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地生或半附生植物。葉基生,二列,5---6枚;葉片帶形,革質,長16--45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急尖並常有2小齒,上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並稍有紫色斑點,特別是在近基部處,中脈在背面略呈龍骨狀突起,無毛,基部收狹成葉柄狀並對摺而多少套疊。花葶直立,長20---30厘米,通常綠色並被深紫色長柔毛,基部常有長鞘,頂端生1花;花苞片寬卵形,長8—15毫米,寬8—11毫米,先端鈍,背面密被長柔毛,邊緣具長緣毛;花梗和子房長4---5厘米,具6縱棱,棱上密被長柔毛;花較大,中萼片和合萼片除邊緣淡綠黃色外,中央至基部有濃密的紫褐色斑點或甚至連成一片,花瓣下半部黃綠色而有濃密的紫褐色斑點,上半部玫瑰紫色並有白色暈,唇瓣淡綠黃色而有紫褐色小斑點,退化雄蕊與唇瓣色澤相似,有2個白色“眼斑”;中萼片寬卵形或寬卵狀橢圓形,長3.5--4厘米,寬3—3.5厘米,先端鈍,背面被疏柔毛,邊緣具緣毛;合萼片卵形,長3—3.5厘米,寬1.8--2.5厘米,亦具類似的柔毛與緣毛;花瓣匙形或狹長圓狀匙形,長5—7.5厘米,寬2—2.5厘米,先端常近截形或微凹,稍扭轉,下部邊緣皺波狀且上面有時有黑色毛,邊緣有緣毛,內表面基部有毛或近無毛;唇瓣倒盔狀,基部具寬闊的、長約1.5厘米的柄;囊橢圓狀圓錐形或近狹橢圓形,長2.5—3.5厘米,寬2--2.5厘米,囊口極寬闊,兩側各有1個直立的耳,兩耳前方邊緣不內折,囊底有毛;退化雄蕊近.正方形,長與寬各8—10毫米,頂端近截形或有極不明顯的3裂,基部有鈍耳,上面中央和基部兩側各有1枚突起物,中央1枚較大,背面有龍骨狀突起。花期4—5月。
產地分布
產廣西西部至北部(龍州、天峨)、貴州西南部(興義等)和雲南東南部(富寧、文山、麻栗坡)。印度東北部、越南、寮國和泰國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印度東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