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筆畫
拼音:zhōu
部首:川
五筆:ytyh
筆畫數:6
筆順編號:434242
筆順讀寫:點撇點豎點豎
注釋譯文
“州”字從“川”,從“丶”,“川”指歸向大澤大海的水流,如黃河、長江、淮河等;“丶”字音義同“主”,意為“入住”、“進駐”。“川”與“丶”聯合起來表示“住到河邊”(在河邊建築有城牆抵擋洪水的城市)、“住在水中”(在平地和窪地上建築有城牆抵擋洪水的城市)。
在遠古之時,“住到河邊”、“(汛期)住在水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等到一種防止水患的新技術發展起來才能實現——那就是築城技術。有了城牆的保護,人們才能在原地堅守家園,安全渡過汛期。我國方形城市大量興起的時代在公元前2600 年至公元前2100 年的龍山文化時代。
中原地區的平糧台古城(築城時代在公元前2500 年)、四川成都平原的寶墩古城(築城時間在公元前2500 年)、浙江餘杭的良渚古城(築城年代在公元前2607 年)、山西南部臨汾盆地的淘寺早期小城(面積和寶墩古城相當,築成時間也在公元前2500 年)、陶寺中期大城(面積和良渚古城相當,築城年代當在公元前2200 年)等都建築在河流邊上,城市用水都從城邊的河流引入。
文獻記載的三皇五帝都居住在河流邊上,甚至連神話中的“天都”也建築在銀河邊上。二十八宿南方中央的“七星”,又名“天都”。“天都”即“天城”。《晉書·天文上》:“天漢起東(西)方,經尾、箕之間,謂之漢津。……在七星南而沒。”
請注意,古代城市多建在水流的北岸,“水南為陰。水北為陽”,故我國城市多名“陽城”,如“伏羲都淮陽”。
上面提到的“天都”在銀河之北,故也是“陽城”。《路史》:“(伏羲)因水居方而置城邑。”清代張澍稡集補註本《世本》之《氏姓篇》云:“天皇(伏羲)封弟媧於汝水之陽,後為天子,因稱女皇。”從這兩則引文可以看到:作為“人類始祖”的伏羲女媧(公元前2400 年-公元前2370 年)都在河流邊上建城。這種河邊(或汛期的水中)居住形式就叫做“州”,城市邊的河流和汛期時包圍城市的大水則叫做“洲”。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
中國分為“九州”的時間在人皇時代(公元前2550 年-公元前2520 年)。
這時“州”的劃分,更多地體現為地理意義,政治意義相對較弱。
《三皇本紀》:“(人皇)兄弟九人,分長九州,各立城邑。”
《華陽國志》之《巴志》篇引《洛書》曰:“人皇始出,繼地皇之後,兄弟九人,分理九州”。
人皇時代的“九州”亦稱“九囿”,或《詩經》所稱的“九有”。傳說禹治水以後,也將天下劃分為九州,這應當是對三皇時代九州體系的繼承。也有舜時天下分為12州之說,這可能與天皇(公元前2607 年-公元前2575 年)劃分天下為五方十二部的制度有關。
秦漢三國時期
秦朝建立以後實行郡縣制,無州之設定。
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於元封五年(前106)創部刺史制,將全國分為13個監察區。監察區名為州,州設刺史。除13州之外,另在三輔(京兆、右扶風、左馮翊)、三河(河內、河南、河東)、弘農7個郡設司隸校尉部,與州同級,由中央直轄,主管京師附近地區,與13州合稱14部州。
西漢的州只是監察區,還不是真正的行政區域。真正的行政區域還只是郡、縣兩級,郡太守直接與中央政權聯繫,不必通過州一級。
東漢末年,州由監察區變為行政區,成為郡以上的一級行政區劃,形成州、郡、縣三級制。全國仍為13州,相當於現行的“省”一級行政單位。這種制度前後延續了四百年左右的時間。
魏晉南北朝時期
這段時期,州的面積不斷縮小,數量不斷增加:
三國時魏有十二州,吳有三州,而蜀只有一州。
西晉初年全國分為十九個州,末年增至二十一個州。
南北朝時,州的範圍逐漸縮小,南北方合計有五六十個州。
至南北朝末期,州已經增加到三百多個,相當一部分州已經有名無實了。
隋唐宋元時期
隋煬帝時為郡縣二級制。
唐高祖又改郡為州。全國共有三百幾十個州。以後中國曆朝不再設郡。
唐代的大州稱為府,仍為州級。自從在邊境設立節度使後,節度使發展成為州之上、道之下的行政區。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盡罷天下節鎮所領支郡,從此全國諸州直轄於中央,州的長官稱知州事,簡稱知州。
遼代諸州有節度州、刺史州之分,分別置節度使和刺史。
金代的州隸屬於路,分節鎮州、防禦州、刺史州3類,以節度使、防禦使、刺史為長官。
元代的州有的屬於路,有的則屬於省,即直隸州。
明清時期
明清時又改州為府,所以有“兗州府”、“揚州府”等名稱。
明代的州有直隸州和屬州之分。直隸州上隸於京師或各布政使司,地位視府;屬州上隸於府,地位視縣。州的長官也稱知州。
清承明制,直屬於布政使司(省長)的州稱直隸州。直隸州有屬縣,是相當於府一級的地方行政區。隸屬於府的州,稱散州、屬州,是相當於縣一級的地方行政區劃。直隸州和州的長官都稱為知州。
現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苗族、藏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地區設自治州,行政地位在省以下、縣以上。縣級以上帶“州”或“洲”的城市名稱中,除了“株洲市”和“滿洲里市”用“洲”以外,其他一般皆用“州”。
國外其他國家
州是聯邦制國家的組成單位。
在美國、瑞士和澳大利亞,憲法中列舉了中央政府的權力,除此以外就是各州政府的權力;在加拿大和德國,中央和州這兩級政府的權力都有憲法條文分別具體規定。
在聯邦制國家中,州的實際權力相差很大。例如:美國由50個州組成,憲法規定,除國防、外交、外貿、高等司法、保全和州際商業調節等由聯邦政府負責,其他所有權力由各州政府行使;瑞士有22個州,各州都有自己的憲法以及立法、行政和司法機構。
詳細解釋
【名】
會意。“州”字從“川”,從“丶”。“川”指歸向大澤大海的水流,如黃河、長江、淮河等;“丶”字音義同“主”(見《漢語大字典》袖珍本第17頁),意為“入住”、“進駐”。“川”與“丶”聯合起來表示“住到河邊”、“(汛期)住在水中”。
本義:建築在河流邊上,有城牆防禦洪水的城市。或建築在平地、窪地上的有城牆防禦汛期洪水的城市。
引申義:一級行政區劃。
說明: 一,遠古人類防禦洪水滅頂之災的唯一辦法是居住在台地、高地上,用水需要肩扛手抬,很不方便。後來發明了築城技術,就下到低地,靠近河流居住,可以就近取用河水。萬一發生河水泛濫,或附近雖無河流,但遇到暴雨襲擊,則或關閉城門抵禦洪水,或男女老少集中居住到城內台地上避水。所以,“州”的概念與城市的興起有關。我國田野考古學所稱的“龍山文化時代”(公元前2600 年-公元前2000 年)就是一個城鎮時代,大量城市拔地而起,一個城邦就是一個國家,有所謂“天下萬國”。《史記》說黃帝設左右大監,監於萬國。那時的城市都建築在河流邊上。後引申為行政區劃名,有所謂的“九州”、“十二州”。 二,《說文》稱“水中可居曰州”。這裡所說的“州”很像島嶼,但又絕對不會是島嶼,所以只能是指汛期的水中可居地,即城堡。 三,如果說“洲”是城市所依傍的河流,那么“洲”就有了“流域”的意思。因為一條水流旁邊不會只建設一座城市,而會有一串城市。每座城市都會有依附於它的鄉村和農田。這些城市和鄉村的人口都依賴所流經的河川提供的城市生活生產用水和農田灌溉用水。
水中可居曰州。——東漢·許慎《說文》
字亦作洲。
在河之州。——《詩·周南·關雎》。毛本作“洲”。
中國古地方行政區劃名。相傳禹治水後,分其領域為九州。歷代多有興廢。民國廢州。有些地名仍沿用。
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說文》。按,即禹貢之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也。舜分青為營州,分冀為幽州,并州,即虞書十二州也。禹平水土,還為九州。
跨州連郡。——《三國志·諸葛亮傳》
南越中數州。——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虛吏白州。——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守州城者。——《資治通鑑·唐紀》
中國古代戶籍編制單位。
州,國也。——《廣雅》
二百一十國為州。州有伯。——《禮記·王制》
五黨為州。——《周禮·大司徒》。註:“二千五百家。”
晉於是乎作州兵。——《左傳·僖公十五年》
雖州里行乎哉。——《論語》。鄭註:“萬二千五百家為州。”
州十有二師焉。——《書大傳》。註:“州凡四十三萬二千家。”
里十為州。又,術十為州。——《管子·度地》
周代國名。
姜姓。故域在今山東省安丘縣東北。
偃姓。故域在今湖北省監利縣。
姓。州姓。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巛字部】州 ·康熙筆畫:6 ·部外筆畫:3
〔古文〕《唐韻》《正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音周。《說文》水中可居曰州。周繞其旁,從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主之。《廣雅》州,殊也,浮也。《春秋·題辭》州之為言殊也。《釋名》州,注也。郡國所注仰也。《玉篇》九州也,時也,宮也,居也。《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為幽州幷州。分靑州為營州。《疏》禹貢治水之時猶為九州,今始為十二州。左傳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貢金九牧,則禹登王佐,還置九州,其名蓋如禹貢。《禹貢》冀、兗、靑、徐、荊、揚、豫、梁、雍。《周禮·夏官》九州:揚、荊、豫、靑、兗、雍、幽、冀、幷。《爾雅·釋地》冀、豫、雝、荊、揚、兗、徐、幽、營,九州。《疏》禹貢有靑徐梁,無幽幷營,是夏制。周禮有靑幷幽,無徐梁營,是周制。此有幽徐營而無靑梁幷,疑是殷制也。《史記·孟子傳》騶衍言中國名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
又《周禮·地官》五黨為州。《注》州二千五百家。《論語》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又國名。《春秋·桓五年》州公如曹。《傳》淳于公如曹。《注》淳于,州國所都。城陽淳于縣也。《括地誌》密州,安丘縣東三十里古州國,周武王封為淳于國。
又邑名。《左傳·昭三年》鄭伯如晉,公孫段相晉侯,曰:子豐有勞於晉,余聞而弗忘,賜女州田。《注》州縣,今屬河內郡。
又《春秋·成七年》吳入州來。《注》楚邑,淮南下蔡縣。
又《史記·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納州於秦。《注》南郡有州陵縣。
又姓。《左傳·襄二十一年》州綽出奔齊。《注》晉大夫。
又《爾雅·釋畜》白州驠。《注》州,竅。《疏》謂馬之白尻者也。
又與洲通。◎按《說文》引《詩·周南》在河之州,今文作洲,古通。
又葉專於切,音朱。《易林》鸇鳩徙巢,西至平州。遭逢雷電,霹我葺廬。
相關詞語
佐州、子州、淄州硯、專州、自治州、子州支父、州官、州長、州花、州城、州府、州郡、中州韻。
行政政區
中國民族區域自治行政區。除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為副省級行政區之外,其它自治州為地級行政區。
中國古代的九州有:幽州、青州、揚州、交州、荊州、冀州、并州、雍州和益州。
部分聯邦制國家的一級行政區。如美國的州(state)相當於中國的省,比較出名的州有:
California加利福尼亞州
Florida佛羅里達州
Indiana印第安納州
Kansas堪薩斯州
Louisiana路易斯安那州
New York紐約州
Ohio俄亥俄州
Pennsylvania賓夕法尼亞州
Texas德克薩斯州
Washington華盛頓州
等等。
方言
zhōu
潮汕話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