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劇情
1939年,中國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歐洲戰爭已經爆發。侵華日軍派出精銳的第五師團,在華南突襲登入,妄圖切斷我西南國際交通線,威脅重慶。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第五軍奉命南下,抗敵於崑崙關。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師長戴安瀾、邱清泉、鄭洞國都是黃埔系青年將領。桂林行轅主任白崇禧動員各路大軍15萬人,發動以崑崙關戰役為核心的桂南會戰。第五軍200師在南寧市郊與日軍展開激戰,初戰不利,日軍搶占崑崙關。青樓女子桂花的愛女被日軍炸死,董排長發誓要殺死12個鬼子為她報仇。在向崑崙關發起總攻前,戴安瀾師長處決了強姦民女的光頭連長。 老百姓用祖墳上的墓碑填平公路,讓裝甲車開上戰場。敵我雙方在崑崙關四周展開殊死爭奪,陣地數次易手。日軍第12旅團長中村正雄率部增援,被杜聿明部署部隊將其包圍。決戰前夕,董排長抱定犧牲的決心,派人為已相愛的桂花送去信物。總攻開始了,中國士兵視死如歸,前仆後繼,與日軍展開白刃戰。敵人施放毒氣,中國軍隊沒有後退;敢死隊把手榴彈捆在胸前,沖向敵陣;戴安瀾師長被炮彈炸傷,依然臨前指揮……1940年元旦拂曉,隨著火紅的日出,中國軍隊潮水般猛撲敵陣,日軍頭目三木大佐見大勢已去,剖腹自殺。中國軍旗終於插上崑崙關。被毒氣熏瞎眼睛的士兵憑感覺向軍旗、向軍長敬禮!杜聿明悄悄彈去一滴熱淚。為了讓子孫後代記住這場英勇壯烈的戰爭,他囑令在崑崙關山頂建立烈士陵園,上刻所有第五軍一萬餘名陣亡將士的名字。崑崙關之戰殲滅日軍5000人,是中國抗戰期間攻堅戰取得的首次勝利。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從這一年春由防禦階段轉入了相持階段。演員表
職員表
出品人 | 郝文武、王其鵬 |
製作人 | 陳敦德 |
監製 | 郭太輝、楊力立、楊學全、讓軍、佘挹蘭、呂鉅、邱玉倫、韋志德、韋榮敏 |
原著 | 陳敦德 |
導演 | 楊光遠 |
副導演(助理) | 王耀晉、宋雙月、余雙榮 |
編劇 | 汪天雲、李建琛 |
攝影 | 劉寶貴 |
配樂 | 中國交響樂團(演奏)、中國交響樂團合唱隊(合唱)、胡炳旭(指揮) |
剪輯 | 黃迎夫、韋紅日 |
道具 | 李之清、張建祥 |
美術設計 | 陳耀功、雷小蘭 |
造型設計 | 顏碧君、楊碩玲、何紅、沈月英 |
服裝設計 | 楊振海 |
燈光 | 肖錦華 |
錄音 | 林臨、馬挺 |
場記 | 趙玉瑩 |
布景師 | 莫乃邦、廖民熙 |
幕後製作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及其軍隊在抗日的正面戰場狠打了幾仗。其中最具有戰略意義的唯一勝仗就是“崑崙關戰役”,此役如果再失敗,日本軍隊將從中國的西南部迂迴威脅當時的大後方重慶。所以此戰只能勝不能敗。但是,日本在武器裝備上占有絕對的優勢,但是,在國民黨將領杜聿明的指揮下,我們中國的軍人個個都是敢死隊隊員,身上綁著手榴彈沖向敵人,敵人終於被戰勝了,這戰打出了中國人的骨氣和信心。此戰後中日戰爭由中國的單純防禦到達了相持,日本人再沒有進攻的力量了。電影《鐵血崑崙關》生動真實地再現了這一珍貴的歷史片段。
影片評價
《鐵血崑崙關》(KunlunGate,鐵血、鐵血之崑崙關大捷、血戰崑崙關,中國,1994-2005)中國正面戰場抗戰經典。中國導演楊光遠代表作。根據中國作家小說《魂歸崑崙關》改編。1939年中國國軍發動冬季攻勢後的“第四戰區”,當時國軍唯一的蘇式裝備機械化軍——以杜聿明等黃埔系將領為首的第五軍在桂南會戰中為收復位於南寧東北向、崑崙山東側的門戶性隘口崑崙關而與日寇展開殊死爭戰的悲壯事跡:經過18天浴血拚殺,以陣亡一萬多人的代價取得了殲敵近五千人、嚴重挫傷日軍第5師團、基本殲滅第21旅團的戰果。不盡人意的攻勢,愧痛難言的勝利。極盡慘烈,可歌可泣。可惜由於種種原因,演員陣容稍弱,道具相對粗陋,多兵種作戰的場面未得到應有展現。高張、劉大為、譚峰、劉穎濤、鄭玉、王玉璋、繩中等主演。【笑獨行按:西班牙歷史電影節歷史見證獎。史載崑崙關戰役為桂南會戰第二階段核心戰役,發生於1939年12月18日至1940年1月11日,兵力投入為國軍近15.5萬人,日軍約4.5萬人。該影片本是作為《血戰台兒莊》(TheBattleOfTaierzhuang,1986)的姐妹篇拍攝的,據說投資為3000萬元,說來也不算少了。該影片曾因崑崙關戰役戰果存在爭議而被凍長達11年,據說2005年解禁時片名還被省略為“鐵血”,後經親歷崑崙關戰役的原廣西區主席韋純束給胡錦濤總書記寫信才得以復名“鐵血崑崙關”。
因為政治與投資的問題,這部作品最終拍得很失敗,原來設定的多兵種作戰的場面未得到展現。90年代兩岸交惡,不但嚴重影響了《鐵血》的拍攝水準,同時也讓它遭到禁播。儘管這部片子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在國外卻引起了轟動,在西班牙的電影節上好評如潮,獲得“歷史見證獎”,而且破例連放兩場。面對著外國人士的掌聲,楊光遠導演說自己當時“一股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湧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