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家集鄉位於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城東南部,北與臨洮縣窯店鎮接壤,東鄰渭源縣慶坪鄉,南鄰渭源縣祁家廟鄉、上灣鄉,西面和臨洮縣玉井鎮相連。政府所在地湯家川村,距縣城30公里。有公路連線臨(洮)渭(源)公路。康家集鄉轄湯家川、尖山、西溝、中莊、大頭山、下莊、邢家山、黃家頂、蒲家莊、大莊灣、翟灣11個村委會,76個村民小組,農業總戶數3629戶,農業人口15270人,勞動力7871人,康家集鄉國民生產總值4018萬元,人均純收入1743元,耕地面積42723畝,康家集鄉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3735畝。歷史沿革
康家集鄉屬臨洮縣轄鄉。1949年置康家集鄉,1958年併入紅霞(堯甸)公社,1961年分設康家集公社,1983年復置鄉。
基本概況
自然環境:康家集鄉位於縣城南部,總面積63.21平方公里,屬典型的二陰山區,多人工林地。年平均氣溫5.8攝氏度,年均降雨量536毫米,無霜期110天,平均海拔2080米。
行政區劃:轄11個行政村,76個村民小組。人口情況:康家集鄉總人口15270人。鄉村人口10451人,鄉村勞動力4114 人,其中男勞力2234人;國中以上文化程度2280人。
四通情況:村村通電、通路、通郵、 通水。
文教衛生:村衛生院1所,醫生8 人,床位3張。中學1所,國小13所,教師78人,在校學生1812人。
經濟指標:200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339元,糧食總產量2706噸,鄉鎮企業總產值685萬元。
名優特產:洋芋、黨參、當歸。
發展思路
康家集鄉黨委、鄉政府以全面落實科學的發展觀為統領,緊扣經濟發展這一主線,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調整和完善農業、產業內部結構,著眼於發展,康家集鄉特色的經濟發展思路是:“兩種、兩養、一輸出、一拉動”。“兩種”即種好洋芋和藥材、“兩養”即:養好牛、羊兩個草食畜、“一輸出”即:做大做強勞務產業、“一拉動”即:依託項目拉動經濟成長。
經濟發展
康家集鄉農作物主要以小麥、洋芋、藥材為主,養殖業以牛、羊為主。農業主產小麥、豌豆、馬鈴薯,盛產當歸、黨參。康家集鄉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強化農業產業化經營,2005年新增規模養殖戶2戶,其中趙家咀村邱得喜養牛60頭,湯家川村賈希勝養羊40隻,規模養殖累計達到3戶150頭,新增規模肉牛養殖戶1戶,達20頭,填補了康家集鄉以前無肉牛養殖的空白。建立了4個示範基地,即西溝大頭山1000畝無公害洋芋示範基地、黃家頂邢家山500畝黨參示範基地、合進野雀溝500畝當歸示範基地、黃家頂標準化養殖示範基地。通過基地的示範帶動,康家集鄉種植洋芋21000畝,藥材71000畝,養羊1萬多隻。作為山區鄉鎮,康家集鄉加快梯田建設進度,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康家集鄉採取人機結合、以人為主的辦法,超額完成2005年1500畝的任務,使實現梯田化的村達到5個,趙家咀村、對坡村、鍾家灣村、合進村、野雀溝村,進一步改善了土壤條件,增加農民收入。針對農村勞動力剩餘的實際,康家集鄉廣泛聯繫,在新疆、北京、浙江、蘭州等地建立了4個勞務基地,輸出勞力2800人,占任務2590人的1081%,其中組織輸出1112人,占任務910人的122.2%;赴疆拾棉工完成74人,辣椒、西紅柿採摘民工20人;向建築企業輸出2000人,占任務1200人的166.7%。基礎建設
道路方面,成立鄉村公路養護所1個,新修康家集鄉2條7.5公里,康蒲路3.5公里,康黃路4公里,現已全部完成,正式通車。整修鄉村道路11條達50多公里,占任務84.5公里的103.6%,為3戶殘疾人進行了危房改造,改造面積108平方米,現已全部完工並進行了掛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通過一年的實施,取得的效果明顯,2005年參合農民已達到了康家集鄉人口的88.8%以上。康家集鄉邢家山村整村推進項目爭取資金70多萬元,前期準備工作基本就緒;鄉衛生院改擴建項目,爭取資金42.5萬元;鄉村客運站建設項目,爭取資金20元;1000畝秦艽種植項目,爭取資金300萬元,已報甘肅省扶貧辦。社會事業
康家集鄉積極主動地正視全鄉各類矛盾,充分發揮鄉司法所的職能作用,及時有效地化解矛盾。近三年來,康家集鄉共調處各類民間糾紛251件,調處成功率達100%。三年來,共接待民眾來訪15起,處理和辦結15起,全部調解成功。在開展“平安鄉鎮”建設過程中,康家集鄉夯實了綜治、信訪等部門的基層基礎規範化建設,配齊配強了工作人員,普遍實現“十有”目標,建立健全了組織網路,村、單位治保、調解等組織,健全了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戰鬥堡壘,使“平安鄉鎮”建設工作得到延伸。對所在轄區內的商業網點和商店安裝報警器70個,鄉所在國小、中學也全部安裝完畢。康家集鄉有專職聯防隊伍一支,成員10人,義務聯防隊伍17支,共108人,成立護莊隊96支,通過這些工作,加強了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並加強公民道德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治安防控體系的整體功能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