈不撓頑強地工作。他對珙桐種子採取敲擊、磨損、腐蝕、變溫處理等,嘗試了硬枝扦插、嫩枝扦插、嫁接、壓條、埋條等多種方法,為研究珙桐的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以及珙桐的天然分布、人工引種和繁殖栽培技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86年金秋,一個重要的“珍稀瀕危植物保護會議”在杭州西子湖畔召開。張家勛在他長達100多頁的大會論文中,詳細介紹了自己多年從事珙桐等珍稀植物引種的經驗,受到大會的高度重視。張家勛所做的大量的創造性工作在國內前無古人,尤其是他為探索珙桐奧秘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和執著精神,更為人們所欽佩。他的不懈努力,使這種珍貴的樹種於1993年在鄭州航院這個遠離它南方故鄉的地方開花、結果。

楊山牡丹的發現者

1992年,張家勛在河南嵩縣楊山考察,發現圓葉牡丹種群的亞種、藥用栽培牡丹“鳳丹”的原種——楊山牡丹。該種分布於海拔1200m左右以櫟類為主的疏林下或山坡灌叢中,在這一帶楊山牡丹與紫斑牡丹呈現複合分布。此外,該種河南西峽也見有分布,西峽分布於海拔1600m林下。安徽巢縣銀屏山半山懸崖中一株老牡丹,據洪濤等考察,也認為是楊山牡丹。

同年,張家勛與洪濤等學者發表論文,提出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複合體。他們在論述中認為:“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為栽培牡丹品種群的統稱。”,後來的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裴顏龍先生於1996年寫出“牡丹複合體的研究”博士論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洪德元先生也在1998年一篇論述中的第一句提出“紫斑牡丹是牡丹複合體(Paeonia suffruticosa complex)中一個自然的野生類群。”此外,還有其他很多學者也認為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牡丹組數種植物的複合體。

潛心培育珍稀植物

珙桐的引種成功和楊山牡丹的發現,並沒有使張家勛對植物領域的探索和研究停滯不前,反而更加激發了他學術研究的決心和熱情。幾十年來,在他的刻苦研究中,彩葉北海道黃楊、彩葉絲棉木、彩葉銀杏、蝴蝶葉銀杏等許多豐富多彩的園林植物新品種呈現在世人面前,讓人嘆為觀止。

因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所以他創造了奇蹟;因為敬業,所以他專業;因為細心,所以他發現並抓住了機會;因為勇氣、敬業、細心,所以讓他在植物研究上碩果纍纍。張家勛的這種精神力量在今天這個充滿挑戰、崇尚創新的世界裡更加顯得重要。

張姓名人盤點(三)

盤點張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張進仁
張金序
張煥芬
張懷成
張金滿
張華平
張海霖
張海蘭
張江垠
張健珍
張國齋
張國營
張健航
張華春
張建樞
張建人
張漢民
張鴻義
張國櫸
張建可
張國芬
張鴻修
張建福
張桂偉
張桂寧
張堅志
張貴軒
張貴勤
張貴君
張甲生
張廣田
張廣仁
張光遠
張光淵
張光炎
張光恕
張光曙
張光樞
張光儒
張家塤
張光倫
張宏祥
張家拓
張琦嵐
張其義
張其威
張岐宣
張丕興
張鵬順
張鴻鳴
張培信
張培善
張培華
張能芳
張能德
張能成
張南若
張乃強
張乃焯
張木生
張銘瑜
張家錕
張加延
張繼桓
張鴻劍
張濟生
張民夫
張夢昌
張宏名
張梅兮
張季平
張蠻慶
張季階
張錄易
張隆山
張龍生
張龍卿
張林龍
張林國
張了應
張良生
張紀新
張聯社
張紀淮
張 吉
張連明
張連琨
張利真
張恆才
張慧徠
張立秋
張立年
張立漢
張立功
張力寧
張理端
張寒龍
張蘭橋
張魁武
張揆一
張奎元
張惠生
張克寧
張克從
張可村
張康侯
張康德
張開錫
張開邦
張駿發
張俊達
張聚振
張舉賢
張靜智
張靜琴
張惠勤
張會庭
張敬誠
張景遠
張輝先
張景山
張煥喜
張景國
張宏智
張晉康
張進之
張禮華
張景宏
張連仲
張金嶺
張衡武
張金榮
張敬煒
張光海
張景星
張濟民
張金廷
張明啟
張慧琴
張明光
張明富
張國盛
張惠忠
張涵慶
張紅武
張良奇
張連生
張鴻文
張家泉
張克勤
張汗承
張明林
張金麟[院士]
張建綱
張宏裕
張繼成
張利民
張宏達
張國楨
張鴻志
張國森
張鴻飛
張國良
張國俊
張國洪
張國棟
張洪義
張桂林
張建平
張光明
張洪波
張培正
張鳴華
張建中
張家勛
張國權[演員]
張建勛[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張海濤[女足教練]
張美君
張國偉
張茂華
張景德
張煥喬
張金波[教師]
張建民
張立新
張國成
張廣學
張靜江
張國柱
張國榮
張光斗
張履謙
張國華[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