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理工學院

廈門理工學院

廈門理工學院(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入選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單位、福建省閩台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試點高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十三五”套用型本科產教融合發展工程、中國政府獎學金委託培養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經驗高校等。 學校前身為1981年創辦的鷺江職業大學,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升本並更名為廈門理工學院;2007年5月,通過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及專業評估。2011年,廈門軟體職業技術學院併入(合署)廈門理工學院。2013年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確立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2014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為中國政府獎學金委託培養院校。2018年,新增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入選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和福建省示範性套用型本科高校。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 鷺江職業大學時期

1981年春,中共廈門市委、廈門市人民政府決定創辦一所市屬職業大專學校,以培養廈門經濟特區急需的技術、管理第一線的套用型人才。5月19日,廈門市人民政府以廈政(1981)199號文發出《關於批轉創辦鷺江職業大學方案的通知》,正式批覆創辦綜合性全日制 走讀 大專學校——鷺江職業大學,校址設在蜂巢山。鷺江職業大學正式成立,以原農業、財貿、水產、工業、外語、衛生、建築、師專地理8個大專班為基礎,開始招生。   鷺大突出“地方、職業、適應”的辦學特點,注重培養適應生產第一線需要、動手能力強的套用型技術人才。   12月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下達《關於對廈門市創辦鷺江職業大學的批覆》,同意廈門市創辦鷺江職業大學。

理工映像 理工映像

1987年1月,廈門市政府決定廈門職業經濟學院(1985年創建)遷入鷺江職業大學,歸市教委領導,並與當日下午舉行兩校交接儀式。職業經濟學院正式撤消建制後,所辦國際經濟協作專業改為國際金融專業併入鷺大經濟系。  

1987年11月,廈門市政府市長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將原湖裡工業區培訓中心劃給鷺大。

1988年,鷺江職業大學附屬中專學校創建。

1992年,鷺江職業大學附屬中專學校改為廈門工業學校。  

1994年3月,成立鷺江職業大學培訓部。1995年3月,更名為成人教育部,同年10月,被省勞動廳審定為福建省繼續教育基地。

至1995年9月,學校設有經濟、外語、社科、建工、機械、電子、工藝美術7個系、11個專業。

1997年2月,經國家教委批准,鷺江職業大學舉行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同年招收首屆夜大學生。

1998年5月27日,經省教委確認、教育部備案,正式成立鷺江職業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2003年8月,學校籌建升本並試招7個專業的本科生。  

• 廈門理工學院時期

2004年,鷺江職業大學附屬中專學校-廈門工業學校併入集美大學。8月,經教育部批准升本並更名為“廈門理工學院”。

2005年5月,隨著學校的更名,鷺江職業大學成人教育學院更名為廈門理工學院成人教育學院。

2006年9月起,廈門理工學院成人教育學院開始招收本科學歷教育學生;

同年,經福建省自學考試委員會批准為自學考試體制改革試點專業主考學校。

根據成人高等教育形勢的發展及其辦學轉型的需要,2007年10月,學院再次更名為廈門理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2004年8月,經教育部批准升本並更名為“廈門理工學院”。

2007年5月,學校通過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及專業評估。

2009年10月,學校在中國大陸高校中第一個提出建設“親產業大學”。

2010年,入選福建省首批閩台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的高校名單。  

2011年9月,學校成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10月,成為國家首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高校”。同年,廈門軟體職業技術學院併入(合署)廈門理工學院。

2012年6月,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

2013年1月,學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確立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  

2014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為中國政府獎學金委託培養院校,開始招收享受中國政府獎學金及中國政府專項獎學金——“支持地方獎學金”項目的國際研究生。  

2016年12月,入選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2017年6月,廈門理工學院密蘇里學院正式獲教育部批准設立。  

2018年,廈門理工學院新增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2018年3月,入選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校門 校門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9月,學校設有19個院、部,開辦58個本科專業,涵蓋了理、工、經、管、文、藝、法等學科門類。  

院部專業名稱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車輛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汽車服務工程、交通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電子封裝技術、金屬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
光電與通信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軟體工程、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 測繪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商務智慧型)
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築學、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工程力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工程、環保設備工程
套用數學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套用數學
外國語學院英語、日語、漢語國際教育
設計藝術與服裝工程學院產品設計、視覺傳達、環境藝術、服裝設計與工程
經濟與管理學院 國際商務、電子商務、財務管理、投資學、金融工程、物流管理、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智慧財產權)
文化產業與旅遊學院 文化產業管理(藝術品經營與管理方向)、文化產業管理(數字出版方向)、 會展經濟與管理、商務策劃管理、漢語國際教育(涉外秘書)
數字創意與傳播學院媒體創意、數碼動畫、數字媒體、音樂工程、播音與主持、廣告模特與空乘
軟體工程學院 軟體工程(會計信息化)、軟體工程(移動雲辦公)、 軟體工程(新媒體工程)、軟體工程(專升本)
研究生學院---------------------
國際教育學院---------------------
思政部---------------------
公共體育部---------------------
繼續教育學院---------------------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2月,學校擁有省級重點學科5個。

省級重點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光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工程(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光學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環境工程)  

師資力量

圖文信息中心 圖文信息中心

截至2016年9月,學校教職工總數為1706名,專任教師1090名。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占89.19%,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43%,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47.9%,具有正高職稱的教師占11.7%,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留學訪學經歷專任教師的20.55%,具有企業工程實踐經歷的教師占23.6%。

學校有雙聘院士8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4名,福建省“高校領軍人才”1名,福建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名,“閩江學者”特聘教授2名、講座教授1名,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4名,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3名,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畫”24名,全國優秀教師3名,省級教學名師10名,省級教學團隊2個。  

中國工程院院士(雙聘):許其鳳   、邱冠周、   楊永斌   、江歡成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雙聘):王欽敏  

美國工程院院士(雙聘):洪華生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雙聘):Dr.Edward A.McBean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黃國和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黃紅武、黃如欣、陳文哲、李澤彧、朱文章、羅善明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趙振祥、羅善明、張躍軍、劉躍軍  

全國優秀教師:朱文章   、劉新華、鄭小敏

福建省百千萬人才:陳文哲、李澤彧、朱文章、宋建明  

省級教學名師:朱文章、韓旻、楊國豪、魏志成、郭肖華、鄭小敏、黃紅武、葛曉宏、李元高、陳麗安  

省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負責人負責人所在單位獲評時間
光電子科學與技術教學團隊 朱文章 數理系 2009
車輛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黃紅武 機械系 2011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行政樓 行政樓

截至2016年6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9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7個,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實施專業5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實施專業6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9個,省級精品課程29門,省級教學改革試點項目17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144項,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265個。

學校實驗教學用房近10萬平方米,建成了現代工程訓練中心。截至2016年11月,學校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0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公共基礎課實驗教學平台5個,國家級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1個,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立項4項;文科情境體驗教室12個;校企共建實驗室18個,校企共建實習實訓基地310個;是科技部“創新工程師培訓基地”和人社部專業技術人員繼教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實施高校,“教師發展中心” 被評為省級示範中心。  

項目類別項目名單
國家級特色專業車輛工程
省級特色專業 光學信息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服裝設計與工程、物流管理、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土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實施專業 車輛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實施專業 車輛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服裝設計與工程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機械工程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文化創意與傳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實驗區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實驗區
“做中學”計算機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實驗區
複合型、套用型空間信息與數字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實驗區
面向“海西經濟區”的套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實驗區
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實驗區
具有良好工程素養的光電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省級精品課程 現代商務英語、工程製圖及CAD、機械CAD/CAM、廣告創意、 電子商務概論、單片機原理及套用、液壓與氣壓傳動、建設工程契約管理、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計算機組成原理、 材料成形技術基礎、電氣控制與PLC、翻譯、軟體工程、汽車構造、 工程測試與信號處理、工程光學、控制技術綜合套用、國際金融、 立體裁剪、衝壓工藝與模具設計、嵌入式系統原理與套用、會計學原理、 企業戰略管理、物流管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車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物理教學實驗中心、 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材料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實驗教學中心、光電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現代工程訓練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數字創意全媒體實訓中心
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大學物理虛擬仿真實驗中心
省級公共基礎課實驗教學平台 現代工程訓練中心的建設、經濟與管理實驗中心、 以計算思維為導向的大學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實驗教學平台建設、 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基礎力學實驗教學平台 
省級教學改革試點項目
項目名稱負責人獲評時間
“‘親產業’大學的體系構建與實踐”改革試點黃紅武2011
“校校企”閩台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黃紅武2011
閩台高校師生雙向交流黃紅武2011
“產學研用聯合培養現代製造業套用型人才”改革試點朱文章2011
“產學研用聯合培養服裝套用型人才”改革試點朱文章2011
“套用型本科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改革試點朱文章2011
大類招生試點朱文章2011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周水庭2011
“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方曉冬2011
廈門理工學院網路課程中心建設與實踐葛曉宏2014
從“3+1”到“3x1”——廈門理工數字創意學院閩台聯合培養人才改革探索郭肖華2014
工程技術認知與工程文化課程建設與改革劉建春2014
套用技術大學轉型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探索與實踐劉 芸2014
“三螺旋”理論下套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李秀芳2014
“親產業”導向下卓越文(化)創(意)師培養體系建構羅昌智2014
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的實驗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唐友名2014
基於Moodle的翻譯教學平台構建與套用余 軍2014 

• 教學成果

截至2016年6月,學校獲得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   《國際結算業務》、《數控加工軟體Mastercam訓練教程》、《視覺傳達基礎與套用》入選國家級優秀教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項目名稱獎項等級項目所在單位負責人獲評時間
“親產業”的車輛工程專業建設體系 的構建與實踐 二等獎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黃紅武 2014.9 
省級教學成果獎
項目名稱獎項等級項目所在單位負責人獲評時間
“親產業”的車輛工程專業建設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特等獎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黃紅武 2014.3
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特等獎 創新創業園 朱文章 2014.3
“做中學”機械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一等獎 機械系 黃紅武 2009.04
電氣工程專業親產業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的探索與實踐 一等獎 電氣工程 與自動化學院 陳麗安 2014.3
創新套用型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與實踐 一等獎 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 陳昌萍 2014.3
“三平台一體系”親產業專業實踐模式構建 一等獎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葛曉宏 2014.3
環境工程套用型實踐教學體系的綜合改革與實踐 一等獎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李元高 2014.3
基於系統工程理念的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二等獎 教務處 朱文章 2009.04
軟體服務外包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 二等獎 計算機與 信息工程學院 吳克壽 2014.3
與時偕行,構建地方套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 理論課教學創新體系 二等獎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洪認清 2014.3
基於比較翻譯教學法的職業化翻譯教學 二等獎 外國語學院 魏志成 2014.3
構建“項目”平台,提高機械類學生的綜合工程素質 二等獎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李文望 2014.3
套用型本科電類專業大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 的研究與實踐 二等獎 光電與通信工程學院 陶希平 2014.3
套用型文科文化傳播類專業“情境體驗、以賽促練” 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探索 二等獎 數字創意學院 郭肖華 2014.3
體育表演項目促進大學生藝術素質發展及 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二等獎 公共體育部 方奇 2014.3
軟硬並舉、立體成行、全面提高工程光學 課程教學質量 二等獎 光電與通信工程學院 徐代升 2014.3
“C+E=C”創新服裝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二等獎 設計藝術與 服裝工程學院 陳宇 2014.3 

• 學生成績

截至2016年6月,學校獲得國家級獎項近1000項,在大學生數學建模、電子設計、結構設計、英語競賽、工程算量、物流設計、機器人等國家級大賽中獲一等獎近100項。學校學生獲得的獎項有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中獲油車組總冠軍、燃油經濟性單項冠軍、“2015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巴哈大賽”總冠軍、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慧型車競賽一等獎、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全國一等獎、連續三年在福建省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中獲第一名並獲兩次全國一等獎、在“廣聯達杯”全國高等院校工程算量軟體大賽中四次奪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創業”挑戰賽特等獎、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中國大學生莎士比亞英文戲劇大賽”中連續三屆獲第三名、第十一屆“挑戰杯”福建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第26屆世界健美操冠軍賽(美國)單項亞軍、女籃兩次闖入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十六強(2015年榮膺“東南王”)等。  

學校榮譽

截至2016年6月,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福建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連續三屆獲評“省級文明學校”、獲評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  

理工映像 理工映像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17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福建省重點實驗室5個、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5個、福建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福建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福建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福建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福建省閩台科技合作基地1個、福建省創新方法研究推廣套用基地1個、福建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建設項目2個、廈門市重點實驗室5個、廈門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廈門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廈門市公共技術服務平台6個、廈門市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基地1個、校內科研單位4個、校內研究機構44個。  

平台類別平台名稱
福建省重點實驗室福建省客車先進設計與製造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高壓電力試驗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高電壓技術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光電信息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套用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物聯網套用技術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綠色建築材料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高校光電技術重點實驗室
精密驅動與傳動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數據挖掘與智慧型推薦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醫療數據挖掘與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福建省建築智慧型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福建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現代汽車設計與製造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高校機器人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空間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廈門分中心
福建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閩南文化海外傳播研究中心
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福建省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客車及特種車輛協同創新中心
福建省閩台科技合作基地建築產業現代化閩台科技合作基地
福建省創新方法研究推廣套用基地廈門理工學院福建省創新方法研究推廣套用基地
福建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客車研發CAE與安全試驗測試技術智慧型檢測與控制技術
廈門市重點實驗室廈門市水資源利用與保護重點實驗室
廈門市粉末冶金技術與新材料重點實驗室
廈門市軟體體系結構重點實驗室
廈門市膜技術研發與套用重點實驗室
廈門市聚合物加工原理與套用重點實驗室
廈門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廈門市車輛現代設計與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光電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廈門市生態建築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廈門市高效精密智慧型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現代物流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廈門市智慧交通誘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廈門市LED照明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廈門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廈門理工學院城市旅遊發展研究中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廈門發展研究中心
廈門市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廈門理工學院工程學科集約研發平台廈門市客車新車型研發CAE與安全試驗平台
廈門市電力電器產業公共研發檢測平台廈門市電力電器產業公共研發檢測平台高壓電力試驗中心
廈門服務貿易與外包研究中心廈門市軟體評測公共服務平台
廈門市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基地廈門市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基地
校內科研單位空間信息技術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
水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文化產業研究院
校內研究機構數學研究所建築檢測與節能技術研究所
機械與汽車工程套用技術研究所材料製備與套用技術研究所
數據挖掘與知識工程研究所嵌入式系統研究所
建築經濟與項目管理研究所中加聯合膜技術教學與研究中心
環境工程研究所工程結構安全與仿真技術研究所
電子技術套用研究所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
汽車安全與保險技術研究中心英漢語比較翻譯研究中心
精密驅動與傳動研究所投資與發展研究所
工業設計研究所社會體育研究所
大學英語研究中心知識管理研究所
日本語言文化研究中心廈門地方史研究所
文化產業研究所閩商與家族企業研究所
信用研究所中國傳統繪畫研究所
720品牌研究所國學研究所
創新方法研究所土木與建築工程研究所
閩台臨港產業研究所建築設計與理論研究所
太極文化研究所閩台金融發展研究中心
閩台旅遊發展研究所廈門理工學院軟體評測研究所
通信系統集成研究所機械傳動創新設計及精密製造技術研究所
服裝研究所地方發展研究中心
材料成型及模具集成技術研究所媒體關係研究中心
電氣與自動化技術套用研究所中外文學與文化研究所 

科研成果

2015年,學校科研經費達7747萬元,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8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項,省部級項目61項,其中福建省重大產學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6項,位列全省前5位;獲福建省科技進步獎5項、福建省社會科學人文優秀成果獎3項。  

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獎一覽
屆次獲獎等級成果名稱獲獎教師獲獎年份
第七屆三等獎漢英比較翻譯教程魏志成2007
第八屆三等獎抗戰時期的延安史學洪認清2009
第九屆三等獎房地產價格與通貨膨脹、產出額關係——理論分析與基於中國數據的實證檢驗段忠東2011
第九屆三等獎語言變異的語用順應論研究 張艷君 毛延生 2011
第十一屆三等獎閩台歷史民俗文化遺址資源調查劉芝鳳2016
第十一屆三等獎高等教育管理價值通論董立平2016
第十一屆青年佳作獎生態批評視閾下的美國現當代文學王育烽2016 
福建省科學技術獎獲獎一覽表 
獎項名稱獲獎等級成果名稱獲獎年份
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廈門市地下管線探測及信息化建設2007
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雷射CAD/CAM的研發2007
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電膜法海水淡化技術及成套設備2011
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智慧型四軸水平關節機械手的開發2012
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高速高精度三維自動點膠機2012
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基於智慧型控制和叉排散熱技術的LED路燈2014
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輕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新技術研究2015
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商用車駕駛室關鍵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2016
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融合GIS技術的城市配電網協同設計服務平台2016
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基於物聯網的智慧型LED隧道燈2016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6年6月,學校圖書館館藏圖書170.8萬冊,電子藏書136.3萬冊,擁有“讀秀”中文學術搜尋平台,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超星名師講壇等中文資料庫以及IDL、Springer、Wiley、EBSCO等外文資料庫資源。  

• 學術期刊

《廈門理工學院學報》創刊於1992年12月,原名《鷺江大學學報》,曾用名《鷺江職業大學學報》,系廈門理工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雙月刊。該刊設定的理工科主要欄目有:機械與汽車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光電與通信工程、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套用數理科學;哲學與社會科學主要欄目有:閩台文化產業研究、經濟·管理、語言·文學、哲學·政治、文化·社會、體育·藝術等。在該刊刊用的稿件,同時編入CNKI系列資料庫、中國數位化期刊群、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  

實驗樓 實驗樓

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6月,學校先後與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美國密蘇里大學、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加拿大里賈納大學、韓國蔚山大學等10多個國家49所高校開展合作交流;與中國之外多所知名大學開展本科和研究生的聯合培養項目,開展國際化課程改革,開辦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開展來華留學生教育。

學校與26所台灣高校簽訂了合作協定;與台灣優質高校合作,開啟閩台高校“4+0”試點的合作模式;與台北科技大學聯合設立福建省師資閩台聯合培養中心。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校志 校志

學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學校徽志是以白底紅字構圖,圖案設計為內外兩層結構,外層有“廈門理工學院“的英文加正下方的建校時間”1981”,內層利用中國特色的印章形式,突出“廈門理工“字樣,圖案圓中有方,寓意天圓地方,象徵理工人的胸懷和理想。字型在古印體的基礎上,進行了修飾,標誌給人以歷史感和信賴感,蘊含著一種人文底蘊。  

學校徽章為教職工和學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細長橫向橢圓形證章。  

• 校旗

學校校旗分為主旗和副旗。

主旗:為中國紅色長方形旗幟,旗面印有黃色的中英文校名全稱,排列方式採用中軸對稱排列。

副旗:為理工紅色,造型採用豎向,下面帶尖角,旗面中央印有白色中文校名全稱、校名英文全稱及理工紅白相間的校徽圖案,旗面尺寸較小適合在桌面放置,作為出訪專用交換禮品或作為專門場合使用的旗幟。  

• 校歌

《理工之歌》  

精神文化

• 校訓

明理精工、與時偕行

“明理”——《宋書·良吏傳》:“精練明理,為一世所推”,即明察事理、明了道理。

校訓 校訓

“精工”——《後漢書·蔡倫》“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即精緻工巧。

“與時偕行”——《周易》:“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即“變通趨時”,寓有與“時”相配合而行動的積極意義。

“明理精工”強調做人做事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規範;“與時偕行”強調緊跟時代步伐、融入社會、服務社會。  

文化活動

截至2016年6月,學校實施了“陽光雨露計畫”,培育了以“周末文化集市”、“文明班級創建”、“素質養成主題周”為代表的一批校園文化品牌活動;搭建線上線下互動的服務育人平台,“廈理工e起來”微信公眾平台獲福建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一等獎;倡導“守望相助”的校園親情理念,激發學生自助互助的熱情,引導學生親情體驗,完善陽光健康人格。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林進川 
校長陳文哲
黨委副書記李澤彧、林志成
副校長朱文章、尤國順、趙振祥、吳克壽
紀委書記林春才 

歷任領導

時期姓名職務任職時間
鷺江職業大學 楊瑞華 籌備處負責人 1981.3-1982.4
肖楓 校長、黨委書記 1981.12-1986.2
毛滌生 校長 1987.8-1991.9
高維真 黨委書記、副校長 1987.8-1990.12
王建立 黨委書記、校長 1990.12-1995.4
劉金桂 校長 1995.4-1997.11
劉金桂 黨委書記、校長 1997.11-2005.3
廈門理工學院 劉金桂 黨委書記 2005.4-2010.4
楊國豪 黨委書記 2010.12-2012.8
黃紅武 校長 2005.3-2012.10
黨委書記2012.10-2014.3 

福建省高校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