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岩群

建平岩群

建平岩群(Jianping Gr.)的時代屬新太古代。分布在遼西朝陽、阜新、北票一帶,興城、綏中也有零星出露,為深變質岩系。

地層名稱:建平岩群

地層名稱(英文): Jianping Gr

階代碼: Ar3

地區代碼: 12

命名:

遼寧省地質局區測隊四分隊於1960年命名,命名地點在遼寧省建平縣。

沿革:

建群後遼寧省地質局區測隊(1967—1968)將建平群分為二個組,即小塔子溝組和大營子組,屬太古宙。1970年區測隊在大營子組之上建立了瓦子峪組。1975年張丕孚將小塔子溝組放在大營子組之上。同年,遼寧省地質局第一區測隊將小塔子溝組、大子組合稱鞍山群,屬太古代;瓦子峪組劃歸遼河群,屬古元古代。1978年省區域地層表編寫組沿用了建平群及所屬的小塔子溝組、大營子組、瓦子峪組的劃分方案,屬古元古代—太古宙。1981年何恃松將瓦子峪組改稱為群,不整合在建平群之上,分屬於太古宙及古元古代,並取消大營子組。1982年王子華重新建立層序,即由老而新為凌源群、建平群大營子群,各群間均為不整合。1989年《遼寧省區域地質志》採用了地層表編寫組的方案,並確認小塔子溝組與遼東地區鞍山群下部(石棚子組、通什村組)相當,大營子組、瓦子峪組與茨溝組、大峪溝組、櫻桃園組相當。近年來,崔文元王長秋(1987)認為建平群應分為:下部建平雜岩(相當小塔子溝組),上部為大營子群(相當於大營子組)。編典時改稱建平岩群。

特徵:

廣義的建平岩群主要分布在朝陽、阜新、北票一帶,在興城、綏中也有零星出露。暫按1989年《遼寧省區域地質志》的劃分方案對本岩群進行描述。 1.小塔子溝組分布在朝陽小塔子溝、建平葉柏壽一帶,下部為石榴二輝斜長片麻岩、透輝角閃斜長片麻岩、斜長角閃岩夾二輝麻粒岩、鐵英岩、角閃(輝石)岩,上為角閃黑雲斜長片麻岩、黑雲變粒岩夾斜長角閃岩、鐵英岩。未見底。 2.大營子組分布在建平大營子及阜新上押京等地,主要岩石類型為黑雲斜長片麻岩、角閃斜長片麻岩、變粒岩、淺粒岩、大理岩夾斜長角閃岩、鐵英岩、黑雲角閃片岩。小塔子溝組及大營子組為低品位易選磷礦及鐵礦含礦層位。 3.瓦子峪組主要分布在義縣瓦子峪、阜新半截塔等地,按岩性組合分為三個岩性段,下段為片岩夾淺粒岩;中段為大理岩、千枚岩夾黑雲石英片岩、鈉長陽起片岩;上段為絹雲石英片岩、千枚岩夾角閃片岩、石墨片岩。建平岩群岩性在橫向上變化較大。 建平岩群的變質作用比較複雜。小塔子溝組以麻粒岩相為主,部分為高角閃岩相。大營子組以高角閃岩相為主,部分為低角閃岩相。瓦子峪組為低角閃岩相及綠片岩相。近幾年遼寧省區調隊在本區1∶5萬區測中將建平變質雜岩劃分出三個大填圖單位, 建平以南為灰色片麻岩(角閃岩相),中部為高級變質岩(麻粒岩相),北部為綠色片麻岩(綠片岩相),而角閃岩相及綠片岩相是由麻粒岩相經變形及退變質作用而形成的。本區混合岩化作用普遍。 小塔子溝組或建平變質雜岩,其原岩90%以上為英雲閃長岩?舶魯せǜ諮搖⒆纖棧ǜ諮遙?這些古老岩漿侵入體中有各種麻粒岩、斜長角閃(輝石)岩、超鎂鐵質岩、鐵英岩包體,但包體數量少、規模小。表殼岩的原岩為拉斑玄武岩及中酸性火山岩、矽鐵質岩。大營子組以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為主,夾基性火山岩。瓦子峪組為粘土岩、凝灰岩、白雲質碳酸鹽沉積。建平岩群構成一個較完整的火山-沉積旋迴。 建平岩群中花崗岩鋯石U-Pb年齡為2380Ma、2475Ma,瓦子峪組及大營子組的黑雲斜長片麻岩、黑雲角閃斜長片麻岩、黑雲變粒岩的鋯石U-b法年齡為2575Ma、2579Ma、2481Ma(崔文元等,1991),並認為,前二者為TTG岩系的形成年齡, 後者為本區變質岩的峰期變質年齡

備考:

建平岩群至今不統一。表殼岩究竟劃分幾套?岩群中的小塔子溝組是否改稱雜岩,另行分出?各岩組之間的相互關係等均有待進一步研究。

編撰者: 高吉鳳

作者1: 遼寧省地質礦產局

年份1: 1989

系名: 太古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