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巴拉奇如德蘇木地處科爾沁沙地與松遼平原交接處,北山南川,平均海拔高度380m,地上西拉木倫河與烏力吉木倫河橫貫東西,天山鎮至達拉罕公路縱穿南北;占地面積5000餘畝的寶力格水庫座落西北,正在興建占地20000餘畝的白音泡子水庫位於東南。境內有自然泡子6個,濕地面積10萬餘畝。地下有豐富的鐵、膨潤土、石灰石、煤炭等礦產資源。巴拉奇如德蘇木位於阿旗南部,東與天山口鎮、紹根鎮交界,南與翁牛特旗相連,西與巴林右旗接壤,北與天山鎮毗鄰。蘇木所在地達蘭花嘎查距旗政府45公里。通訊電力條件較好,南北均建有移動通訊、網通站點,17個嘎查村均已通電巴拉奇如德蘇木現轄17個嘎查村,總土地面積150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110萬畝,林地面積30萬畝,耕地8.5萬畝,其中水澆地4.2萬畝;是一個以牧為主的半農半牧區。2005年大小畜存欄148190頭只;糧食總產達到1554萬公斤,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40元。
全蘇木畜牧業以肉羊、肉牛產業為主,近幾年來發展較快,奶牛產業也已起步,但整個畜牧業基礎設施仍較落後,經營方式仍較粗放。農業南部以種子繁育業為主,北部以糧、經、飼為主,產量低。二三產業相對薄弱,主要以商飲服務業為主,交通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全蘇木不通油路,僅有4個村通有線電視。
發展情況
巴拉奇如德蘇木總戶數5596戶,總人口17115人,共有蒙、漢、滿、錫伯等4個民族。巴拉奇如德人民,能歌善舞,善騎慣搏,文化傳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始建於1689年(康熙28年)的巴拉奇如德廟,位於蘇木所在地,現保存兩座大殿、兩個正堂和相關的一些配套建築,共占地43畝。巴拉奇如德廟鼎盛時,喇嘛達800多人,在阿魯科爾沁旗南部及巴林右旗、瓮牛特旗和開魯縣享有盛名,2006年被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離蘇木所在地10公里的寶力格水庫,現有水面4000畝,引進了烏力吉沐淪河水,用於灌溉和水產養殖。水庫還能提供遊艇、垂釣和捕撈等休閒服務。已經納入國家建設計畫的白音泡子水庫,位於毛蓋圖嘎查境內,離蘇木政府5公里,是蘇木北部最低洼的地方。該水庫可以攔截附近地帶的洪水,又能從南邊引進烏力吉沐淪河水,設計水面可達到1.8萬畝。在蘇木北部東西15公里長的丘陵草原上,擬用國外資金建設風力發電廠,2004年完成了測風塔工程。
同時本地重視生態建設與保護,生態環境良好,綠化覆蓋率較高,湖水清澈,空氣清新,草原風光迷人。近兩年以造林為主的生態建設步伐較快,北部以退耕還林、荒山造林為主,南部以萬里大造林為主,建設面積達30餘萬畝。巴拉奇如德蘇木的旅遊業,將把寶善寺、寶力格和白音泡子水庫以及風力發電廠四個景點連線起來,使遊人領略古代寺廟的魅力、草原水庫和風力發電廠的景色及巴拉奇如德草原的風土人情。
農業介紹
巴拉奇如德蘇木 |
2007年玉米種子繁育面積1.3萬畝,訂單公司有黑龍江豐河公司和鐵嶺玉青公司等地的4個制種公司,全部簽訂了契約,公司保證農戶平均每畝收入1100元,實際每畝最低純收入可達800元,最高達到了1840元。初步形成了以南部達拉罕等4個農區村為中心向北、向牧區、向旗外周邊地區擴展的格局,也有了哈爾濱、瀋陽、長春等地的固定客戶公司,農民和公司也逐步加深了互信互助的關係,2006年達日罕村的種子繁育公司無償投入了4萬元,修建了達日罕村田間路和村部辦公室。繁育種子是提高該蘇木農牧民收入的措施,也是農業產業化的一個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