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
【年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
三司副使不書前人名姓。嘉祐五年,尚書戶部員外郎呂君沖之,始稽之眾史,而自李紘已上至查道得其名,自楊偕已上得其官,自郭勸已下又得其在事之歲時,於是書石而之東壁。
夫合天下之眾者財,理天下之財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則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則有財而莫理。有財而莫理,則阡陌閭巷之賤人,皆能私取予之勢,擅萬物之利,以與人主爭黔首,而放其無窮之欲,非必貴強桀大而後能。如是,而天子猶為不失其民者,蓋特號而已耳。雖欲食蔬衣敝,憔悴其身,愁思其心,以幸天下之給足,而安吾政,吾知其猶不得也。然則善吾法而擇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財,雖上古堯、舜猶不能毋以此為先急,而況於後世之紛紛乎?
三司副使,方今之大吏,朝廷所以尊寵之甚備。蓋今理財之法有不善者,其勢皆得以議於上而改為之,非特當守成法,吝出入,以從有司之事而已。其職事如此。則其人之賢不肖,利害施於天下如何也!觀其人,以其在事之歲時,以求其政事之見於今者,而考其所以佐上理財之方,則其人之賢不肖,與世之治否,吾可以坐而得矣。此蓋呂君之志也。
作品譯文
三司副使這官職,向來不記錄以前各任職人姓名的。宋仁宗嘉祐五年,尚書戶部員外郎呂沖之,開始查找那些三司副使相關的所有史料,從李繚以前到查道,知道了他們的名字;從楊偕以前,知道了他們的官階;從郭勸以後,還知道了他們在任的時間,於是記錄名稱並刻在東邊的牆壁上。
能夠聚集天下眾生的是財物,治理天下的財物的是法律,捍衛天下的法律的是官吏。官吏不良,便有法卻不能守;法律不完善,便有財物卻無法打理。有財物卻不能打理,那么田間街巷中的卑賤小人,都可以侵占掠取和給予的權力,占有萬物的利益,並以次來與皇帝爭奪百姓,而放縱他們無窮的貪慾,不一定非得是高貴強大傑出的人才能夠稱雄的。這樣的話那么天子還能夠不失去他的子民,大概就完全是一個徒有其表的名號而已。天子就算想要有蔬菜吃有破衣服穿,勞累的身體憔悴,操心得愁思滿腹,來使天下蒼生有幸有足夠的供給,而使我們政治安定,我知道那完全是可能的。但是如果完善我們的法律,選擇官吏來捍衛法律的實施,這樣來治理天下的財物,就是上古的堯、舜也不能不以此作為首要,更何況紛紛擾擾的後世呢?
三司副使,是當今的大官吏,受到朝廷特別尊寵的官吏。一般當今治理財物的法律,有不合適的,以他們的權力都可以在皇帝面前進行討論並改變它。他們不是非得遵守既定的法律,嚴守條款的分寸,來完成上級交代的事情而已啊。他們的職責和事務如此重要,那么這種人的賢能或不肖,便決定了天下的有利或損害會怎么樣的啊!看看某人,憑他在任的時段,在今天來了解他的政績,考察他用來輔佐皇上治理財物的方略,那么這人的賢能或不肖,和世事是否得到了治理,我們就可以坐在這看到了。這大概就是呂先生記錄這些的目的吧。
作品簡析
這篇文章是王安石應三司副使呂景初的要求寫的,作於公元1060年(嘉祐五年),時作者人三司度支判官。文章闡述了管理財政的重要性,強調兼併活動對國家經濟的嚴重危害,主張完善法制,選拔人才來理財,並說明三司副使職務的重要性。詳略適宜,立論明確,論證嚴密。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西)人。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臨川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公元1069年(熙寧二年)提為參知政事,從次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鐘山,謚“文”。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方面,詞作不多,但其詞能夠“一洗五代舊習”,境界醒豁。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