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特性
該研究由牛津大學與普利茅斯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完成。他們將古代尼安德特人及丹尼索瓦人化石中的遺傳數據和現代癌症病人的遺傳數據進行對比,發現了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體內病毒存於現代人類DNA中的證據。這些古代病毒是內源性逆轉錄病毒(ERVs),屬於HML2病毒一系。這一發現表明,現代人體內的這些病毒早在50萬年前就存在於人類祖先體內了。
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在脊椎動物基因組中大量存在,人類DNA中就有大約8%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該類病毒是長期進化的結果,可遺傳。因對其功能不明,這些病毒也常被看作是“垃圾”DNA。
病理特性
“我們不應因為不知道它們是什麼而將其稱作‘垃圾’,”牛津大學的吉卡斯·馬喬基尼斯說,“在某些情況下,兩個‘垃圾’病毒結合,就會引起疾病,這樣的例子在動物身上屢見不鮮。小鼠實驗表明,當小鼠的免疫系統能力弱化,細菌會激活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導致癌症的發生。”
利用進化論、遺傳學理論以及先進的基因測序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檢測出這些病毒在現代人體內是否仍然活躍或者是否會引發疾病。目前他們正在研究這些古代病毒是否會影響一個人患上某種疾病,比如癌症的風險幾率。
“在未來5年內,我們就可以確認這些古老的病毒是否在現代人類疾病中發揮著作用。”領導該項研究的普利茅斯大學的羅伯特·貝爾肖博士說。
成果
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現代生物學》雜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