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
本魚體延長,略呈圓柱狀,腹部圓。口下位,須一對。頭中大,頭背面平直,吻略尖長,體被大圓鱗,側線完全,胸鰭末端延伸未達腹鰭基部。體背暗紫灰色,腹部黃色,體側上半部呈現3-4條灰黑縱紋。體側具一黑色與金色縱紋,側線鱗孔後方具有黑色新月形紋,各鰭具細小黑斑,背鰭軟條10-11枚,臀鰭軟條9條,體長可達6.3厘米。分布
本魚僅分布台灣大肚溪流域。
生態
本魚為初級淡水魚,棲息於河川中、下游或水流較緩和的潭區或湖中,喜歡躲藏於水底障礙物間,翻攪底層沙泥,屬雜食性,以水生昆蟲及藻類為主。
經濟利用
非食用魚。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八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本期為第十八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