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孚[金代軍事家]

張中孚[金代軍事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中孚,字信甫,其先自安定(今甘肅寧縣)徙居張義堡(今寧夏固原西南)。父達,仕宋至太師,封慶國公。中孚以父任補承節郎。宗翰圍太原,其父戰歿,中孚泣涕請跡父屍,乃獨率部曲十餘人入大軍中,竟得其屍以還。累官知鎮戎軍兼安撫使,屢從吳玠、張浚以兵拒大軍。浚走巴蜀,中孚權帥事。天會八年,睿宗以左副元帥次涇州,中孚率其將吏來降,睿宗以為鎮洮軍節度使知渭州,兼涇原路經略安撫使。

基本信息

生平

(生卒年不詳)金代軍事家。字信甫,號長谷老人。

世居安定(今甘肅寧縣),後徙張義堡(今寧夏固原西南)。父張達仕宋至太師,封慶國公。宋徽宗朝,以父蔭補承節郎。天會九年(1131)入金,為鎮洮軍節度使兼涇原路經略安撫使,改陝西諸路節制使。天德二年(1150),拜參知政事。貞元初,遷尚書左丞,封南陽郡王。三年(1155)以疾告老。移南京留守,進封崇王。年五十九卒。葬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王家台村西邊的坡地上。

《金史 張中孚傳》

張中孚,字信甫,其先自安定徙居張義堡。父達,仕宋至太師,封慶國公。中孚以父任補承節郎。宗翰圍太原,其父戰歿,中孚泣涕請跡父屍,乃獨率部曲十餘人入大軍中,竟得其屍以還。累官知鎮戎軍兼安撫使,屢從吳玠、張浚以兵拒大軍。浚走巴蜀,中孚權帥事。天會八年,睿宗以左副元帥次涇州,中孚率其將吏來降,睿宗以為鎮洮軍節度使知渭州,兼涇原路經略安撫使。

齊國建,以什一法括民田,籍丁壯為鄉軍。中孚以為涇原地瘠無良田,且保甲之法行之已習,今遽紛更,人必逃徙,只見其害,未見其利也。竟執不行。時齊政甚急,莫敢違,人為中孚懼,而中孚不之顧。未幾齊國廢,一路獨免掊克之患。

天眷初,為陝西諸路節制使知京兆府,朝廷賜地江南,中孚遂入宋。宗弼再定河南、陝西,移文宋人,使歸中孚。至汴,就除行台兵部尚書,遷除參知行台尚書省事。明年,拜參知政事。貞元元年,遷尚書左丞,封南陽郡王。三年,以疾告老,乃為濟南尹,加開府儀同三司,封宿王。移南京留守,又進封崇王。卒,年五十九,加贈鄧王。

中孚天性孝友剛毅,與弟中彥居,未嘗有間言。喜讀書,頗能書翰。其御士卒嚴而有恩,西人尤畏愛之。葬之日,老稚扶柩流涕蓋數萬人,至為罷市,其得西人之望如此。正隆例封崇進、原國公。

相關文獻與作品

《金史》卷七九有傳。詞存《驀山溪》一首,見《中州樂府》。況周頤謂其:“以清遒之筆,寫慷慨之懷,冷煙殘照,老馬頻嘶,何其情之一往而深也。昔人評詩有雲‘剛健含婀娜’,余於此詞亦云。”(《蕙風詞話》卷三)

驀山溪

【驀山溪】

山河百二,自古關中好。

壯歲喜功名,擁征鞍、雕裘繡帽。

時移事改,萍梗落江湖。

聽楚語,厭蠻歌,往事知多少?

蒼顏白髮,故里欣重到。

老馬省曾行,也頻嘶、冷煙殘照。

終南山色,不改舊時青。

長安道,一回來、須信一回老。

張中孚詞作鑑賞

張中孚,字信甫,其家世代為北宋高官,曾任知鎮戎軍兼安撫使,後降金。其一生歷事宋、金及偽齊劉豫,被士大夫譏諷。然而從詞中我們可以覺察到作者對往事也不見得甘心情願,字裡行間也浸透一種辛酸。

感慨人生

詞人在詞中追述自己人生旅途,對一生一世的不如意也哀嘆不已。少壯時節也曾揮刀立馬,建功立業,繡帽貂裘,春風得意。可誰料想,時移事改,往日功名已成土,仿佛成了浮萍斷梗任水吹浮,身不由己。“聽楚語,厭蠻歌,”雖是輕歌曼舞,可誰知往昔不堪回首呢?流落異鄉幾十年,只在暮年白髮回故鄉。故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令他牽腸掛肚,可此番回家情難言。老馬雖識途,但故鄉的慘澹,也讓作者心懷不安。終南山色依舊在,可憐長安已換幾朝臣。句詞樸實,從一詞一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後半生的遺憾悔恨,以及充滿對人事變化的複雜來抒發自己心中的苦悶。

作者用詞用典功夫很深

一句“萍梗落江湖”,又形象又生動地展現了作者的身不由己。而一句“往事知多少”借用李後主《虞美人》詞句遞出多少隱情。“終南山色,不改舊時青”借用劉禹錫“不改南山色,其餘事事新”詩意,感慨人生世道的複雜。

“長安道,一回來,須信一回老”借用白居易《長安道》中“君不見,外州客,長安道;一回來,一回老”的詩句,借用他人之詞,說出自己的心情,真是“於我心戚戚焉。”

本詞構思也十分巧妙,曲折多變,給人一種“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而且作者筆鋒剛健與陰柔並濟,讀起來別有一番滋味,故況周頤評曰:“以清遒之筆,寫慷慨之懷。冷煙殘照,老馬頻嘶,何其情之一往而深也。昔人評詩,有雲剛健含婀娜,余於此詞擬亦”(《蕙風詞話》)。

《金史》記載

金史齊國建,以什一法括民田,籍丁壯為鄉軍。中孚以為涇原地瘠無良田,且保甲之法行之已習,今遽紛更,人必逃徙,只見其害,未見其利也。竟執不行。時齊政甚急,莫敢違,人為中孚懼,而中孚不之顧。未幾齊國廢,一路獨免掊克之患。

金史天眷初,為陝西諸路節制使知京兆府,朝廷賜地江南,中孚遂入宋。宗弼再定河南、陝西,移文宋人,使歸中孚。至汴,就除行台兵部尚書,遷除參知行台尚書省事。明年,拜參知政事。貞元元年,遷尚書左丞,封南陽郡王。三年,以疾告老,乃為濟南尹,加開府儀同三司,封宿王。移南京留守,又進封崇王。卒,年五十九,加贈鄧王。

金史中孚天性孝友剛毅,與弟中彥居,未嘗有間言。喜讀書,頗能書翰。其御士卒嚴而有恩,西人尤畏愛之。葬之日,老稚扶柩流涕蓋數萬人,至為罷市,其得西人之望如此。正隆例封崇進、原國公。

金元兩代的詞作者

詞是古代一種文體,但是只興盛於宋代,詞的最初特點是以詩文配上曲調,可以演唱。宋之後的金元兩朝代,都有哪些詞作呢。本任務就來細說金元兩代的詞作者。
劉秉忠
倪瓚
袁華
劉著
柯九思
喬吉
金章宗
完顏亮
吳澄
許衡
耶律楚材
元好問
党懷英
趙孟頫
高永
王惟一
王旭
貫雲石
吳激
吳鎮
鮮于樞
歐陽玄
陳孚
丘處機
薩都剌
張可久
張養浩
白樸
康進之
段克己
蒲道源
韓奕
馮子振
任詢
李純甫
邵亨貞
石岩
李俊明
李孝光
王處一
王寂
王庭筠
李晏
廉希憲
無名氏
劉昂
高氏
劉處玄
劉因
辛願
徐再思
劉迎
許謙
薛昂夫
楊果
姚燧
劉仲尹
葉森
於立
虞集
蔡珪
陸行直
袁易
陸文圭
張遜
馬鈺
張野
張雨
張玉娘
張之翰
張翥
趙可
孟宗獻
周巽
朱思本
管道升
王伯成
洪希文
王沂
王予可
衛德辰
魏初
胡祗遹
華幼武
吳瓘
陸仁
吳景奎
冀國公主
馮延登
馮子翼
胥鼎
明本
李道純
安熙
許有孚
李時
錢霖
楊立齋
楊載
李庭
李獻能
耶律履
耶律鑄
葉衡
陳櫟
尹志平
高憲
俞和
俞俊
陳思濟
元德明
沈禧
凌雲翰
袁士元
蘇大年
張口
孫不二
譚處端
湯彌昌
唐桂芳
陳文海
白華
汪斌
蔡松年
趙汸
趙秉文
王逢
郝大通
鄭禧
鄭子聃
周權
王玠
王禮
何景福
劉元
宋褧
范真人
長筌子
呂濟民
宇文虛中
白賁
白雲山翁
偰玉立
高士談
蕭斞
謝應芳
張伯淳
梁寅
完顏璹
曹伯啟
許古
姜彧
金炯
曹方父
張中孚
許有壬
曹光輔
鄧千江
李德基
山主
趙庸
王渥
段成己
李齊賢
曹居一
王志謹
舒遜
宋德方
趙元
折元禮
劉鐵冠
陳益之
周景
馬需庵
洪翼
李天翼
苗善時
侯善淵
無存
牧常晁
胡炳文
牛真人
吳氏女
吳真人
歐陽先生
兀顏思忠
顧阿瑛
仆散汝弼
蕭烈
傅按察
李真人
謝醉庵
錢應庚
邢具瞻
邢叔亨
潛真子
徐遜
皇甫真人
梁曾
梁梅
黃澄
三於真人
林轅
許楨
玄悟玉
善住
燕公楠
姬翼
楊弘道
沈景高
高道寬
楊真人
施可道
杜仁傑
史藥房
舒頔
覺達
束從周
殷恕
劉敏忠
劉詵
宋遠
陳參政
劉燕哥
虞薦發
孫景文
郯韶
景覃
原妙
郝貞
袁介
何繼高
滕賓
岳瑜
雲陽子
詹仲舉
同恕
完顏從郁
張楫
劉雲震
劉則梅
劉志淵
劉忠之
梵琦
王丹桂
何可視
王國器
王澮
章凱
王吉昌
陸承孫
王磵
趙攄
李節
趙若秀
陸留
趙由俊
王瞞
王容溪
鄭黻
王特起
何守謙
紙舟先生
智久
仲璋
馮尊師
陸祖允
羅慶
周玉晨
王鉉
竹月道人
李仁山
馬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