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潮力

引潮力

引潮力指月球和太陽對地球上單位質量的物體的引力,以及地球繞地月公共質心鏇轉時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這兩種力組成的合力,是引起潮汐的原動力。引潮力與物體質量成正比,與距離的立方成反比。

概述

日月系是對地球產生最大天體引潮力的天體日月系是對地球產生最大天體引潮力的天體
引起地球潮汐的力叫做引潮力,引潮力的天文學定義是:外界天體對測站的引力與對地球質心的引力之差 。

與此等價,還可以引入以下引潮力的定義:假定地球和外界天體作為孤立體系,且地球繞著孤立體系的質心作圓周軌道運動時,地球任一點受到的外界天體的引力與地球繞著孤立體系的質心作圓周軌道運動時的慣性離心力的合力。

日月系是對地球產生最大天體引潮力的天體,有研究統計發現,當滿月和新月時,淺源地震的頻率出現增加 。

實質

引潮力引潮力

繞轉著的天體,都受到兩種力的作用,一種是繞轉天體間的引力,一種是由於繞轉而產生的離心力。兩種力同時作用,才使天體能夠維持其按一定規律繞轉的運動狀態。月和地球繞轉、地和日繞轉也是這樣。
引力和離心力,對於整個天體來說,二者是保持平衡的。但是,對於天體上的每一個質點(位於天體中心的質點除外)來說,二者則是不平衡的。繞轉天體之間的引力同繞轉運動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的不平衡,是產生引潮力的根本原因。
太陽和月球對地球的引力,地球在繞轉中產生的離心力,以及由於這兩種力在地球表面所表現出的不平衡,其本質是相同的。由月球作用而產生的潮汐,稱太陰潮;由太陽作用而產生的潮汐,稱太陽潮。太陽潮和太陰潮並無本質上的差異,其原理是一樣的,但在量值上,太陰潮大於太陽潮。

分布

引潮力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各地點引潮力大小、方向的差異,必然使被海水所覆蓋的地球變形。以正垂點為中心的半球,引潮力的水平分力指向正垂點,另一個分力指向月球(或太陽),海水質點向正垂點方向集中、朝向月球(或太陽)隆起;以反垂點為中心的半球,引潮力的水平分力指向反垂點,另一個分力背向月球(或太陽),海水質點向反垂點方向集中、背向月球(或太陽)隆起;在這兩個半球交界的地方,引潮力指向地心,海水質點向下移動。這樣,就使完全被海水覆蓋的地球,變成一個分別朝向和背向月球(或太陽)隆起的扁球體。正垂點和反垂點的連線,就是這個扁球體的長軸。這種由於引潮力作用而產生的變形,稱為潮汐變形
在地球上看來,在引潮力作用下,以正、反垂點為中心的海水朝向和背向月球(或太陽)隆起,都是海面的向上升高,在正、反垂點周圍,各形成一個水位特高的地區,叫做潮汐隆起;在距正、反垂點最遠的地方,指向地心的引潮力使那裡的海面下降,形成水位特低的地帶。
以正垂點為中心的潮汐隆起,稱為順潮,它始終朝向月球(或太陽);以反垂點為中心的潮汐隆起,稱為對潮,它始終背向月球(或太陽)。因此,隨著月球(或太陽)自東向西的周日視運動,兩個潮汐隆起不斷地自東向西移動,一日之內在地球上移動一周。距正、反垂點最遠的海面最低地帶,也相應在地球上自東向西移動。這樣,在地表某個具體地點所看到的情況,就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海面不斷上升,達到最高水位後,又不斷下降,降到最低水位後,又開始上升……如此不停地循環往復,這就是海面不斷漲落的周期性運動。

與地震的關係

月球可能是淺源地震的重要作用因素之一月球可能是淺源地震的重要作用因素之一
地震的形成存在多種因素的制約,從天體物理學上看,太陽系其他天體產生的引力可作用於地球,即天文潮汐,相比較於其他行星而言,月球對地球產生的引潮力較大,有研究表明大地震與天體引潮力的變化存在關係。從表面上看,地震的發生是地球板塊之間的相互作用,在自轉向心力、地幔熱液對流作用下發生了運動,但實質上板塊運動與天體引潮力、太陽黑子活動等事件存在關聯,在這些外部因素的誘導下,引發了地球內部的構造變化,導致地震的發生。

月球處於兩個周期運動時可觸發地震,其分別為8.85年和18.61年,通過對易震時間的統計,科學家發現在兩個周期之間的疊加周期會出現更加頻繁的地震,其強度和頻度都明顯增強,有可能增加全球發生8級以上地震的機率。這兩個神秘的周期也被稱為地震輪迴。由於18.61地震輪迴周期的存在,導致在大約10至30年間會出現一個地震活躍期和平靜期,比如喜馬拉雅與周邊區域從1900年至今發生13次7.6級以上強震都處於活躍期內、勘察加至日本東北部地區100年間發生了22次7.7級以上地震,其中20次發生於活躍期內,淺源型地震則更容易受到這兩個地震周期的影響 。

海洋學及其相關知識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未充分成長風浪
富營養水
有限風時譜
有限風區譜
有機覆蓋層
有效波
有孔蟲軟泥
最適漁獲量
最小風時
最小風區
暴濤
暴涌
暖渦
太平洋赤道潛流
暖水舌
暖水種
暖水圈
晝夜垂直移動
乾式潛水
無節幼體
無生命帶
無潮點
無涌
無浪
無沾污采水器
無光帶
鏇轉潮波系統
鏇轉流
方解石補償深度
方解石溶解指數
方向波譜
帽狀幼體
斯韋爾德魯普波
斯托克斯波
常規潛水
太陰潮間隙
斜拖
斜坡式防波堤
斜向浪
斜壓海洋
斑礁
斑塊分布
敷管船
巨型浮游生物
放射蟲軟泥
支承結構
摩擦深度
描述海洋學
掩護水域
巨型動物
掠射角
崩碎波
季節性溫躍層
密度制約死亡率
捕撈能力
捕撈強度
振弦式海洋重力儀
揮發性有機碳
揮發性有機物
季節變化
擋潮堤
挾卷
實用鹽標
指示種
拖曳船模試驗池
拉索塔平台
擔輪幼體
抱球蟲軟泥
護面塊體
護岸工程
太陰潮
投棄式溫深計
岩灘
島架
定點觀測站
島式防波堤
懷卵量
微量營養物
微表層採樣器
微結構
微生物污著
微生態系
微生境
微浪
微大陸
微型浮游生物
微型底棲生物
微型動物
微分布
往複流
彈簧采泥器
島式碼頭
弧後擴張
弧後
島坡
弧前
層化海洋
尼斯金采水器
尖角壩
少種型大洋
小菌落
異常水位
異域分布
宇宙沉積
開闊海域
存活率
建設性板塊邊界
度洋中脊
龐加萊波
底表撬網
底表動物
小型底棲生物
底棲生物群落
底棲生物拖網
底棲生物學
底棲生物刮底網
小型實驗生態系
小型動物
底摩擦層
底層魚類
底層流
底層水
底內動物
廣食性動物
廣鹽種
廣溫種
廣深性生物
廣壓性生物
幼年個體
導航設備
導管架樁基平台
導堤
對馬海流
平面分布
太陽潮
平衡剖面
寡鹽種
平整冰
平底生物群落
孤立波
朔望潮
底波
恆化培養
方位改正
平衡潮
小型浮游生物
引潮勢
幼體
引力潮
對流混合
異質性
岸礁
挖泥船
護坡
太平洋板塊
懸浮物
弧前盆地
峽口
斷面觀測
斷層海岸
孔隙度
異養生物
捕食者
干擾加速度
巨浪
底棲動物
年齡組成
年代地層學
小潮
暖流
無震海嶺
整治工程
控制生態系實驗
捕食
捕撈過度
擋潮閘
打樁船
懸浮體
弧後盆地
引潮力
異重流
開爾文波
底棲生物
平頂海山
實用鹽度
平均海平面
孵化率
孵化
岬角
季風海流
季節變動
密度躍層
密度流
孔隙水
平潮
島弧
峽灣
岸冰
富營養化
寄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