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
一獸面陶塑出土於翁牛特旗廣德公鎮 |
境內共有山峰262座,其中海拔千米以上的有80座。最高峰大橫立山,海拔2025米。
氣候特徵
廣德公鎮 |
外出參觀
廣德公鎮 |
農村建設
廣德公鎮 |
黃谷屯村、關井子村、蘭巴地村設施農業鋪就致富之路。這些村相隔非常近,地形、地貌也一樣,連發展的模式也接近,都有著豐富的蔬菜種植經驗與技術。過去,農戶分散經營,加上旱災、病蟲害收益一直不高。今年在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通過調研聯繫市場,工作組進村入戶,廣泛宣傳和多次舉辦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班,使村民認識到要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和自身優勢,露地蔬菜種植抗災性差,發展設施農業成為首選。目前已發展春棚400多畝,人均收益3000元以上,而且種植的品種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新。
北新村,有機生態吹響致富號角。北新村是廣德公鎮生態移民試點村,是由4個自然村搬遷整合到一起的,無水澆地,旱地種植效益低,民眾生活艱苦。搬遷後,鎮黨委、政府集思廣益、想辦法,對該村實施沼氣建設配套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發展水澆地1700畝,使該村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有機生態農業之路,通過沼氣建設進一步推進了“豬———沼———果”、“豬———沼———菜”、“豬———沼———米”等模式的沼氣綜合利用,形成了農村“改廚、改廁、改圈”的循環模式,通過以上模式造就出了生態、綠色、有機的果、菜、米穩定的銷售渠道,人均收入達到2950元。
此外,艾林溝的優質紅穀米,高家梁的有機大粒蕎麥、有機食用葵花,南新村的特色養殖等一批依託當地資源優勢發展起來的特色產業,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經濟發展
金屬礦用風扇 |
其中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3個:一是赤峰恆久礦業公司,投資4500萬元在油房村建日處理1000噸銀多金屬礦選場一處,目前已到位資金3800萬元,預計年底投入試生產;
二是赤峰坤昌礦業有限公司投資2500萬元,開採八分地鉛鋅資源,建一處1000噸選礦場項目,目前已到位資金1800萬元,正在進行設備安裝。
三是榮鑫基性岩研發公司融資1300萬元進行擴建,現已購進設備進行安裝調試,為二期生產做前期準備工作。
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4個:一是四維邁拓礦業有限公司二期擴建工程,投資800萬元,目前固定資產投資已達到600萬元。二是赤峰銀龍資源礦業有限公司年內建設500噸錳銀選礦場項目,目前已完成項目前期工作,到位資金700萬元。三是溝門村來四溝銅多金屬礦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已完成650萬元。四是中礦公司的兩家探礦企業在來三站村、邊家營村一帶對地下礦藏勘探,投資500萬元,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0萬元。
人才培養
廣德公鎮 |
一是分類指導,強化責任。全旗在開展這項工作過程中,緊緊圍繞著當地的主導產業和中心工作任務來開發農村牧區人才。針對全旗經濟發展不同特色這一實際情況,把全旗分成了三個經濟板塊結構,進行分類指導,各地都從本地的實際出發圍繞著地區重點工作,來開發農村牧區人才,把人才戰略貫穿於整個重點工作之中。旗里綜合了各部門的工作力量,制定了統一的工作目標,向各有關部門分解了任務,落實了責任目標,加強督促檢查和考核工作,形成了全旗對這項工作齊抓共管的局面。成立了專項工作領導組織,有專兼職工作人員抓此項工作。
二是以龍頭企業促進農牧業產業化,圍繞農牧業產業化開發農村牧區人才。各地區圍繞著當地的資源優勢,大力促進農牧業產業化建設,在農牧業產業化建設過程中,來開發農村牧區人才。海金山牧場通過引進蟹島公司這個“龍頭”企業,帶動了有機水稻的開發和種植,當地的農民通過“反租承包”的經營方式,形成了這樣產業化鏈條,使400多名農民掌握了有機水稻種植和管理技術,通過這條產業鏈,一方面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另一方面也使農民掌握了技術。白音他拉蘇木通過引進凌志公司這個“龍頭”企業,企業建成了10000畝的高標準脫毒馬鈴薯基地,通過基地來輻射周圍的農民,帶動了基地建設,從而培養了一批種植能手。白音套海蘇木通過“黑魚泡子有機農場”這個“龍頭”企業,帶動這裡的有機水稻的種植,從而培養了一批掌握有機水稻種植技術的農民,增加了農村牧區人才的總量。通過這些產業化的發展,帶動了基地的建設,培養了種植人才,從而增加了全旗有機農業的種植面積,促進了農村牧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是大力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切實發揮協會的作用。各地區都積極鼓勵和大力支持實用人才建立各種類型的行業協會,並引導其積極交流生產、經營經驗,播信息技術、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探索經營發展方向,帶動民眾科技致富。烏丹鎮的養雞協會,他們把養雞戶組織起來,建立起了統一的市場主體,成為一個統一的利益共同體,來抵抗市場經濟帶來的風險。在養雞技術上,他們實行統一的科技飼料配方、統一病害防治、統一飼養模式等,從而使養雞規模不斷擴大,湧現出了一大批養雞專業戶,烏丹鎮的東園子村和東淀子村的養牛協會,他們把目光緊盯國內外市場,及時捕捉市場信息,通過養牛協會的積極工作,為養牛戶提供優質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使本地區的養牛效益達到最佳,湧現出了一批養牛大戶,最大的養牛戶一批育肥牛達130多頭,年出欄育肥牛300多頭,年純收入達5萬多元。
四是加大對農牧民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農牧民的科技素質。各地區都把對農村牧區人才培訓工作作為農村牧區人才資源開發工作的關鍵環節來抓,充分利用各種培訓教育基地,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工作有效地提高了農牧民的科技素質,為農村牧區人才資源開發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培訓過程中,各地堅持從本地實際出發,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培訓方法。白音套海蘇木以農業站的科技人員為骨幹,聘請吉林農科院的農業科技專家,通過到農村的田間地頭講解作物新品種的種植技術、印發宣傳小冊子等方式大力推廣了農作物的新品種,從而淘汰了一批低產、抗病力弱的老作物品種,使全蘇木的優質水稻品種集中到四個品種,使高產、優質、高效農作物新品種得到了推廣。解放營子鄉聘請了山東壽光大棚蔬菜種植專家前來指導和講授專業技術知識,推廣暖棚蔬菜種植技術,從而為設施農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保證作用。橋頭鎮按照參訓對象的年齡結構、文化層次和實際要求開展分級定期培訓,重點抓好駐村幹部、村委會幹部和種養業拔尖鄉土人才的培訓,投入資金建起了農民技術學校,開通了“農科諮詢熱線”,方便了廣大民眾,使農牧業科技知識得到了有效的推廣。梧桐花鎮採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培訓方式,聘請市農研所的農業技術專家前來講授農牧業科技知識,傳授農牧業科技知識,推廣了農牧業實用新技術。烏敦套海鎮、五分地鎮利用農民趕集日,組織開展了科技宣傳活動。通過發放科普宣傳資料、開展科技諮詢等形式,增強農牧民科技意識,幫助農牧民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科技難題。廣德公鎮組織有一技之長的“土專家”、“田秀才”,通過傳技帶徒等形式對鄉土人才進行培訓,讓技術得到推廣和套用。烏丹鎮政府積極與高校合作,舉辦“農村黨支部書記培訓班”、“民營企業經理培訓班”、“科技示範戶培訓班”及“科技帶頭人培訓班”等。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提高了農村牧區人才的素,,形成了農村牧區科技人才群體,壯大了農村牧區實用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