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
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詔以汴梁為北京,以金陵為南京,效仿周唐的兩京故事。將金陵定為明朝國都。定都應天的主要原因有:天下的稅賦多處於東南,而應天則為財賦匯集之地。同時,應天有朱元璋為吳王時期所奠定的宮闕基礎;而明朝的開國元勛多為江淮子弟,不願意輕去他鄉。但此後,朝廷對建都之事多有爭論。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朱元璋又在故鄉鳳陽建設中都,同時下令從江南移民中都。但是開封和鳳陽都是久經戰亂,破敗不堪,難以承擔京師的重任,朱元璋於是放棄了遷都這兩處的打算。公元1378年(洪武十一年),朱元璋下詔改南京為京師。至此,建都地點才得以確定,但是為了控制北部邊防,朱元璋仍有遷都之念。而南京皇宮是填湖所建。建成之後,由於地表下沉,逐漸形成南高北低的態勢,在風水上是不祥的徵兆。公元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派遣太子朱標考察關中地區,為遷都西安作準備。然而第二年朱標病逝,沉重打擊了朱元璋,令其不願再勞師動眾地更換京師 。
一直到洪武朝後期,建都問題仍是朝廷的重要議題。永樂遷都北京後,這一爭議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