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廣東絲瓜(2張)
中文名 廣東絲瓜(蔬菜通稱)
別名 稜角絲瓜(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奧絲瓜(中華本草)
學名 Luffa acutangula (Linn.) Roxb.
科學分類(恩格勒系統,1964)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葫蘆目(Cucurbitales)
葫蘆科(Cucurbitaceae)
絲瓜屬(Luffa)
簡要介紹:一年生草質攀援藤本。莖葉花被茸毛。莖須粗壯,具棱。葉掌狀或近園形有淺裂。雌雄異花同株,花冠黃色。雄花為總狀花序,雌花單生。瓠果。果實圓柱狀或棍棒狀,長15~30厘米,表皮綠色有皺紋,具8-10棱和溝。種子卵形,黑色。花果期:夏秋季。
我國南部多栽培,北部各省少見。世界其它熱帶地區也有栽培。
果嫩時作菜蔬,成熟後網狀纖維即絲瓜絡藥用,能通經絡。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質攀援藤本;莖稍粗壯,具明顯的稜角,被短柔毛。卷鬚粗壯,下部具棱,常3歧,有短柔毛。葉柄粗壯,棱上具柔毛,長8-12厘米;葉片近圓形,膜質,長、寬均為15-20厘米,常為5-7淺裂,中間裂片寬三角形,稍長,其餘的裂片不等大,基部裂片最小,頂端急尖或漸尖,邊緣疏生鋸齒,基部彎缺近圓形,深2-2.5厘米,寬1-2厘米,上面深綠色,粗糙,下面蒼綠色,兩面脈上有短柔毛。雌雄同株;通常17-20朵花生於總梗頂端,呈總狀花序,總花梗長10-15厘米,花梗長1-4厘米,有白色短柔毛;花萼筒鐘形,長0.5-0.8厘米,徑約1厘米,外面有短柔毛,裂片披針形,長0.4-0.6厘米,寬0.2-0.3厘米
廣東絲瓜(圖1)
,頂端漸尖,稍向外反折,裡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具1脈,基部有3個明顯的瘤狀凸起;花冠黃色,輻狀,裂片倒心形,長1.5-2.5厘米,寬1-2厘米,頂端凹陷,兩面近無毛,外面具3條隆起脈,脈上有短柔毛;雄蕊3,離生,1枚1室,2枚2室,花絲長4-5毫米,基部有髯毛,花葯有短柔毛,藥室2回折曲。雌花:單生,與雄花序生於同一葉腋;子房棍棒狀,具10條縱棱,花柱粗而短,柱頭3,膨大,2裂。果實圓柱狀或棍棒狀,具8-10條縱向的銳棱和溝,沒有瘤狀凸起,無毛,長15-30厘米,徑6-10厘米。種子卵形,黑色,有網狀紋飾,無狹翼狀邊緣,基部2淺裂,長11-12毫米,寬7-8毫米,厚約1.5毫米。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
我國南部多栽培,北部各省少見。世界其他熱帶地區也有栽培。
栽培技術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氣候,耐高溫、高濕,忌低溫。對土壤適應性廣,宜選擇土層深厚、潮濕、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不宜瘠薄的土壤。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直播法:3-4月,整地作畦,寬約3m。種子經浸種催芽,於畦面兩邊播種2行。株距35cm,開穴,每穴播3粒種子,1hm2約需種子300-450g。育苗移栽法:2-3月,在保溫苗床上,用營養缽育苗當瓜苗長出2-3片真葉時,即可移植。栽植密度同直播。
田間管理
苗期,每星期追肥1次。結果期,每採收1-2次,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糞尿和複合肥為主。整個
生長期,經常進行中耕除草、培壟。適時進行人工引蔓、綁蔓,以輔助其上架或上棚,棚架高2m。上棚前的側蔓均摘除,上棚後的側蔓一般不再摘除。盛果期,摘除過密的老黃葉和多餘的雄花,把擱在架上或被卷鬚纏繞的邊幼瓜調整垂掛在棚內生長,摘除畸形瓜。
病蟲防治
霜霉病,為害葉子。發病始期噴40%已磷鋁300倍液或1:1:200波爾多液,交替噴灑,隔7-10d噴1次,連續3-4次。白粉病,國害葉子。發病始期噴50%托布津800倍液或25%粉銹寧4000倍液,隔10d1次,連續噴3-4次。黃守瓜蟲,成蟲為害葉子,幼蟲為害根。還有瓜蚜,為害嫩莖和葉子。
1、主要病害
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灰霉病。
抽蔓後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灰霉病、枯萎病、細菌性角斑病。
2、主要蟲害
苗期主要蟲害有:蚜蟲、地老虎、潛葉蠅等。
抽蔓後主要病害有:潛葉蠅、地老虎、白粉虱、瓜實蠅、棉鈴蟲、蟎蟲。
3、防治原則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控制原則。
4、農業防治
針對主要病蟲害控制對象,選用高抗多抗的品種:實行嚴格的輪作制度,與非瓜類作物輪作3年以上,有條件地區實行水旱輪作;深溝高畦,復蓋地膜;培育壯苗,提高抗逆性;根據土壤肥力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合理施化肥;清潔田園。
5、物理防治
復蓋銀灰色地膜可驅避蚜蟲;溫湯浸種殺死病菌。
6、生物防治
(1)天敵:積極保護和利用天敵,防治病蟲害。
(2)生物藥劑:多採用植物源農藥如藜蘆鹼、苦參鹼、印楝素等和生物源農藥如農用鏈黴素、新植黴素、BT粉、阿維菌素等防治病蟲害。
7、主要病害藥劑防治
嚴格控制農藥用量和安全間隔期,主要病蟲害防治的選藥用藥技術見附表7。
8、不允許使用的高劇毒高殘留農藥
生產上不應使用殺蟲脒、氰化物、磷化鉛、六六六、滴滴涕、氯丹、甲胺磷、甲拌磷(3911)、對硫磷(1605)、內吸磷、甲基對硫磷(甲基1605)、蘇化203、殺螟磷、磷胺、異丙磷、三硫磷、氧化樂果、磷化鋅、克百威、水胺硫磷、久效磷、三氯殺蟎醇、涕滅威、滅多威、氟乙醯胺、有機汞製劑、砷製劑、西力生、賽力散、潰瘍淨、五氯酚鈉等和其它高劇毒、高殘留農藥。
主要病蟲害防治中一覽表
主要防治 對象 | 農藥名稱 | 使用方法 | 安全間隔期d |
猝倒病 | 72.2%普力克水劑 64%惡霉靈+50%代森錳鋅 72.2%霜霉威水劑 | 1500—2000倍噴霧 500倍噴霧 800倍噴霧 | 7 3 5 |
灰霉病 | 50%速克靈粉劑 2%武夷菌素水劑 1:1:200波爾多液 | 1500倍噴霧 100倍噴霧 —— | 7—10 2 |
霜霉病 | 克露粉劑 氟嗎·錳鋅粉劑 安克錳鋅粉劑 50%乙磷鋁錳鋅粉劑 | 2000—3000倍噴霧 2000—3000倍噴霧 2000—3000倍噴霧 500倍噴霧 | 7—10 7—10 7—10 5 |
枯萎病 | 50%枯萎立克+多菌靈粉劑 50%抗枯靈粉劑 72敵克松粉劑 | 500—600倍噴霧 600—800倍噴霧 2000—3000倍噴霧 | 5 5 7 |
細菌性角斑病 | 72%農用鏈素粉 72%新植黴素粉劑 1:1:200波爾多液 | 4000倍噴霧 4000倍噴霧 —— | 5 5 |
蚜蟲、白粉虱 | 5%吡蟲啉水劑 巴丹(10%吡蟲啉)水劑 薊蚜清(5%吡蟲啉)粉劑 | 1000—1500倍噴霧 2000—3000倍噴霧 600倍噴霧 | 7 7 5 |
蟎蟲、潛葉蠅 | 1%阿維菌素水劑 0.8%神劍水劑 | 2000—3000倍噴霧 1500—2000倍噴霧 | 7 7 |
瓜實蠅、棉鈴蟲 | 抑太保水劑 樂斯本水劑 2.5%溴氰菊酯乳油 | 1500—2000倍噴霧 800—1000倍噴霧 2000—3000倍噴霧 | 7 5 7—10 |
地老虎 | 50%辛硫磷乳油 90%敵百蟲乳油 | 2000—3000倍噴霧 800—1000倍噴霧 | 7—10 7 |
主要價值
食用方法
把突出的稜角削去,切成片,炒好肉片後放入絲瓜,翻幾下就起鍋,絲瓜又脆又香(用這個方法可以配多種肉類,如牛肉、雞片、魚片、魷魚片等);
把突出的稜角削去,切成約2公分厚的圓段,排在盤子裡,每段絲瓜上放一些蒜蓉、鹽、味素、花生油混成的糊,水燒開,大火蒸3分鐘即可;
切片,燒湯,注意最後放絲瓜。
注意:廣東絲瓜有一個後熟的過程,做好後看著是生的,吃到嘴裡剛剛好;如果看著熟透了,既變色了,透明了,吃起來就爛呼呼的,沒意思了。
套用價值
藥用價值
中藥名:絲瓜、絲瓜子、絲瓜根、絲瓜葉、絲瓜皮、絲瓜絡、絲瓜花、絲瓜蒂、絲瓜藤。
中藥名 | 藥用部位 | 性味 | 功效 |
絲瓜 | 植物的鮮嫩果實,或霜後乾枯的老熟果實(天骷髏) | 味甘 ,性涼 | 清熱化痰 ,涼血解毒 |
絲瓜子 | 植物的種子 | 味苦 ,性寒 | 清熱 , 利水 , 通便 , 驅蟲 |
絲瓜根 | 植物的根 | 味甘 , 微苦 ,性寒 | 活血通絡 , 清熱解毒 |
絲瓜葉 | 植物的葉片 | 味苦 ,性微寒 | 清熱解毒 , 止血 ,祛暑 |
絲瓜皮 | 植物的的果皮 | 味甘 ,性涼 | 清熱解毒 |
絲瓜絡 | 植物成熟果實的, 維管束 | 味苦 ,性涼 | 通經活絡 ,解毒消腫 |
絲瓜花 | 植物的的花 | 味甘 , 微苦 ,性寒 | 清熱解毒 , 化痰止咳 |
絲瓜蒂 | 植物的, 瓜蒂 | 味苦 ,性微寒 | 清熱解毒 ,化痰定驚 |
絲瓜藤 | 植物的莖 | 味苦 ,性微寒 | 舒筋活血,止咳化痰,解毒殺蟲 |
註:藥性詳述,見相應百科詞條。
其他用途
果嫩時作菜蔬;成熟後網狀纖維即絲瓜絡除藥用外,可代替海綿用作洗刷灶具及家具。
廣東絲瓜(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