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氏先祠

簡介

常氏先祠位於通海縣四街鎮四街村,為明朝大將常遇春所建,籌建於清雍正11年(1733年),嘉慶21年(公元1799年),小街(今四街)常氏先祠落成。常氏先祠按太廟的規格建造,坐北朝南,中軸線布置,由大門、前廳、中廳、大殿、三大院、六小院(24間廂房)組成,西邊有練武場,總占地2300平方米。

概況

據說,牌樓門頭上“功冠有明”四字,乃朱元璋親筆手書。
常遇春乃明初名將,安徽懷遠人,善於騎射,臂力過人,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元末參加朱元璋起義軍,因輔佐朱元璋開基定鼎,戰功顯赫,被封為鄂國公。1369年,正值壯年的常遇春暴病身亡,死後被追封為開平王,朱元璋為其題詞“功冠有明”,贊其“朕有天下,開拓之功,遇春居其七八”;清乾隆皇帝贊曰“勇動風雲”。
據傳,當年常遇春死後,明太祖朱元璋非常悲傷,深感常遇春奮戰一生,功績顯赫,未享其報,除重加追封厚葬外,還特令宮廷畫師畫了一幅身著龍袍(這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的巨幅“開平王像”,畫卷上書:大明開國元勛追封開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像,並懸於功臣廟內的第二位,享受朝臣敬奉。後應常遇春眷屬請求,朱元璋再命畫師另畫一幅賜予供奉,此畫像一直備受常氏後人珍藏。
1399年,常遇春之子常升因抵抗燕王反叛殉難於南京。常升之妻胡氏和次子常繼祖於1403年被充軍雲南臨安衛所屬的河西四街(今通海四街鎮),從此世代在通海四街繁衍生息。朱元璋所賜畫像也隨之來到通海,供奉在先祠里,今收藏於通海縣文化館。
已落成二百多年的常氏先祠,歷經自然及人為損害,解放後又挪為他用,一直未得到很好的保護,文革期間祠內的碑、匾額、對聯都受到嚴重破壞,許多珍貴文物蕩然無存。2001年,常氏先祠被列為玉溪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保護修繕工作列入議事日程,部分建築得到修復,目前還有前廳和大、小院尚未修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