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狀況
崮山鎮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工業強鎮、工業立鎮的思路不動搖,全鎮經濟以工業為主,有企業20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3家,吸納勞動力8388人,產品涉及機電、鍛造、泵類、陶瓷、鑄造、玻璃器皿、水泥建材、輕工製品等八大行業,產品種類數千種。出口企業30餘家,擁有自營進出口權企業13家,產品銷往歐美、澳洲、東南亞、香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2007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6.7億元,工業銷售收入24.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億元,稅收2670萬元,財政收入825萬元。農業方面加快內部結構調整,大力推廣以雙孢菇、雞腿菇為主的食用菌生產和以桔梗、中草藥為主的經濟作物生產,積極發展規模養殖和特色養殖,民眾增收渠道不斷拓寬,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193元。文化、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工業發展
崮山鎮黨委政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提高效益為重點,以基層組織建設為保障,立足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大力發展個體民營經濟。突出抓好重點項目、招商引資、外經外貿工作,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城鎮管理水平,建設“平安崮山”、“和諧崮山”,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崮山鎮立足實際,揚長避短,堅持工業立鎮,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目前,全鎮擁有大小企業近200家,民營企業成為全鎮工業發展的主體。企業占地面積96.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32萬平方米,吸納勞動力9000餘人,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發展到20家,鎮財政收入基本上來自工業企業。主要產品涉及機電、鍛造、泵類、陶瓷、鑄造、玻璃器皿、水泥建材、輕工製品等八大行業各類產品,並形成了以“齒輪鍛造、機械泵類、玻璃器皿、工藝品”為主要產業的四大生產加工基地。外向型企業發展迅速,外貿出口企業從玻璃製品、工藝品到陶瓷、水泵等行業品種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出口企業近50家,擁有自營進出口權企業達到10家。產品銷往歐美、澳洲、東南亞、香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2005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1486萬元,完成工業總產值149215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900萬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300萬元,工業銷售收入48896萬元,工業增加值17595萬元,招商引資完成5000萬元,出口創匯260萬美元,稅收完成151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5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20元。
崮山鎮圍繞建設“工業重鎮、經濟強鎮、生態旅遊鎮”的總體目標,積極實施“園區帶動、外向帶動、龍頭帶動”三個戰略,傾力建設“汽車齒輪、玻璃器皿、機械泵類、工藝品”四大基地,力爭20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23822萬元,同比增長50%;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8450萬元,同比增長50%;完成稅收2472萬元,同比增長30%;完成地方財政收入675萬元,同比增長3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達到5315元。打造工業經濟新亮點。一是抓項目建設,全面完成鍛造二分廠、油壓閥門廠等18個總投資15450萬元的重點項目建設。二是抓工業園區建設,規劃建設好崮山工業園,打造工業發展平台。三是抓招商引資,加大組團外出招商的力度,完善各項優惠政策,最佳化招商引資環境,力爭招商引資突破6000萬元。四是抓出口創匯。以長盛工藝品公司等10家擁有進出口權的企業為龍頭,多渠道拓寬進出口貿易,增加出口交貨值和直接對外出口,力爭今年出口創匯完成300萬美元,同比增長30%以上。五是抓科技進步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積極引導企業上新創新,開發新產品新項目,力爭在高新技術、高科技產品方面有所突破。同時,大力爭創名牌產品,力爭年內爭創1-2個省級以上名牌產品。六是抓強企發展,以山東汽車齒輪總廠鍛造二分廠為龍頭的汽車齒輪等鍛件產品年生產能力達80萬件,占全國同類產品市場份額的五成以上,同時在提高產品附加值上下功夫,著力發展高、精、尖產品;以盛傑玻璃、治德輕工為主的玻璃器皿實現日生產能力達100萬件,年產值達6.5億元以上。
著力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狠抓班子建設,配齊配強農村兩委班子,增強班子凝聚力、戰鬥力。搞好民主管理,落實“十項制度”,制定履行村規民約,發揮村民自治的作用,積極引導各村開展為民辦實事、辦好事活動。堅持統一部署、全面推進、分類指導的原則,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
崮山鎮是全省“百新工程”試點鎮,基礎設施建設一年一個新變化,特別是仲臨公路升級改造工程,崮山鎮投資860餘萬元,征地360餘畝、拆遷215戶,13000餘平方米,協調各方面關係加快工程進度,並於2005年10月份實現了主車道竣工通車。該工程將徹底改變崮山鎮的舊面貌,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城鎮功能日趨完善,崮山、岱莊、南莊三個商住小區開發已初具雛形,依託仲臨路省級改造工程的岱莊片舊村改造工程正按步驟進行。城鎮環境綜合治理力度不斷加大,鎮容鎮貌不斷最佳化。城鎮建設的迅速發展同時帶動了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投資300萬元的焦裕祿紀念館擴建工程順利實施,現已完成了主體工程,淄博第二高山--岳陽山的劉家峪、龍門峪景點得到逐步開發,沿街商業網點密布,拓寬了民眾的增收致富渠道,加快了民眾的致富步伐。聚力推進小城鎮建設。搞好鎮域規劃,沿仲臨路兩側將工業區、生活區、休閒娛樂區進行規劃定位。加強城鎮環境綜合治理,抓好環境衛生、整治環境污染,保持鎮容鎮貌、村容村貌整潔,創造乾淨舒適生產生活環境。加快商住房建設,投資1400萬元,建設商住房20000平方米,為第三產業發展打好基礎。全面完成岳蛟路、東岱路、岳北路、洪崮路等道路的升級改造。加快舊村改造步伐,新建宿舍樓6棟,總面積24000平方米,做好岱莊四村、南莊村、岳西村舊村改造規劃,做好前期準備。
農業發展
崮山鎮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開發了以雙孢菇為主的食用菌生產,農業年增收100萬元以上。加快了山林綠化美化步伐,2005年完成荒山造林860畝,完成退耕還林面積1500畝,栽植側柏、火炬苗木等19.2萬株,封山育林5500畝,加快山林體制流轉步伐,對荒山實行租賃、拍賣、承包,加大綠化、美化山林力度,推進生態旅遊鎮建設,全年完成荒山承包3000畝,並對其進行規劃、綠化、美化,栽植觀賞樹種5萬株。林果業和畜牧業都有了較大發展,經濟林發展到8000畝,較大的規模養殖場達到44處。農作物產品崮山煎餅、崮山豆腐、崮山全羊更是獨具特色,遠近聞名。班子成員
趙新年 黨委書記、人大主任張 彪 黨委副書記、鎮長
蓋 強 黨委副書記
岳山彩 人大副主任
李 博 黨委委員、副鎮長
穆常榮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仲 靜 黨委委員
閆炳群 黨委委員、武裝部長
李 濤 副鎮長
王 軍 焦展館館長
劉登雲 副科級信訪員
新農村建設
崮山鎮以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塑造新風貌、創建好班子為目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立足富民強鎮,大力發展個體民營經濟,努力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積極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扶持發展民營經濟,大力興辦工業企業。該鎮積極抓好工業園區建設,發揮水泵電機、機械加工、鍛打鑄造、玻璃器皿、工藝品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確立了企業向“大、高、外”的發展方向,扶持發展規模企業及高附加值企業,積極引進外資企業,形成了大中小企業竟相發展的良好格局,加快了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增加了農民收入。
加大規劃建設和環境整治力度,改善民眾生活環境。一是加快道路基礎設施建設,逐年投資對鎮域內道路進行硬化整修。自2006年4月份起,又硬化了岳北路、虎南路、東岱路、南湖路等路段,新硬化路面達7公里,總投入達200餘萬元。二是實施舊村改造,新開發建設住宅樓四棟。三是突出特色,抓好遊園建設。已有三個村建成農民健身遊園。其中,岳西村投資53萬元對“小南海”進行了清淤修復和美化,並以“小南海”遊園為依託,投資35萬元開發建設了燈光球場、文化長廊、棋牌室、健身園、小憩園等,各種活動場地10餘處,添置健身器材30餘件套。另外,該村還投資25萬元,在新村開發建設健身遊樂場所一處,占地80畝的兩處遊園成為村民娛樂、休閒、健身為一體的文化活動中心。四是大力整治環境,美化淨化鎮容鎮貌。積極推行“豬—沼—果”生態農業模式,新建戶用沼氣池26個,各村對水溝、水塘、垃圾進行全面清理,做到柴草、雜物堆放整齊,生活垃圾定點存放、定期清除。此外,積極搞好村莊綠化,發展庭院經濟,做到宜林則林、宜果則果。
社會事業發展
崮山鎮努力使經濟建設與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大力最佳化配置教育教學資源,合併建立了裕祿中學、裕祿中心學校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最佳化了教育資源配置。加快了信息化教育建設,裕祿中學實現了"班班通",並投資30萬元新建多功能信息教學樓一處,裕祿中心學校在2006年也將全力實現“班班通”,促進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的不斷提高。完成了衛生院的改制工作,規範了村級衛生室建設,全面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工作。加強了精神文明建設,組織開展了豐富多采、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和各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一刻也不放鬆的抓好計畫生育工作,提高了計畫生育服務水平和計畫生育村民自治水平;抓好對弱勢群體的幫扶工作,投資70萬元新建敬老院一處,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完善。大力加強了信訪、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嚴格執行信訪各項制度,構建了司法、綜治、調解網路,抓好基層矛盾、隱患的排查,及時發現和化解苗頭性問題,保持了地方的穩定。旅遊資源
境內名勝古蹟、旅遊景點主要有:焦裕祿紀念館、焦裕祿故居、岳陽山、劉家峪、小南海、龍頭山等。崮山鎮風景秀麗、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是理想的旅遊觀光和經濟開發投資區。
焦裕祿紀念館焦裕祿紀念館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崮山鎮,這裡市焦裕祿同志的故鄉。焦裕祿紀念館由個展室,通過文字、照片、書法、繪畫、音像、群雕、實物等真實、形象、生動地再現了焦裕祿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走進焦裕祿紀念館,迎面立在前院中心的是一座用漢白玉雕刻成的焦裕祿同志的半身像,雕像後面,在連線兩個展室高高的建築物上,是江澤民主席親筆題寫的金光閃閃的“焦裕祿紀念館”館名,在其左右兩側第一、二展室的後牆上長20餘米,高5米的2幅大型玻璃馬賽克壁畫,向參觀者展示的是焦裕祿同志和廣大人民民眾一追洪水、查封口、探流沙,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翻淤壓沙、植樹造林、興修水利,改變蘭考貧窮落後面貌的生動場景。往前不遠的映背牆上江澤民主席的題詞“向焦裕祿同志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幾個大字在綠樹和鮮花的映襯下,更加光彩奪目。
焦裕祿,1992年8月16日出生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崮山鎮北崮山村。童年時,因家境貧困,只上過幾年國小。12歲那年,父親被地主的高利貸活活逼死,他被日本鬼子抓到遼寧撫順煤礦做“特殊勞工”,後憑機智、勇敢逃出了人間魔窟。1945年參加革命工作,次年1月份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前期,曾任區武裝部分隊長,土改複查組組長。後隨軍南下,到了河南省尉氏縣,任副區長、區長。中共區委副書記、青年團縣委書記、青年團留地委和鄭州地委宣傳部部長、第二副書記。1953年6月,調到洛陽礦山機械廠任車間主任、科長。1962年6月,調回尉氏縣任縣委書記處書記。1962年12月,被調到蘭考縣任縣委書記,消除“內澇、風沙、鹽鹼”三害,改變蘭考的貧困落後面貌,他積勞成疾,身患肝癌,但仍忍受著巨痛堅持工作,1964年5月14日逝世於鄭州,終年42歲。
劉家峪劉家峪位於岳陽山前,天津灣村北一華里處,因劉氏人家過去在此耕種峪中田地而得名。
劉家峪,由南至北分上、下峪,上峪指山林部分,上峪分西、中、東三個山谷,下峪指有梯田的部分,下峪總長600餘米,寬50至80米不等,上峪三條峽谷長均在200至300米之間。劉家峪植被繁茂,兩側山勢險峻,山路曲折谷深幽靜,春天繁花似錦,鳥語花香,酷暑氣清涼爽,樹木繁盛,奇花異草叢生,猶如走進氧吧。深秋時節,楓葉如火遍布山谷,是一片紅的海洋。歲寒之際,蒼松、翠柏點綴山谷,山崖陡峭,峪更是雄偉壯觀。劉家峪不僅是谷深、壯美,且觀賞景點多,西谷東側有“四座山”(50年代地質勘探隊來此定點立標,把山谷東側定名為四座山)從谷底向上仰望其主峰在兩山凹之間突起,像一塊巨大的石壁矗立,石壁南側座落在懸崖上,上下落差在300米以上,像根巨大石柱。從東西兩側觀看,石壁分成四截傲然屹立,峭壁上樹木繁茂,秀麗壯觀,似黃山秀峰。
中谷東坡海拔700米處是岳陽山奇之一——仙人台,在頂部山峰中間部位有一斷台,絕壁高50米距斷台5米處有一巨石突兀矗立。高15米,周長約8米,頂部是面積5平方米左右的平台,酷似人形。傳說很久以前天津灣村有一闞氏老人上山砍柴費盡艱辛登上此峰,見兩位鶴髮老者東西對弈,老人即坐下來觀看,此時見山上的樹木忽綠,忽黃,天空急劇變化,一盤棋罷,兩鶴髮老者取出類似蠶蛹的東西食用。並讓老人嘗嘗,可他嫌髒推辭不用,便沿路下來,抬眼再望兩位老人已騰雲而去,找自己的鐮刀、繩子、扁擔已腐爛,進村無一人相識,他對人說明了自己的身世,村里人說相傳數百年前曾有一人上山砍柴未歸,於是闞氏家祖認老人為祖始爺,並把此台取名為“仙人台”。
仙人台東側有一天然形成的石灰岩石洞,俗成仙人洞,洞長3米,高2米,寬2米,洞內有石床等遺蹟,傳說岳陽仙人在此住過。東峪頂部由若干山頭組成一個巨大臥佛,你若站在二郎山上審視,山峰似人,形象逼真,酷似一尊佛在仰臥酣睡,俗稱“岳陽臥佛”。谷底散居著幾十家住戶,紅瓦掩映在叢中,十分幽靜。柏油路彎彎曲曲,通往村內,沿小路有飯店,小賣部等設施,可供遊人購物,休閒遊玩。在住戶東側山坡上有數棵大柿子樹挺立在山坡上,其中有五棵樹齡在百年以上。最大的一棵胸圍3米,樹幹5米多,枝繁葉茂,秋天果實纍纍。據老人講此樹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劉家峪植被繁茂,谷深險峻,景點多,是人們旅遊休閒的好地方。
濟南市長清縣崮山鎮
概述濟南市長清縣崮山鎮,西臨長清縣城,北距省會濟南19公里,南望泰岱,毗鄰靈岩古剎,總面積94.4平方公里,轄三個辦事處,一個居委會,33個行政村,10118戶,35523人,其中農業人口31496人,耕地45056畝。
崮山鎮歷史悠久,古蹟眾多,有千年歷史的唐王寨、玉皇山和銜草寺、明朝的李喬墓等,巍然竣拔的“雙龍山”至今香火不斷;遠近聞名的皇姑井,汛期井水趵突高出井口半米之上;清乾隆年間進貢的傳統名吃“崮山饃饃”至今仍名揚齊魯大地。
崮山鎮群山連綿,礦產資源豐富,石灰石、磷礦石、花崗岩遍布全鎮二十多個村,並有紫竹葉、雞血清等享有較高藝術價值的大理石;北大砂河貫穿全鎮,黃沙儲量豐富,地下水資源充足,土質肥沃,是建設農、林、牧等商品基地的理想場所。
該鎮交通便利,京滬鐵路、104國道及正在建設的京福高速公路縱貫全鎮,崮五路、長崮路、長炒路橫跨東西。通訊設施先進完備,新上裝機容量為5000門的美國5號機一台,程控電話可直撥國內外,目前,全鎮已基本實現村村通電話。電力能源充足,建有十一萬伏變電站一處,工業專線延伸全鎮。小城鎮服務功能和城鄉一體化水平明顯提高,基本形成了集工業、商業、餐飲、服務、文教衛生於一體的近郊衛星鎮。
經濟狀況改革開放以來,該鎮充分發揮地理、交通等優勢,內引外聯,擴大聯營,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績,97年,全鎮財政收入5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2640元。
崮山鎮素有“安裝之鄉”美譽,全鎮建安集團和企業已發展到6家,大小安裝隊伍已達到100餘支,吸納農村剩餘勞力5000餘人,97年實現建安業產值1.15億元,鎮村企業規模數量不斷獲得新突破,全鎮目前已建有120處鎮村戶辦企業,主要產品有各種類型的環形件、節能鍋爐輔機配件、中壓乙炔發生器、金屬櫥櫃、優質建築紅磚、花崗岩、大理石裝飾板材、木魚石工藝製品等,還有填補省內空白的環保節能設備、鍋爐消音除塵綜合裝置,產品質量可靠,受到省內外客戶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