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雲笈七籤》以《道德部》為第一部,《道教義樞》以《道德義》為明宗第一義,《玄綱論》則是以“道德”為道教綱要。其實,道教對道德的高度重視,早在太上顯化之時就已奠定,太上老子就是以道德二篇來垂教的。尊道貴德的教義也源自《道德經》道生德育的論說,並說:“”。
道德信仰
道教之所以尊道,因為“道”是道教徒信仰的主體,道教的全部信仰和修行都是以“道”為核心的,概括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其一,“道”是生化宇宙萬物的原動力,造化之根。其二,“道”是神明之本,由三元之氣化為三清,聚形為太上老君。其三,“道”有最偉大的德行,它以虛無為體、清靜為宗、柔弱為用,無為不爭。其四,“道”真常永恆、無生無滅,無時不在,無處不有,長存於天地間。“道”的偉大和神聖之處,可說是無處不能體現。由於前文《教理綜述》中已有敘述,遂不再細說。總之,由於“道”的偉大和神聖,所以道教尊道為最高信仰,並教導人們學道、修道、行道、弘道。
道的尊高和偉大,其最高體現就是“德”,道造化萬物由德來蓄養,神明可敬也是因為有最高尚的德行。所以,道教尊道貴德。對道與德闡釋,《道教義樞·道德義》這樣說:“道德一體,而具二義,一而不二,二而不一”。也就是說,道和德本來就是一個整體,因為道是由德來體現的,在理義中又有差異,是可分又不能分,但又不能合而稱為道。因為德不是造化之根,神明之本。但人們信道修道,必須以“德”為根。
精神意義
從上述闡釋中我們可以知道,有道者必具有高尚的德性,有了高尚的德性才可得道。所以,修道應以德為基。對於廣大信道務道之士來說,修道的先決條件就是立德,立德就要在日常中不斷積累功德。其關鍵在提高自我修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在內在的修持上和外在行為中努力按照“道”的法則去做。清靜寡慾、柔弱不爭、胸懷寬容。不尚名、不尚利、不自貴、不自譽、不妒嫉、不妄語,不溺於音色美食。樂人之吉,愍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窮。施恩不求報,不殺生以自娛,濟世利人,慈心於物,正信誠實。與大道同心。如此修行,則德累而基立,基立則可修道而成真,得道而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