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巴彥茫哈蘇木](/img/9/b96/nBnauM3XxgDN3EzM4MzN2kTNyITM2gTMwkjMwADMwAzMxAzLzc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巴彥茫哈蘇木](/img/6/b96/nBnauM3XwUDMwEjN3MzN2kTNyITM2gTMwkjMwADMwAzMxAzLzc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近幾年,在境內飛播和人工種植“錦雞兒”4萬畝。往日的4萬畝流動沙丘,現以層林盡染、綠草如茵,成為巴彥芒哈的一道景觀。“錦雞兒”可以當風固沙,也是牲畜的好飼料。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把蘇木境內的“錦雞兒”確定為全區種子基地。巴彥忙哈蘇木地上水資源十分豐富。烏力吉木仁河滋潤全境,還有大小泡子10多處。人們說“巴彥忙哈有水便有魚”,的確如此,不僅河裡有餘,各大小泡子、水塘全有餘。最為典型的是朝好日圖哈嘎漁場,水面面積可達2萬畝,漁業產值曾經超過百萬元。境內蘆葦面積5萬畝,年產蘆葦約40萬噸,年產麻黃甘草5萬公斤。芭彥忙哈是個水草豐美的地方,發展潛力很大,待開發的資源很多。正在崛起的巴彥忙哈,需要社會各界認識、了解、共同開發。
發展
![巴彥茫哈蘇木](/img/e/076/nBnauM3XxMzNzYDM5MzN2kTNyITM2gTMwkjMwADMwAzMxAzLzc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公益林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在我盟的啟動情況從2005年下半年起(補償基金是從2004年下半年起給予補發),根據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財政廳《關於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實施方案的批覆》(內林資發[2005]219號)及《關於下達第二批國家重點公益林補償面積的通知》(內林辦發[2006]218號)檔案精神,全盟兩批總計581.84萬畝(第一批307.5萬畝,第二批274.34萬畝)重點公益林獲得公益林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占重點公益林總面積的73.06%(不包括天保工程區)。按《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確定的,重點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每年每畝4.75元補償標準,每年可獲得中央財政補償基金2763.74萬元。
按照公益林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自治區、盟、旗縣市兩次共配套地方公益林176.8萬畝,占地方公益林總面積的26.13%(不包括天保工程區)。根據《內蒙古自治區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確定的地方公益林補償基金每年每畝3元的標準,每年可獲得地方財政補償基金530.4萬元。
至2007年,全盟共有758.64萬畝公益林得到了補償,補償基金為每年3294.14萬元。具體啟動情況見“興安盟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統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