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介紹
學名:CucumisbisexualisA.M.LuetG.C.WanexLuetZ.
中文俗名:小馬泡,馬包
英文俗名:BisexualCucumis
分類地位:Curcubitaceae
生態類群:一年生匍匐草本
經濟和生態影響:雜草
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現代
起源:非洲
形態特徵
馬泡瓜(別名:馬寶、小野瓜、小馬泡)華北地區農村叫“耍瓜”。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縈蔓生,縈上每節有一根卷鬚。葉有柄,呈楔形或心臟形,葉面較粗糙,有刺毛。7、8月簡開花,花黃色,雌雄同株同花,花冠具有3一5裂,子房長橢園形,花柱袖長,柱頭3枚。瓜有大有小,最大的象鵝蛋,最小的像紐扣。瓜味有香有甜,有酸有苦,瓜皮顏色有青的,花的,白有帶青條的。種子淡黃色,扁平,長橢園形,表面光滑,種仁白色。
詳細介紹
一年生匍匐草本。
根葉
根白色,柱狀。莖、枝及葉柄粗糙;卷鬚纖細,單一。葉片腎形
或近圓形,質稍硬,長、寬均為6--11厘米,常5淺裂,裂片鈍圓,邊緣稍反卷,兩面粗糙,有腺點,掌狀脈,脈上有腺質短柔毛。
花果
根白色,柱狀。莖、枝及葉柄粗糙;卷鬚纖細,單一。葉片腎形或近圓形,質稍硬,長、寬均為6~11厘米,常5淺裂,裂片鈍圓,邊緣稍反卷,兩面粗糙,有腺點,掌狀脈,脈上有腺質短柔毛。花兩性,在葉腋內單生或雙生;花梗細,長2~4厘米;花梗和花萼被白色短柔毛;花萼筒杯狀,裂片條形;花冠黃色,鐘形,裂片倒闊卵形,先端鈍,有5脈;雄壘3,生於花被筒的口部,花絲極短或無,藥室2回折曲;子房紡錘形,密被白色細綿毛,花柱極短,基部有1淺杯狀的盤,柱頭3,靠合,2裂。果實橢圓形,長約3~3.5厘米,徑約2~3厘米;幼時有柔毛,後脫落而光滑;種子多數,卵形,扁壓,黃白色。
花期5--7月,果期7--9月。
果實常見綠色,從瓜蒂處整果顏色逐漸由綠轉白色;類似葡萄大小,果皮厚2~3mm。果皮內是由豐富的汁液包裹著的種子,數量大約在10~25枚之間。食:味苦,汁豐富;尚未有因誤食引起的毒副作用報告及新聞報導,可判定無毒。
生長習性
生於山坡,田邊,路旁。山東、江蘇常見於玉米田和大豆田。
地理分布
產山東、安徽、江蘇和湖北西部等。
危害特點
一般性雜草。價值有待進一步考究;個人觀點:有一定利用價值。可以由葫蘆科黃瓜屬植物例如甜瓜雜交改良。
相關文獻
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1986.中國植物志.73卷第1分冊.P.203;
陳漢斌,鄭亦津,李法曾主編.山東植物志(下),青島出版社,1997:1248,圖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