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全鎮主要以商業、手工業、建築業為主,有部分農業和養殖業。年末牲畜存欄10700頭(只),育肥出欄商品畜7576頭(只),家禽存欄42691隻,育肥出欄11091隻,養鴿達100000餘只。有農貿市場5處,占地120畝,設有牲畜、木材、蔬菜等巴扎。星期日為集市日,趕巴扎人數達5萬餘人。有國小6所、教職工252人,義務教育普及率達99%。有醫院及私人門診30餘家,病床位200餘張。鎮區內交通便利,通訊設施齊全,鹿茸加工、鹵鴿加工、巴楚蘑菇深加工、紅棗基地建設等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項目正在發展壯大之中。政區沿革
西漢時屬古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尉頭國。三國北魏時屬龜茲,隨屬疏勒。唐是安西都護府屬下的“尉頭州”。宋又歸疏勒。元、明為察合台汗國、葉爾羌汗國、準噶爾汗國屬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屬喀什噶爾辦事大臣管轄範圍,光緒九年(1883年)成立瑪喇爾巴什直隸廳,歸喀什噶爾兵備道管轄,光緒二十九年(1902年),直隸廳改為巴楚州,劃歸莎車府管轄,1913年改州建縣,歸喀什行政區。解放後繼屬南疆行政公署管轄,1956年6月歸喀什專署管轄。商貿投資
現有各類商業經營網點2914個,從業人員4125人,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6834萬元,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30654元。累計吸收投資總額1.5億元。非公有制經濟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發展到5446戶,註冊資金8504萬元,完成產值2051萬元。
城鎮建設
巴楚縣巴楚鎮通過建立四項機制,深入開展“四清楚四掌握”工作。一、建立包社區包戶責任制。由鎮領導幹部包社區、社區幹部包戶,實行分片包乾。鎮聯繫點領導定期到所承包的社區調查了解情況,掌握所包社區的動態;社區幹部定期入戶走訪居民,了解和掌握承包戶的基本情況、人員結構、社情動態,做到知根知底,及時發現問題。
二、建立居民基本情況登記制度。該鎮對居民基本情況全部實行了電子化管理,將全鎮登記在冊的居民,以戶為單位,對居民的家庭情況,政治情況、歷史情況及轄區積極分子隊伍、重點人員、流動人員基本情況全部在計算機中進行詳細登記;另外,還製作成小冊子,做到社區有一本,幹部人手一冊,戶有一頁。社區幹部根據所包戶的情況,建立健全轄區單位和居民的檔案資料,對重點人員、流動人口堅持每周複查一次,對轄區建房、租房、借房、暫住等情況進行嚴格登記,與派出所片警共同做好轄區居民的戶籍管理,實施跟蹤服務管理,做到“日清月報季結”,及時調整和補充工作檯帳,實行動態管理,做好民情調查記錄,掌握第一手資料,不斷查找轄區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對轄區內每一天發生的各類情況,都做到了如指掌。截止目前,全鎮共對13284戶46267人進行了調查摸排。在調查摸排過程中,發現“三無”人員334人,販賣大麻人員10人。
三、建立基層信息員制度。建立由社區黨員、“三老”人員、愛國宗教人士、復員軍人、返鄉大中專畢業生、居民代表等組成的積極分子隊伍和基層信息員隊伍,收集社會穩定方面的情報信息,協助社區幹部及時掌握重點人員、流動人員情況和社情動態,並建立有價值信息獎勵及漏報瞞報責任追究制度。同時堅持十戶聯保、區域聯防、分片聯防等群治工作機制,加強片警、治保員、民兵、聯防隊、社區巡邏隊等維穩隊伍建立並把計程車司機、環衛工人發動起來,使他們成為維護治安的信息員和治安哨,切實做到問題發現得早,控制得住,處理得好,使社區執政能力得到提高。
四、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社區負責人每天定時向鎮黨委上報轄區情況,沒有問題也要報平安,社區每周召開一次會議,了解落實“四清楚四掌握”工作機制運行情況,分析轄區敵社情動態及影響穩定的問題,研究提出解決的具體措施,並將會議內容及解決問題的措施及時上報鎮黨委,鎮每月召開一次會議,聽取各社區“四清楚四掌握”工作進展情況及轄區內穩定工作和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並將工作情況和重大信息及時上報,鎮黨建辦會同鎮穩定辦每季度召開一次分析會,主要任務是對一個時期以來影響社會穩定的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判斷,制定全局性的預防處置方案,通報工作進展情況。確保各類影響穩定的問題能夠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及時將各類矛盾和問題解決在基層,將各類影響穩定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