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川鎮

巴川鎮

巴川鎮位於重慶市銅梁縣城中央,北依龍山和鳳山,東眺綿綿東山,南望巍巍巴岳。鎮內,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十字大街縱橫有序,街道兩旁綠樹成蔭。由北向南幽幽穿過城區的古巴川河,同由西向東穿過巴川鎮的國道319公路線,以及那現存於城中央的鐘樓,共同訴說著巴川鎮古老而年輕的歷史。

基本信息

巴川鎮巴川鎮
巴川鎮位於重慶市銅梁縣城中央,北依龍山鳳山,東眺綿綿東山,南望巍巍巴岳。鎮內,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十字大街縱橫有序,街道兩旁綠樹成蔭。由北向南幽幽穿過城區的古巴川河,同由西向東穿過巴川鎮的國道319公路線,以及那現存於城中央的鐘樓,共同訴說著巴川鎮古老而年輕的歷史。

概況

巴川鎮巴川鎮
縣城巴川鎮建於大曆十二年,至今有1200多年歷史,現轄10萬人口、占地10平方公里。由重慶來銅梁,沿319國道進入白龍大道,銅梁縣城之旅開始了。白龍大道寬68米,長3020米,紅花、綠草、碧樹如五彩繽紛的地毯鋪在天地之間。巴川鎮是重慶市目前唯一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的城鎮。城市建築借山水生輝,與山水融為一體,注重色調映襯,高低掩映,布局相宜,各具特色又和諧大氣。巴川鎮有白龍、龍珠、群龍、鳳山和明月五個廣場,廣場上綠草如詩如畫,鮮花五彩繽紛,一早一晚,音樂悠揚,舞姿翩翩。遊覽巴川河是另一種享受,青石板鋪設的人行道隨河流蜿蜒,河水柔波蕩漾,兩岸草坪斜織、蘭草月季扶桑紫羅蘭綴飾出花鳥、白帆、蛟龍圖案,真有"人行河岸上,身在畫圖中"的感受。遊覽巴川鎮,銅梁中學不可不去。銅中是中華名校,又是市級園林單位。校園曲徑通幽,濃蔭蔽日,風光秀麗,更重要的是銅梁中學教育質量自1978年以來,24年位居重慶前茅,1996、2001、2002年,先後三年培養出了四川省和重慶市的高考狀元。

名字由來

巴川鎮巴川鎮
《銅梁縣誌》記載:“銅梁縣城-巴川鎮,唐大曆十二至十四年(公元777-779年)間,開始為巴川縣城。至元十七年(1280)廢巴川併入銅梁縣,銅梁縣城就由東流溪壩遷建於此,民國29年(1940)始改名為巴川鎮。”這巴川鎮名稱的來歷,據說是因為城中小河彎彎曲曲,形似“巴”字,因此小河取名巴川河,縣城則取名巴川鎮。
巴川鎮作為縣城,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但歷史上的巴川鎮發展進程極其緩慢。至建國前夕,巴川鎮占地1平方公里,街道主要由3個十字口延展而成。除三個十字口和正南二街為商業區外,其餘多為冷街背巷。那時的巴川鎮,街房多為穿木結構,參差不齊,房檐低矮;街道狹窄,最寬的只有五六米,而且高低不平,道路泥濘,污水橫流,人行於路上,鬆動的石板泥漿四濺;稀稀落落的電燈一閃一閃,時明時滅。居民中流傳一句戲言:“‘機器’石板路,電燈鬼眨眼”。

城鎮發展

巴川鎮巴川鎮
建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巴川鎮發生了根本上的變化,昔日的舊城區已在巴川這塊土地上滅跡,經過城鎮規劃後重新建設起來的巴川新城,猶如一座新興的城市,城區現占地約8平方公里,是建國初期的8倍,新建主要街道有龍都大道、龍門街、中興路、白龍大道、迎賓路等,龍都大道南北貫穿主城區內,成為主要的商業區域地段,途經城中心的明月廣場,同時也是市民最好的休閒勝地;龍門街筆直寬暢,是東面白龍大道進入城區的主幹線。西面與龍都大道在明月廣場處接壤,這裡各種車輛穿梭不息,主要分布有廣電大樓、農業局、縣信用聯社、電信大樓、郵政大廈、縣中醫院、縣圖書館地稅局、熱電站、青少年活動中心、體育運動中心等重要部門、單位和場地;中興路是貫穿於龍門街的南北城區交通樞紐,這裡分布有巴川鎮政府,審計局國土局菸草公司交通局等單位部門;迎賓路座落著二星級賓館-銅梁大酒店(銅梁賓館),北漫步巴川城區,裝飾豪華的各種特色商店,門庭高大雄偉的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門庭若市的大型超市,更兼風味小吃街,娛樂街,購物中心廣場等,把整個巴川城裝點得繁花似錦,繁榮昌盛。

城鎮建設

巴川鎮巴川鎮
巴川鎮雷厲風行貫徹縣委全委會議精神,規劃出了今後三至四年宏偉發展藍圖,制定了“三化”發展具體措施,規劃出了今後三至四年宏偉藍圖。制定了“三化”發展具體措施,層層召開會議動員部署,明確目標任務,全鎮上下掀起了新一輪發展熱潮。

工業化是推進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的根本途徑。巴川鎮堅定不移走工業化道路,提出到2007年發展骨幹企業30戶,超億破千企業10戶,實現工業總產值36.7億元,年均增長25%,在全縣率先基本建成工業大鎮。今年,鎮黨委、政府自加壓力,提出“兩個必須”口號,著力建設三個園區:即必須新上項目,充分發揮交通、資源、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優勢,塑造良好發展環境,激活啟動民間資本,大打招商引資總體戰,力爭完成協定引資1億元以上,實際到位6000萬元以上,新發展投入1000萬元以上企業2個以上,500萬元以上企業3個以上,100萬元以上企業5個以上;必須新鋪攤了,在倚重渝西科技工業園區、中華龍溫泉度假區的同時,切實抓住“東企西進”、“退二進三”等戰略機遇,積極規劃建設陶瓷紡織機械加工三個鎮級特色工業園區,現陶瓷工業園已成功引進金頂琉璃瓦廠等企業,紡織工業園建設方面已與30餘家紡織企業達成意向性引資協定,機械加工工業園也已開始規劃。同時積極引導現有企業擴規上檔;認真實施“百村工程”,鼓勵各村建設經濟小區,村居幹部領辦、聯辦、協辦企業,壯大村級經濟規模。

以創建全國人居環境城市為契機,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到2007年,巴川鎮城區面積將達到15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20萬以上,建成中國人居環境城市。巴川鎮正著手抓好各項基礎性工作,不斷加強社區建設,加快社區商貿經濟發展,加強社區治安綜合治理,以適應新型城市功能的需要,為城區擴展、人口增加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

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以農業園區建設和發展城郊型農業為重點,加快建設蔬菜、觀光、藥材花卉四個農業園區和一個綜合農業生產基地,力爭到2007年發展專業大戶650戶,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2家,縣級龍頭企業8家,儘快建立起適應工業化、城鎮化的新型農業。

切合當前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鎮裡要求全體機關幹部進一步樹立開放意識、責任意識和發展意識,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鎮裡專門成立了“三化”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三個工作組,出台了專門的檔案和考核辦法,力爭全面完成既定任務。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