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希斯·萊傑1979年生於澳大利亞,母親莎莉·萊傑·貝爾是一名法語老師,父親金·萊傑為賽車手,也是一名採礦工程師。母親來自蘇格蘭高地氏族,父親則是珀斯當地的名門望族出身。希斯的父母在他10歲時就離婚了。10歲那年,萊傑有了初次表演的經驗——在學校編排的一出童話劇中飾演“小飛俠”彼得·潘。萊傑畢業於Marys Mount國小,隨後進入Guildford預科學校中的預備學校就讀。17歲時希斯·萊傑和一個朋友一起離開學校,駕車來到悉尼。
演藝經歷
1997年,電視劇《汗水》為他提供了兩個角色——游泳選手和同性戀腳踏車手,萊傑選擇了後者。隨後,他又出演了澳大利亞最成功的電視劇之一《家裡戶外》,並在低成本影片《黑石》中飾演角色 。
1999年,他在好萊塢出演了兩部影片《雙手》和《對面惡女看過來》,並獲得第一屆青少年選擇獎最性感電影浪漫戲的提名 ,同時,他獲得了和梅爾·吉勃遜一起出演影片《愛國者》的機會 。
2001年希斯·萊傑出演了影片《聖戰騎士》,使他獲得第三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電影男演員的提名。2002年他出演了影片《四根羽毛》 ,2003年他出演了《食罪人》與《凱利黨》,這些影片票房表現平平。電影事業由高峰漸入底谷,希斯·萊傑調整了一段時間,在2004年並沒有他的作品上映。
2005年,希斯·萊傑帶來了四部電影作品,分別是《格林兄弟》、《狗鎮之主》、《斷背山》、《卡薩諾瓦》 ,其中《斷背山》中的表演使他獲得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2007年,希斯·萊傑出演了電影《我不在那兒》,在其中扮演歌手鮑勃·迪倫的一個“分身”。同年,他還在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中扮演蝙蝠俠的對手“小丑”,並參與了特瑞·吉列姆執導的《魔法奇幻秀》 。
2008年1月22日,希斯·萊傑被人發現死於紐約的公寓內,時年28歲。2月6日,驗屍官稱演員希斯·萊傑死於意外服藥過量,他服用了六種不同的止痛藥和鎮靜藥 。
2009年2月,希斯·萊傑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
個人生活
萊傑在拍攝《凱利黨》時與妮奧米·瓦茲交往,兩人在2004年4月分手。
2004年,希斯與米歇爾·威廉士結為夫妻,兩人因拍攝《斷背山》生情。2005年10月,他們的小女兒瑪蒂爾達·羅斯在紐約出生 。但最後以離婚告終。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 | 劇名 | 扮演角色 | 導演 | 合作演員 |
2009 | 魔法奇幻秀 | Tony | ||
2008 | 蝙蝠俠:黑暗騎士 | Joker | ||
2007 | 我不在那兒 | Robbie | ||
2006 | 糖果 | Dan | ||
2005 | 斷背山 | Ennis Del Mar | ||
2005 | 卡薩諾瓦 | Casanova | ||
2005 | 狗鎮之主 | Skip | ||
2005 | 格林兄弟 | Jacob Grimm | ||
2003 | 凱利黨 | Ned Kelly | ||
2003 | 食罪人 | Alex Bernier | ||
2002 | 四片羽毛 | Harry Feversham | ||
2001 | 聖戰騎士 | William Thatcher | ||
2001 | 死囚之舞 | Sonny Grotowski | ||
2000 | 愛國者 | Gabriel Martin | ||
1999 | 我恨你的十件事 | Patrick Verona | ||
1999 | 雙手 | Jimmy | ||
1997 | 腳爪 | Oberon | ||
1997 | Blackrock | Toby | ||
1992 | Clowning Around | Orphan Clown |
參演電視劇
上映時間 | 劇名 | 扮演角色 | 導演 | 合作演員 |
1997 | 聚散離合 | Scott Irwin | ||
1997 | 咆哮 | Conor | ||
1996 | 汗水 | Snowy Bowles | ||
1993 | 小島上的孩子們 | Cyclist |
來源
執導MV
希斯·萊傑生前曾經為獨立樂隊Modest Mouse的單曲《King Rat》執導過一支動畫版MV。
希斯-萊傑執導的MV叫《King Rat》,演唱者是美國知名樂隊Modest Mouse。MV里的主角是一位藍鯨面孔的船長,他帶領藍鯨船員出海捕人。顯然,希斯-萊傑是以諷刺的手法來抨擊那些捕鯨的行為,而這也是他生前的興趣所在。
雜誌寫真
社會活動
希斯·萊傑生前常致力於幫助澳大利亞藝人進軍好萊塢。
為了秉承其精神,2008年6月,澳大利亞官方電影機構設立了以萊傑為名義的獎勵基金,繼續為澳大利亞年輕電影人的發展提供資助。萊傑的前妻米歇爾·威廉士“成為該基金的第一位捐款人 。同年9月,澳大利亞電影組織(AIF)以萊傑的名義創立獎學金。而萊傑的前妻米歇爾·威廉士將成為該項獎學金的首批捐贈者之一。該項獎學金的獲獎者將得到一萬美金獎金、往返機票和赴美工作的機會 。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美國金球獎 |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
MTV電影獎 |
|
人民選擇獎 |
|
土星獎 |
|
青少年選擇獎 |
|
美國演員工會獎 |
|
北美廣播影評人協會獎 |
|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 |
|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
|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
倫敦影評人協會獎 |
|
來源
人物評價
希斯·萊傑是一位優異的演員以及難得的人才 (華納電影公司評)。人之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對於一位風華絕代的演員來說更是殘酷的。他用短暫的一生,出演了《斷背山》、《蝙蝠俠:黑暗騎士》等電影,經歷過風華正茂、青春逼人的偶像盛世,暗流洶湧、頹靡不振的低潮期;也體嘗過鹹魚翻身,締造輝煌的事業回春。他的傳奇,最終成為“遺恨” (時光網評)。他的英年早逝是澳大利亞的一大損失,他還正處於自己生命的黃金時期。希斯對於各種反差巨大、富有挑戰性角色的演繹將作為澳洲演員的典範被人們所牢記 (陸克文評)。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1980—2013)
奧斯卡金像獎於1929年首次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好萊塢羅斯福酒店頒發,並從此每年頒發一次。奧斯卡獎不僅是美國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同時也倍受世界矚目。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本期導航模組盤點1980年至2013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2013年:克里斯托弗·瓦爾茲作品:《被解放的姜戈》 | 2012 年 : 克里斯托弗·普盧默作品:《初學者》 | 2011年:克里斯蒂安·貝爾作品:《 鬥士》 |
2010 年 : 克里斯托弗·瓦爾茲作品: 《無恥混蛋》 | 2009年:希斯·萊傑作品:《蝙蝠俠:黑暗騎士》 | 2008年:賈維爾·巴登作品:《老無所依》 |
2007年:艾倫·阿金作品:《陽光小美女》 | 2006年:喬治·克魯尼作品:《辛瑞那》 | 2005年:摩根·弗里曼作品:《百萬寶貝》 |
2004年:蒂姆·羅賓斯作品:《神秘之河》 | 2003年:克里斯·庫柏作品:《改編劇本》 | 2002年:吉姆·布勞德本特作品:《攜手人生》 |
2001年: 本尼西奧·德爾·托羅作品:《毒品網路》 | 2000年:麥可·凱恩作品:《心塵往事》 | 1999年:詹姆斯·柯本 作品:《男人最痛》 |
1998年:羅賓·威廉斯作品:《心靈捕手》 | 1997年:小古巴·古丁作品:《征服情海》 | 1996年:凱文·斯貝西作品:《普通嫌疑犯》 |
1995年:馬丁·蘭道作品:《艾活傳》 | 1994年:湯米·李·瓊斯作品:《逃亡者》 | 1993年:吉恩·哈克曼作品:《不可饒恕》 |
1992年:傑克·帕蘭斯作品:《城市騙子》 | 1991年:喬·佩西作品:《好傢夥》 | 1990年:丹澤爾·華盛頓作品:《光榮》 |
1989年:凱文·克蘭作品:《一條叫旺達的魚》 | 1988年:肖恩·康納利作品:《賤民》 | 1987年:麥可·凱恩作品:《漢娜姐妹》 |
1986年:唐·阿米契作品:《繭》 | 1985年:姜岳作品:《大屠場》 | 1984年:傑克·尼科爾森作品:《母女情深》 |
1983年:小路易斯·戈塞特作品:《軍官與紳士》 | 1982年:約翰·吉爾古德作品:《亞瑟王》 | 1981年:蒂莫西·赫頓作品:《普通人》 |
1980年:茂文·道格拉斯作品:《在那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