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淑子

山口淑子

山口淑子(1920年2月12日-),中國名字李香蘭,生於遼寧省撫順市,祖籍日本佐賀縣杵島郡北方村,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著名歌手和電影演員。1906年舉家遷到中國東北。1933年被李際春收為義女,改名為李香蘭。1945年日本戰敗,李香蘭以漢奸罪名被逮捕,後被無罪釋放。1946年遣送回日本,1947年改回原名山口淑子繼續其演藝事業。1958年冠夫姓成為大鷹淑子,告別舞台轉而從政。1974年當選參議院議員。李香蘭受過正式的西洋聲樂教育,代表作有《夜來香》。後來有根據她的故事改編的很多同名藝術作品,如流行曲、舞台劇、電視劇等。

人物簡介

山口淑子(1920年2月12日—),女,生於中國東北遼寧),祖籍日本佐賀縣杵島郡北方村(現已併入武雄市),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著名歌手和電影演員,後曾以日本名山口淑子(やまぐち よしこ)成為日本參議院議員、富士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等。

山口淑子

現名: 山口淑子(やまぐち よしこ) Yamaguchi Yoshiko
原名: 李香蘭(亦作藝名)、潘淑華

英文: Shirley Yamaguchi
經歷: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著名的日本籍女歌手
國籍: 日本
籍貫: 日本佐賀縣杵島郡北方村(現併入武雄市)
生日: 1920年2月12日
出生地: 奉天撫順市(即今遼寧省撫順市)
職業: 歌手、演員 、參議院議員、富士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
語言: 漢語日語英語
配偶: 野口勇(1952 - 1957)、大鷹弘(1958 - 2001)

人生傳奇

故國往事
山口淑子,家人稱她為豆豆。她是日本人,1920年2月12日出生於中國遼寧省奉天(今瀋陽)附近的北煙臺,不久舉家遷往撫順。山口淑子出生在日本一個漢學世家,祖父是佐賀縣的漢學學者,父親受其影響早年到中國學習,後任職於“滿鐵”公司。生在瀋陽、後居撫順的山口淑子,少年時代留在腦海里的那片血紅讓她終生難忘——1932年,她親眼看到幾名被綁的中國人被日本憲兵當場槍殺,血肉模糊。後來她才知道那與平頂山慘案——3000名中國平民遭日軍屠殺的事件——有關。平頂山事件中,由於父親因“通敵”受到拘留,事後山口淑子一家遷居瀋陽。13歲時,山口淑子認了父親的中國同學、當時的親日派瀋陽銀行總裁李際春為養父,她也因此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李香蘭。
1943年,年輕幼稚的李香蘭滿懷著對中國和日本的愛,對未來生活的憧憬,來到北平,以“潘淑華”這個名字在北平翊教女中念書。“潘”是她的另一個義父——她父親的結拜兄弟,當時任天津市長的潘政聲的姓;“淑”是源於山口淑子之名;而“華”,則是出生於中國之意。這個名字當然也包含了希望中日兩國友好共處的意思。
北平翊教女子中學,是一所高、國中完備的女子中學。正是在那裡,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為今後的演藝事業打下了基礎。她在所著《我的前半生——李香蘭傳》中記載了當時學習的情況:“我從東北來投親,作為一個中國人——潘家的干女兒——上了翊教女子學校,名叫潘淑華……上學時三人同路,放學時有時只剩我一個人。那時候,我常順路去北海公園,在無人的小島上練習漢語發音或查字典,也曾去過遠處的太廟。”
由於她從小天生麗質,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又有一副美妙的歌喉,當“李家有女初長成”時,她的藝術天分和特殊出身很快就被日本侵略者操縱策劃的偽“滿洲電影協會”相中。他們動員她入會,並決定將她大力包裝,作為中國歌星推出,為侵略政策鼓譟。年幼無知的她心中滿懷對偽“滿洲國”的無限希望,在日本奉天廣播電台新節目《滿洲新歌曲》中演唱了《漁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國歌曲,更以一曲《夜來香》而聲名大噪。於是,“歌星李香蘭”就這樣被推上前台,並且迅速在歌壇和影壇走紅,成為家喻戶曉的“超級巨星”。大紅大紫之後,李香蘭還陸續演了一些替日軍宣傳,或者粉飾日本侵略戰爭的電影。當時誰都以為她是中國人,這也為她帶來了以後的不幸。
隨著日寇侵華戰爭不斷升級,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美英兩國對日宣戰。日本成為世界人民的敵人,深陷泥沼之中。一面是殺氣騰騰,一面是歌舞昇平,在刀光劍影中,她的歌聲像攙和了迷魂藥的葡萄酒,在撫慰人心靈的同時也消磨其旺盛的鬥志。雖然身處亂世,她受歡迎的程度卻有增無減。太平洋戰爭開戰前期,她在“日本劇場”的演出受到觀眾的熱情捧場,居然有7圈半的影迷包圍在她身邊,發生了混亂,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當時,她曾收到了日本外交大臣松崗洋右的長子松崗謙一郎的來信。信上說:“人的價值不能用有無名氣來衡量。人的價值並不表現在人的表面,你應該珍重自己。現在是個人價值被愚弄的時代,你必須更加尊重自己,否則只能被國家時局擺布。希望你永遠自尊自愛。”這些話是耐人尋味的。在日本歷史最黑暗的一個時期,戰後被定為戰犯的松崗外相之子,給一個冒充中國人(或“滿洲人”),為日本的遠東政策效力的女明星寫這樣的信。這既讓人感受到了自由主義的力量,又讓人感受到自由主義的軟弱。它只能作為一種抵制,是不會成事的。
流利的漢語、日語,令人驚艷的外貌,以及猶如當時好萊塢玉女紅星黛安娜·杜萍的歐洲聲樂唱腔,完全體現了日本人對於中國女人的理想憧憬。就這樣,李香蘭成了關東軍推行戰爭政策中的“糖衣炮彈”。
歌者歲月 山口淑子的經歷是獨特的。雖然她是日本人一手製造的偽中國演員,拍攝宣傳日本的遠東政策的影片來慰問日軍,成為日本方面所需要的偽滿、中國的對日親善使者,但這些卻不足以抹殺她在藝術上的全部成就。
她的歌聲婉轉動人,歌唱造詣高深。學生時代,她曾經跟隨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波多列索夫夫人學習花腔女高音,後來就在廣播電台擔任歌手,這是她的歌壇生涯的起點。她的一生演唱了無數經典情歌,據她自己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說,最受聽眾歡迎的三首歌是《何日君再來》、《蘇州夜曲》和《夜來香》。《何日君再來》是30年代的影片《三星伴月》插曲,雖然原唱是周璇,但她的演唱卻別具另種風情。就如她的幾幅老照片,艷而媚的臉,穿著旗袍,是東方但又不是中國的,眉眼間有一絲曖昧。《蘇州夜曲》是日本作曲家服部良一以中國的鏇律為基礎,參考了美國的愛情歌曲,專門為她編寫的。
《夜來香》恐怕最為大家所熟知,這首歌是百代唱片公司特邀作曲家黎錦光參考中國民間小調為她譜寫的,但其中鏇律和節奏完全採用了歐美風格,譜成了輕快的慢倫巴,傳遍了燈紅酒綠的淪陷區。可惜這卻是一首至今沒有開禁的歌,雖然很好聽,很多人也只能私下唱它。她在為自己寫的自傳中說:“儘管這首歌很受歡迎,但流行的時間不長,後來日文版和中文版都禁止出售……理由是任何一首外國的軟綿綿的情歌都會使風紀紊亂。”不僅如此,1945年,她在上海因演唱這首歌還受到工部局的傳訊。她說:“他們懷疑我唱這首歌是期望重慶政府或共產黨政府回來。” 直到後半生,她還念念不忘這首歌的詞作者黎錦光。1981年,她特地邀請他訪日,他們在雞尾酒會上登台高唱《夜來香》,一群“夜來香”迷則邊唱邊繞場一圈。
在自傳中,她還提到了另一首因被指責為“頹廢且挫傷士氣的敵國音樂”而被禁的歌曲——《離別的布魯斯》。這首歌深受日軍士兵的歡迎,當演員應要求演唱這首歌時,軍官雖假裝有事離開會場,卻也流著淚,躲在一邊悄悄欣賞。她的《三年》,《一夜風流》的插曲及《恨不相逢未嫁時》更是令歌迷聽後眷戀不已。1945年6月,當她在上海演唱會表演此曲時,處於戰爭對立狀態下的中、日歌迷都對她如痴如狂。這也是她最後一次在上海的公開演出,兩個月之後,大戰結束,她就因“勾結日軍”的罪名被逮捕了。
除了唱歌之外,她還曾經在偽“滿映”(即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出演電影,在上海、日本、港台等地拍攝了不少影片。1991年4月,她親自挑選了自己拍攝的七部影片,參加香港電影節展映。這七部影片是:《支那之夜》《賽昂的鐘》《我的夜鶯》《我一生中最光輝的日子》《在拂曉里出逃》《醜聞》《白夫人之妖戀》。其中,《我的夜鶯》是她在偽“滿映”時代拍攝的片子,這部影片段預告了近兩年時間才拍成,耗資25萬日元,相當於一般電影投資的五倍。影片描寫的是父女二人悲歡離合的故事,她自己認為這“是一部具有世界性的音樂片,也是日本電影史上一部真正的音樂片。”《我一生中最光輝的日子》是她於戰後回到日本後的代表作,由日本松竹影片公司攝製,描寫一個舞女愛上了殺死她父親的仇人,曾被評選為十部最佳影片的第五名。《在拂曉里出逃》是由黑澤明編劇的一出愛情悲劇,曾被評為當年十部最佳影片的第三名。《白夫人之妖戀》則是根據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改編的影片。《支那之夜》留給觀眾的印象則是一個美艷的中國女性及其甜美的歌聲。
她的歌聲給人們以夢想,她出演的電影也轟動一時。她拍攝了《木蘭從軍》與《萬世流芳》,在《萬世流芳》中她因扮演林則徐的女兒而蜚聲中國影壇。她對這兩部電影有不同的解釋,她認為它們完全可以被中國觀眾從愛國抗敵——抗日的角度去理解,她甚至說這是中、日雙方都能接受的電影。不過,她真正的紅火卻是上世紀50年代繼演出好萊塢電影及百老匯歌劇後,應香港電影公司之邀拍攝的幾部電影,有《金瓶梅》、《一夜風流》、《神秘美人》等等,其中的插曲都由她親自演繹並灌成唱片。雖然有人指責她出演的電影充滿日本軍國主義色彩,但是,藝術不可能完全成為軍國主義的宣傳工具。此外,她還參與拍攝了“紀實性藝術片”《黃河》和俄羅斯風格的音樂片《我的黃鶯》,並因後者而被蘇、日兩國的間諜跟蹤調查。對於這些,她說:“日本肯定戰敗,但正因為戰敗,所以更要留下好的藝術電影。當美軍占領日本時,可以證明日本不只是拍了戰爭影片,也拍了不亞於歐美名片的優秀的藝術影片……”
紀實專訪 山口淑子出生於日本一個漢學世家,祖父是一個漢學學者,父親受其影響早年到中國學習,後任職於“滿鐵”公司。
山口淑子少年時代留在腦海里的那片血紅讓她終生難忘——1932年,她親眼看到幾名被綁的中國人被日本憲兵當場槍殺,血肉模糊。後來她才知道那與平頂山慘案——3000名中國平民遭日軍屠殺的事件——有關。平頂山事件中,由於父親因“通敵”受到拘留,事後山口淑子一家遷居瀋陽。13歲時,山口淑子認了父親的中國同學、當時的親日派瀋陽銀行總裁李際春為養父,她也因此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李香蘭。
命運有時是在不經意之間改變的。李香蘭與白俄羅斯女孩柳芭的邂逅就是這樣,那次相識使李香蘭有機會跟一位俄羅斯聲樂家學習聲樂,她的音樂天分得以發掘。這一時期,日本為推行“日滿親善”“五族協和”的懷柔政策,開始在電台上播放“滿洲新歌曲”,既懂日語又會北京話的李香蘭於是作為“少女歌手”被推上舞台。14歲時,李香蘭前往北京讀書。1937年,由“滿鐵”公司出資的電影公司“滿映”成立,李香蘭被聘為專職演員。她主演的第一部電影《蜜月快車》奠定了她“懂日語的中國少女影星”的地位,後又演出了《支那之夜》《熱砂的誓言》和《白蘭之歌》等“大陸三部作”。1943年,因參演《萬世流芳》,李香蘭這個名字曾轟動一時。
山口淑子的“李香蘭時代”,正值日本侵華時期。《李香蘭》的作者之一藤原作彌說,“她在祖國日本和故國中國之間的夾縫中受到命運捉弄,度過了非常苦惱的青春歲月。”對此,山口淑子說有兩件事讓她終生難忘,至今想起來還覺得心酸。
1938年10月,18歲的李香蘭作為“日滿親善”代表首次回日本,興奮之中的她萬萬沒想到,當驗過護照剛要下船時,聽到官員兇狠地喝叫:“你還是日本人嗎?一等國民卻穿著支那服,不覺得羞恥嗎?”山口淑子說:“當時我都蒙了,不明白那個日本人為什麼說那種話,為此我十分苦惱。”後來在東京,當她身穿中式服裝演唱中國歌曲時,掌聲中不時傳來謾罵。這使她對祖國日本的幻想開始破滅,她感到可悲的,“不是為日本人錯把我當成中國人而歧視,而是祖國的日本人對我出生的中國———我母親之國的侮辱。”
1943年,李香蘭參與演出了描寫林則徐禁鴉片的歷史劇《萬世流芳》,她在劇中扮演了一位訴說鴉片之害的賣糖少女,唱過《賣糖歌》。在北平的一次記者招待會後,有位年輕記者追上來問她:“李香蘭,你不是中國人嗎?為什麼演出《支那之夜》《白蘭之歌》那樣侮辱中國的電影?你中國人的自豪感到哪裡去了?”面對責問,她道歉說:“那時我年輕不懂事,現在很後悔。在此向大家賠罪,再不乾那種事了。”不料這番話引起一陣掌聲。她回憶說:“實際上那時他們已經知道我是日本人,只是希望我能謝罪。”
追憶往事,山口淑子說:“在那個戰爭年代,為了生存,我的確是拼足了力氣學唱歌”。她稱,對那些曾為軍國主義服務、歧視中國人的電影而感到內疚。因受不了“李香蘭”身份的重壓,她在1944年從“滿映”辭職,客居上海。1945年日本戰敗,李香蘭被軍事法庭以“漢奸罪”嫌疑審訊,後因公布了自己的日本人身份得以倖免。對自己以中國人的名義演出的《支那之夜》等電影,她說“雖因年輕但考慮愚昧”而表示道歉。1946年2月,她被釋放回國。
告別了“李香蘭”的山口淑子,回國後跨入影壇,其間甚至想過要到好萊塢發展,後因故放棄。1958年,山口淑子與外交官大鷹弘墜入愛河,婚後改姓大鷹,並退出演藝界當起了外交官夫人。1969年,已將50歲的大鷹淑子圓了記者夢,當起了富士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還前往越南、高棉、中東等戰爭前線,採訪過阿拉法特、曼德拉等風雲人物。1974年,頻頻在電視上出鏡的大鷹淑子在田中角榮首相的勸說下出馬競選,從此當了18年的參議院議員……
1975年,已是國會議員的大鷹淑子訪問平壤,路經北京時,受到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廖承志的盛情款待。1978年,她再次訪問了留下過青春足跡的北京、上海、哈爾濱和長春等地。同年8月,她含著淚水看了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的實況轉播。
談及這段經歷時,山口淑子打開了畫冊,讓我看鄧小平先生在1978年訪日時與她在田中角榮家中的合影。在翻到阿拉法特的照片時,她唏噓不已,“阿拉法特很了不起,可惜去世了”。看到畫冊里她年輕時與周璇、白楊等中國演員的合影時,她變得愉快起來。她回憶起1978年作為日本環境訪華團團長訪問的情景,提到重訪長春電影製片廠時,她這位“金魚美人”受到“古典美人”鄭曉君、“妖艷美人”白玫、“活潑美人”夏佩傑和“永遠青年”浦克等同行的歡迎。她說:“我有中國和日本兩個親人,中國是養育我的母親之國,日本是我的父親之國。中國是我的故鄉,所以去中國應說‘回’中國。”希望“父親之國”和“母親之國”友好相處。
1992年,山口淑子從參議院退休。3年前丈夫去世後,她選擇了獨居。其間,她仍擔任著“亞洲女性基金”的副理事長(理事長是前首相村山富市)。她希望以此促成日本政府向戰爭受害者、當年的從軍“慰安婦”道歉賠償。明年是二戰結束60周年,她向記者透露,日本一家電視台計畫拍一部以她的經歷為題材的電視片。劇本目前正在構思,她希望能有一位既懂中文又通日語的大眼睛演員擔綱。
對目前較“冷”的日中關係,山口淑子說,日中之間有些摩擦,但對此應該正視,不能使它積重難返。在談及接受專訪的初衷時,她表示希望中國的年輕人了解她的命運,藉此促進日中兩國關係的發展。“中國和日本是我的‘母親之國’和‘父親之國’,我最不希望見到兩國的友好關係出現問題。周恩來總理說過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日本人應該用自己的良知清算過去,兩國年輕人更套用全新的廣闊視野,認真考慮將來如何友好相處”。
歷史年表 ●1906年,山口淑子的祖父山口博酷愛漢學,仰慕中國文化,所以在當年舉家來到滿洲。
●1920年2月12日,山口淑子出生於奉天(現瀋陽)近郊的北煙臺。
由於父親山口文雄在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所屬的撫順煤礦任職。舉家遷往撫順。
●1931年,日本侵占中國東北,成立偽滿洲國
●1933年被父親的乾兄弟(奉天銀行經理)李際春將軍收為義女,起漢名為李香蘭。
●1933年,李香蘭患肺病。為鍛鍊肺部,開始跟一位白俄女士學習聲樂。
李香蘭亦為天津市長潘毓桂義女。曾以潘淑華之名義在北京翊教女子中學就學,1937年畢業。然而她從不公開自己的身世,中國民眾也都不知她的日本血統,說得一口非常標準京片子的她,中國民眾還把她當作地道北京人。在滿洲國的流行歌曲大賞賽中獲得頭獎。
●1937年,滿洲映畫協會(簡稱“滿映”)成立。李香蘭進入滿洲電影界,並成為“滿映”乃至偽“滿洲國”的頭號女星。拍攝了多部電影,從而成為當時的頭號演藝巨星。其中多以中國女子身份扮演崇尚日本侵略軍的角色,後為其行為道歉。
●1942年,台灣日據時期的台灣自製日語電影《莎勇之鐘》,由李香蘭主演。1942年,山口淑子來到上海發展,以李香蘭的名字登上舞台,為中華電影公司・中華聯合製片公司・滿映拍了經典電影《萬世流芳》,電影與電影插曲《賣糖歌》及《戒菸歌》使之紅遍全中國,跟著《夜來香》《恨不相逢未嫁時》《海燕》使之更上一層樓,成為與周璇、白光、張露、吳鶯音齊名的上海灘“五大歌后”之一。
●1943年,《莎勇之鐘》於台滬滿三地上映。
●1944年,山口淑子從“滿映”辭職。
●1945年,山口淑子在上海・大光明大戲院舉行個人演唱會“夜來香幻想曲”。
●1945年日本戰敗,偽“滿洲國”滅亡,李香蘭這位紅極一時的影星、歌星以“漢奸罪”被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逮捕,押上了審判台。但隨後鑒於李香蘭在法庭上出具了證實她真實身份的憑據,在證明了她的日本移民身份後,法官宣布“讓我們以德報怨”,李香蘭被無罪釋放,並於1946年2月遣送回日本。
●1947年改回原名山口淑子於日本繼續其演藝事業,為東寶、松竹拍了一系列電影並於20世紀50年代尾到香港為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拍攝電影。
●1951年,山口淑子嫁給了美國的雕刻藝術家野口勇,1956年離婚。
●1958年,山口淑子嫁給外交官大鷹弘後,冠夫姓成為大鷹淑子,並告別舞台轉而從政。大鷹弘當時為日本駐聯合國大使加藤俊一的秘書官、三等書記官
●1974年,山口淑子被自由民主黨提名,當選參議院議員,在1980年及1986年成功連任。歷任環保政務次官、參議院沖繩及北方問題事務特別委員會委員長、參議院外務委員會委員長、自民黨婦人(女)局長。1993年11月3日、獲頒授勳二等寶冠章
●2005年李香蘭發表長文,勸誡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不要參拜靖國神社,原因是“那會深深傷害中國人的心。”
演唱歌曲 山口淑子是花腔女高音,而且受過正式的西洋聲樂教育,很擅長美聲唱法。她的代表作有歌曲《夜來香》《恨不相逢未嫁時》《是夢是真》《小時候》《賣糖歌》《戒菸歌》《海燕》《何日君再來》《蘇州夜曲》《不要告訴我》《三年》《蘭閨寂寂》《梅花》《小時候》《十里洋場》《分離》《心曲》等等。
恨不相逢未嫁時(國)
花香為情郎(國)
夜來香(國、日)
支那之夜
戒菸歌(國)
賣糖歌(國)
海燕(國)
忘憂草(國)
第二夢(國)
不要告訴我(國)
空閨殘夢(國)
郊外情歌(國、日)
春風春雨(國、日)
心曲(Eternally)(國、日)
蘭閨寂寂(國)
烏鴉配鳳凰(國)
身世飄零(國)
小時候(國)
十里洋場(國)
情枷愛鎖(國)
分離(國)
梅花(國)
歌舞今宵(國)
只有你(國)
河上的月色(國)
三年(國)
防空歌(國)
何日君再來(日、國)
迎春花(日、國)
愛の花びら(La Vie En Rose)(日)
蘇州夜曲(國、日)
東京夜曲(日)
我の鶯(日)
しらとり韶(日)
夜霧の馬車(日)
さうだその意気(霧島升・松原操共唱、日)
興亞三人娘(奧山彩子・白光共唱、日)
楽しい満洲(日)
支那の夜(日)
紅い睡蓮(日)
夕月乙女(日)
月下の胡弓(日)
蘇州の夜(日)
乙女の祈り(日)
夢の太湖船(日)
新しき夜(日)
黒い百合(日)
北京の子守唄(日)
花占い(日)
浜辺の歌(日)
荒城の月(日)
ロンドンデリーの歌(Londonderry Air)(日)
珊瑚礁の彼方に(Beyond The Reef)(日、英)
花はなんの花(日)
出演電影 1938:蜜月快車、富貴春夢、冤魂復仇
1939:白蘭之歌、東遊記
1940:支那之夜、 熱砂的誓言、孫悟空
1941:蘇州之夜
1942:黃河、迎春花
1943:萬世流芳、我的夜鶯、賽昂的鐘、戰鬥的大街、誓言的合唱、莎勇之鐘
1944:野戰軍樂隊
1948:我一生中光輝的日子、熱情的人魚
1949:流星、種種人生、歸國、在拂曉里逃出
1950:初戀問答、女人的時代、醜聞
1951:東方就是東方(Japanese War Bride 美國電影)
1952:霧笛、戰國無賴、上海的女人、風雲千兩船
1953:擁抱、天上人間(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1954:禮拜六的天使
1955:金瓶梅(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1955:竹之家(House of Bamboo 美國電影)
1956:白夫人的妖戀
1957:神秘美人(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1958:一夜風流(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東京的休息

傳奇再現

合著自傳 

李香蘭私の半生李香蘭私の半生
1987年日本新潮社出版了李香蘭和藤原作彌合著的自傳《在中國的日子――李香蘭:我的前半生》(李香蘭私の半生),1988年在中國國內出版。
1993年,寫成《李香蘭自傳-戰爭、和平與歌》,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於2005年出版了此書,譯者為陳鵬仁。
影音再現 1991年,中日合拍的電視連續劇《別了,李香蘭!》(又名《再見李香蘭》)正式播映,吳健平導演,澤口靖子飾演李香蘭。主題曲為玉置浩二創作的《不要走》
1991年音樂劇《李香蘭》在日本首次公演。在日本首演後次年,《李香蘭》作為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的一項紀念活動,受中國政府的邀請到中國的四個城市(北京、瀋陽、長春、大連)進行公演,演出十五場,受到中國二萬觀眾的歡迎和讚賞。1997年,該劇到曾被日軍占領過的新加坡公演,也得到出乎意外的良好反響。
1991年,寶麗金唱片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了張學友的專輯《“愛你多一些”精選》,其中有粵語歌曲《李香蘭》。
1993年,寶麗金唱片發行了張學友的專輯《吻別》,其中氣質唯一稍顯特別的是《秋意濃》。姚若龍將詞填的如秋風般淒落。這首歌曲是《李香蘭》的國語版,改編自91年玉置浩二為中日合拍電視劇《別了,李香蘭!》創作主題歌《不要走》。同樣改編自《不要走》的還有張立基的國語版《一生夢已遠》。
1994年,周星馳主演的香港電影《國產凌凌漆》在劇情中提及李香蘭。片中女主角袁詠儀飾虛構角色李香琴,其母為李香蘭,據劇情有影射文革中被打為“賣國賊”,導致其女香琴因此不得翻身,而不得不受金槍人的要挾。不過這顯然是電影的虛構。在粵語版中周星馳深情假唱的張學友的粵語流行歌曲《李香蘭》,在國語版中假唱的張學友的國語流行歌曲《秋意濃》。
1995年,福茂唱片發行了張中立的排笛音樂專輯《再見李香蘭》,主打是來自玉置浩二創作的《不要走》的排笛版《再見李香蘭》。
2003年,在電視連續劇《溥傑與王妃》中,天海佑希飾演李香蘭。
2007年,日本電視台TV tokyo於當年的2月11日、12日 20:54 播出由上戶彩飾演李香蘭並主演的冬季特別劇《李香蘭》, 劇末由野際陽子飾演晚年李香蘭,並由其在全劇作李香蘭的內心獨白。
2008年,在特長篇SP《男裝的麗人》,堀北真希飾演李香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