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方解石溶解指數
fāngjiěshīróngjiězhǐshù
calcitedissolutionindex
亦稱“碳酸鈣溶解指數”或“有孔蟲溶解指數”。除大洋表層水之外,CaCO3在海水中均不飽和,浮游生物的鈣質殼體在生物死亡後向深層沉降的過程中要遭受溶解,而且沉降越慢,溶解作用程度越大。浮游有孔蟲在水層中垂直下沉的平均速度,取決於鈣質殼體的大小、形態、殼壁及殼面結構等。因此,不同種浮游有孔蟲,呈現出不同的抗溶性能,於是在洋底發生浮游有孔蟲的“選擇性溶解作用”。各種浮游有孔蟲在底質中的相對含量,可用以指示方解石溶解作用的程度。為此,Berger(1975)將現代37種浮游有孔蟲,按抗溶程度分成9級,後來Berger(1979)又改為7級。並用下列公式計算一個沉積物樣品中浮游有孔蟲的溶解指數(FDX):
FDX=∑(RiPi)/∑Pi
式中,Ri為第i種的抗溶等級;Pi為該種有孔蟲所占的百分比。FDX值越大,反映溶解程度越深。對於鈣質超微化石來說,同樣可以將各種按抗溶程度排列,然後通過和上列公式相同的方法算出超微化石的溶解指數。
海洋學及其相關知識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