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道教詞語]

修仙[道教詞語]
修仙[道教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修仙一般指通過某種途徑鍛鍊自我,不斷改造自我而成仙的過程。其目的是為了達到自身強大,長生不老之術。多見於網路小說,有修道,修真,修魔之區別,成仙有鬼仙,人仙,神仙,散仙,地仙,天仙之分類。該詞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年輕人對道教典籍的興趣和關於人類進化,史前文明,更高等生命體的猜測。

基本信息

修仙概念

拼音:

修仙xiūxiān

釋義:

或以煉丹服藥,或以安神養性,或以煉天悟道,以求達到自身強大,長生不老之術。

修仙分類

玉列九階緣修真

問世間誰人無憂,唯神仙逍遙無憂。大羅金仙居於大羅天,不老不死永生不滅,仙境極樂無所憂愁。紅塵凡人居於地界,順生應死繁衍不息,得失苦樂情慾交熾。對修仙者而言,世間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在時間長河中不過轉眼雲煙,只有飛升紫府位列仙班,才是永恆的追求。“道”無形無象,而又生育天地萬物。“道”在人和萬物中的顯現就是“德”。故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散則為氣,聚則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聞道有先後,德道有高低,道家言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扶身正大見吾不拜有何妨。神仙只有對道的理解深淺之分,而沒有等級地位之別,皆濟世度人為宗旨。不過修仙長生是奪造化之能的逆天舉動,會受到天劫的制衡考驗,飛升之路極為崎嶇難行。

天劫是自然界對強橫生命的一種制約,只有經歷過天劫的洗禮蛻變,才能煉就神體超然物外,渡不過者則化為劫灰重歸天地本源。早期的修仙者並沒有這種煩惱,生命不到一定年限,天劫並不會降臨。但當修仙功法不斷完善,有效的修煉法門大量普及,長生變得輕而易舉後,如何抵禦天劫就成了莜關修仙者生死的頭等大事。修煉,成為絕大部分修仙者的主要日常事務。

為了飛升天界或抗劫保命,無論正邪旁門都極為重視修煉。正道偏重內煉自身精元,旁門喜好藉助自然能量,邪派流行採補奪元煉魂,各派修煉的方式途徑不同,但飛升上界都需要經歷各種天劫考驗。浩瀚天威是檢驗修仙者修煉成果的試金石,即使藉助法寶主動捨棄肉身“兵解”逃脫,遲早還是要重新面對考驗。修仙者修煉之法門,主要由“緣”與“學”組成:

“修仙之緣”由天緣、地緣、人緣三法組成,天緣取象於天,望氣觀星,取日月精,餐紫霞服玉露,合天之德。地緣則要講究:法、侶、財、地。其中“地”字最是關鍵,要以北斗之氣尋地眼所在,具一方靈氣,順地之道。人緣一要自身為不世仙才,二要天人合一,心境無礙。所以修仙者之人應具有大毅力、大志願、大勇氣,經多年苦修方能有成。

修仙修仙

《鍾呂傳道集》論"仙有五等"

鍾曰:“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鬼仙不離於鬼,人仙不離於人,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天仙不離於天。”呂曰:“所謂鬼仙者,何也?”鍾曰:“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陰中超脫,神象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呂曰:“是此鬼仙,行何術、用何功而致如此?”鍾曰:“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於速成。形如搞木,心若死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以其一志陰靈不散,故曰鬼仙。雖曰仙,其實鬼也。古今崇釋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誠可笑也。”呂曰:“所謂人仙者,何也。”鍾曰:“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呂曰:“是此人仙,何術、何功而致如此?”鍾曰;“修持之人,始也或聞大道。孽重福薄,一切魔難而改初心,止於小成。雲法有功,終身不能改移,四時不能變換。如絕五味者,豈知有六氣,忘七情者,豈知有十戒。行漱咽者,哈吐納之為錯。著採補者,笑清靜以為愚。好即物以奪天地之氣者,不肯休糧。好存想而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導引。孤坐閉息,安知有自然。屈體勞形,不識於無為。采陰、取婦人之氣,與縮金龜者不同。養陽、食女子之乳,與煉丹者不同。以類推究,不一可勝數。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於大道,止於大道中一法一術功成安樂延年而已,放曰人仙。更有一等,而悅於須臾,厭於持久,用功不謹,錯時亂日,反成疾病,而不得延年者,世亦多矣。”呂曰:“所謂地仙者,何也?”鍾曰:“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呂曰:“地仙如何下手?”鍾曰:“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數。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時刻。先要識龍虎,次要配坎離。辨水源清濁,分氣候早晚。收真一,察二儀,列三才,分四象,別五運,定六氣,聚七寶,序八卦,行九洲。五行顛倒,氣傳於母而液行夫婦也。三田反覆,燒成丹藥,永鎮壓下田,鍊形住世而得長生不死,以作陸地神仙,故曰地仙。”呂曰:“所謂神仙者,何也?”鍾曰:“神仙者,以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煉頂。玉液還丹,鍊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功滿忘形,胎仙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升仙,超凡入聖。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呂曰:“所謂天仙者,何也?”鍾曰:“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神仙。地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既為天仙,若以厭居洞天,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官官升遷,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神仙品次

道教認為修道有先後之序,成仙有高下之分,所以道教神仙亦有品位層次之分。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就將神仙分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並稱:“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凶,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晉葛洪《抱朴子內篇.論仙》引《仙經》將神仙分為三等:天仙、地仙、屍解仙。稱:“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又把神仙分為七階:玉清、上清、太極、太清、九宮、洞天、太陰。而北周的《無上密要》則從得道成仙的層次出發,將神仙分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宮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極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其中“得鬼官道人”為人死後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後也有升仙的希望與機遇,從而說明南北朝時已有“鬼仙”的說法。唐時的《天隱子》又將神仙分為五類,稱:在人稱人仙,在地稱地仙,在天稱天仙,在水稱水仙,能神通變化者稱神仙。宋張君房《雲笈七籤`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條目中則將神仙分為九品,稱:“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聖,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靈仙、至仙。真、聖之號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靈、至為次第。這與《太真科》的分類方法大致相同。總之,關於仙品的分類方法很多,後來《仙術秘庫》對其加以歸納總結,稱“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礎。

一.天仙品位亦稱“仙人”、“飛仙”、“大羅金仙”。指居於天府、能舉行飛升的神仙。《天仙品》:“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云飛仙”《抱撲子內篇、論仙》與《仙術秘庫》均其列為第一等。《墉城集仙錄》將升天之仙分為九等: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飛天真人、第五靈仙、第六真人、第七靈人、第八飛仙、第九仙人。若從修煉角度上看,天仙為修證之最上一成,修煉之最上乘。丹道中所指的“煉虛合道”的大成境界。屆時神光普照,化身萬千;一得永得,一證永證,神通恢闊,法力無邊。天地閉時而不同閉;天地開時,開闢度人。

二.神仙品位亦稱“仙人”、“真人”,統稱“仙真”。指長生不死、修煉得道的人。道經曰:“鍊形為氣,名曰真人。”“得本元氣,故曰鍊形為氣,正性無偽,故曰真人。” 莊子曰:“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登高不憟,入水不濡,入活不熱“,”“不知悅生,不知惡死”,“其寢不夢,其覺不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淮南子曰:“莫生莫死,莫虛莫盈,是謂真人。”從修煉角度上看,神仙為修煉之上成。丹道上講為煉神還虛的乳哺階段。此時鍊形化炁,胎仙自化,陽神已成,脫質升舉。即運用大周天之火候,以炁合神,神炁為一,心無生滅,息無出入。重濁之形,化為輕清之炁;純陽之體,盡為神通萬化。屆時體變純陽,陽神已成,具有神通萬化之功能。

三.地仙品位道教仙人譜系的一種,為無神通力之仙。據《天隱子》記載,在地為地仙。《仙經》云:中士游於名山,謂之地仙。地仙在道教神仙譜系中屬於中等仙人。據《仙術秘庫》載,地仙有神仙之才,無神仙之分。得長生不死,而作陸地游閒之仙,為仙品中之中乘。《秘要經》認為:“立三百善功,可得存為地仙,居五嶽洞府之中。”從修煉角度上看,地仙為修煉之中成。丹道上講指完成煉炁化神的胎養階段。此時能夠在長壽的基礎上證到長生,但是尚無神通變化可言,因而只能在地上行走。此時仍有呼吸和飲食,形質未能全部化為輕清。但修煉至此,容光煥發,步履輕疾,壽増無量。

四.人仙品位道教仙人譜系的一種,為形體堅固、長生住世的人。《鍾呂傳道集》:“人仙者五仙之下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無行之氣,誤交誤合,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又稱:“修持之人,始也或聞大道,業重福薄,一切魔難,遂改初心,止於小成,行法有功,終身不能改移,四時不能變換。如絕五味者,其知有六氣;忘七情者,豈知有十戒;行漱咽者,貽吐納之訓錯;著採補者,笑清靜以為愚;好即物以奪天地之氣者,不肯休糧;好存想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導引;孤坐閉息,安知有自然;屈體勞形,不識於無為;采陰取婦人之氣,與縮金龜者,不同;養陽食女子之乳,與煉丹者不同。以類推究,不可勝數,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於大道,止於大道中一法一術,功成安樂延年而已,故曰人仙。”《金丹真傳`序》曰:“補完氣血,復成乾體,復得外藥,結成內丹,此人仙也。”《武術匯宗》:“有從下關用功者,不使真氣泄於陽關,保守元氣,鎮守下田,不悟移鼎換爐之法,而安長生不老之果,或延壽於數百年,或延壽於數千年,久而不死,謂之人仙。”從修煉角度上看,人仙為修煉之下成。丹道上講指煉精化炁的築基階段。此時修煉之人,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恆久有成,可以延年益壽,返老還童,肉體堅固,長壽不老。其方法有:絕谷、忘情、納津、吐納、持靜、持戒、存想、采日精月華、導引、閉息、自然、無為等功法,若能信心苦志,堅守不移,足可保命固形,安樂延年,但有形之軀最終必壞。

五.鬼仙品位又稱“靈鬼”。指修道者未能煉至純陽,死後出陰神,乃為鬼仙。《鍾呂傳道集》:“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陰中超脫,神像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雖不人輪迴,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奪舌而已。”又稱:“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紫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以其一志陰靈不散,故曰鬼仙,雖曰仙,其實鬼也。”《武術匯宗》:“一味閉目寂坐,冥心寂照,則靜中尋靜,悟人頑空寂滅矣.而未滅盡定,只煉得一個強定之陰神,到氣盡時,陰神一出.便為靈鬼,謂之鬼仙。”從修煉角度上看,鬼仙為修煉之最下乘。丹道上講指僅僅限於基礎的性功修煉階段。修證之時.身如槁木.心同死灰,神意內守,悟人頑空。到撒手了結之時,定中能出陰神,陰神屬於清靈之鬼,而非純陽之仙。在修煉之時,有人年事已高,肉體衰朽,或者環境困難,無從保障,今生修成已無望,乃用此法,可出陰神,以為下輩子繼續修證.同樣屬乾鬼仙。此法有:投胎、奪舍、借屍、轉世等。

求仙七弊

一,不知性形關係以守形全性;二,對仙道信心不足;三,“強以存亡為一體,繆以道識為悟真,雲形體以敗散為期;四,貪求名利,悅色耽聲;五,有慕仙之名無契真之實;六,汲汲於爐火,孜孜於草木,全務金丹而棄修性之本;七,雖“身棲道流”,卻“心溺塵境”,外邀清譽之名,內蓄奸回之計。見《神仙可學論》去此七弊,而以“至靜為宗,精思為用,齋戒為務,慈惠為先”,則證仙有望。

修仙三訣

三訣

仙境不同的人根據起自身的體質選擇不同的口訣。有意宗,有氣宗,有本宗。而意宗者,大抵為天帝所修也;氣者天神所煉也;本者,縱天兵所煉。

典故

蓮蓬選擇對他來說較為困難的氣宗。

歷盡磨難,九九歸一,終仙術大成。

天帝問他要什麼。蓮蓬應聲的答到,北斗七星里的一顆星。天帝大笑,封了蓮蓬為元帥,掌管天河。

當蓮蓬去天河時,卻發現浣紗女孩還是一如既往的在天河的彼岸洗紗,還是那樣的美麗。可卻在彼岸!

他化身一條在河裡游弋的魚,有時候會因為呼吸而在水面冒幾個小水泡,他沒有很大而且美麗的鱗片,也沒有大而亮的魚眼睛,但是他能看見明亮的水下世界,也能看見岸上的風景。

岸上的浣紗女子,閉上雙眼吻清風,一絲涼意讓她睜開迷人的雙眼,看水面細細漣漪泛微光,像魚兒的鱗片一樣閃亮。女子每天做著最簡單的事情,就是不停的浣紗,每次他在河邊靜坐,心思就凝聚在漣漪里,漣漪里有陽光的明亮,也有魚兒的歡暢,那遙遠的回憶。

不管是人間還是天庭蓮蓬都做著同一個遙遠的夢。距離似遠卻近,似近卻遠。

直到嫦娥的出現,才做了另一個夢。........(伯常)

辨析

無修仙三訣,此乃無名人士臆想而已。可當一看,不可當真。

修仙之法

方法

1。服藥煉器,濟世度人。古代有很多方士在深山中煉丹煉器,據說煉成後服之可以成仙。據說淮南王家中雞犬都能升天,就是這個原因。

2。修煉內丹。類似於氣功,通過打坐鍊氣等方法,據說可以成仙。呂洞賓等屬此類。

3。研究哲學。通曉天地造化之理,自然成了神仙。例如寫道德經的老聃。

修仙修仙

4。殺身成仁,建功立業。為國捐軀的忠義之人,如關羽,岳飛等

5。修煉精神境界,靜坐觀想,智慧圓滿。知天地變化之深機,曉宇宙造化之玄妙,天地都來一眼中,方登堂入室。以至天人合一。

6。相山鑿洞,根據風水選擇修煉之地,以為可吸取山中靈氣,突破凡人之軀,對精神與肉體馭到自我控制,達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境界!

7.積累功德,普渡眾生。內絕世緣,外積陰騭,無怪無奇,是真秘密。天地有乃司過之神,欲求天仙者,當立三千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一日三善,視善,語善,行善

辨析

道家典籍中修仙之法眾多,強身健體,個人愛好亦可(無人引導,不能亂練),萬不可沉迷上當,迷信此類。

學仙困境

無人領導改革

一個宗教盛行久了以後,必然會產生一些糟粕與包袱,所以常常必須注入新血輪或加以改革,才能使它適應時代而歷久而彌新,也使它的理論及傳教方式,愈來愈完善。舉例而言,佛教由創立於印度,而能成為今日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實是不斷的攝取別人的長處以為己有。小乘的佛教倡無常、苦、空、無我,是以出世為主的宗教;到了大乘,傳入中國後,受到中土文化影響,大量吸收魏晉玄學的道體論思想,開始轉變而主張常、樂、我、淨。到了唐代,又轉而為崇壇好祀的密宗,深入於凡民求財治病的平常生活中。到了民國後,西風東漸,傳統社會產生了極大的變化;佛教的太虛法師便在民國二年,大力倡導佛教革命,從教義、組織、財產等方面著手,主張人間佛教,擺脫了佛教只重出世(死人)的宗教,轉而為活人的宗教。這些轉變雖逐漸使得佛教成為非佛教的佛教,在當時也都招來了強大的反對與爭鬥,但卻使佛教因此而能生存下去。太虛的佛教革命,對佛教的貢獻不可謂不大。

太虛生於清光緒十五年(1890)十二月,十六歲出家。在清末民初時,當時的社會巨變,西洋風潮大量湧入,達爾文進化論盛行,太虛學佛之餘,深感社會民俗的巨變,也領悟到佛教改革的必要。清末之時,太虛即常與革命黨人相往來,民國成立後,太虛便主張佛教革命,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太虛於上海八指頭陀追悼會上倡導:

「佛教宜革命有三:一組織革命,二財產革命,三學理革命。」但這樣的主張,卻被當時的《佛學叢報》醜詆為妄人邪說,視之為陷害釋迦牟尼的提婆達多;文云: 「太虛和尚演說:佛教宜革命有三:一組織革命,二財產革命,三學理革命。……本報按:佛教革命之名詞,發現不久,度亦妄人之邪說耳!若大庭廣眾之間,明目張胆,放言高論,則未免肆無忌憚矣!然即如某僧演說,佛教宜革命有三,亦唯第二條財產問題,尚有討論之餘地。若第三條之牽涉學理,竊恐非自命新佛之提婆達多從地獄復起不可!至第一條之組織革命四字,則不但無理由之可言,且並邏輯亦不可解矣!」

太虛的改革主張,雖然一開始即遭受到來自佛徒自身的攻擊,但太虛依然不變初衷,陸續於《佛教月報》發表《致私篇》、《宇宙真相》、《無神論》等文章,否定造物主,也否定靈魂說,以為「無神即無造物主,亦無靈魂,而一切皆以無為究竟者也。」 太虛將佛教看做是無神論之宗教,而「無為」一詞,用的更是道家語。可以看出在教義的解說上,太虛和傳統說法是有所差別的。太虛更在民國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撰《整理僧伽制度》,所建立的佛教組織架構,頗類似西方天主教組織模式,主張政教分離,「分教所、教團、教籍、教產、教規,分別為之議制度,實行集產制。」 並撰《人乘正法論》將佛教的五戒十善做為在家信眾的道德規範,擬以此深入民間,改良社會。逐漸把佛教出世間變成世間化。民國九年(一九二0年)二月,太虛創辦的《海潮音》雜誌創刊號開始發行;《海潮音》雜誌為佛教的重要刊物,太虛利用它來倡導自己的改革主張,曾用本名或筆名在此刊及不同的刊物上發表文章。太虛本人培養出不少學生,其學生也感染了太虛的革命熱忱,為了要達到改革佛教的目的,不斷和當時廣大守舊僧眾相鬥,其間不惜語出偏激之言。在太虛所轄的佛化新青年會發動激烈的改革運動時,曾對印光等類的傳統僧人,散發傳單,予以攻擊,並稱印光為「第一魔王」。

太虛學生寧達蘊、張宗載等佛化新青年會將印光、諦閒說成是大魔王;太虛的學生大醒稱印光、諦閒是「豬頭長老」,稱王一亭、黃涵老為「蛆蟲居士」;用詞都是極為苛虐,令人驚心動魄。我們由印光信中所說「其傳單有三數千言」,且太虛弟子將印光等僧人稱為「魔王」、「豬頭」,可以想像彼時佛教改革派攻擊傳統僧人的激烈情形。這種情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小乘蛻變成大乘時,傳統的小乘佛教和改革的大乘佛徒間激烈的論辯,交相攻擊,甚至殺戮等情形。其後雖然大乘勝了,然而小乘的教義教理依舊被吸收,並保留了下來,小乘、大乘由矛盾對立,而終歸於統一。同樣的道理,現代化的改革派佛教雖然隨著時局的變改,而取得了勝利,但以印光為代表的保守派勢力,他們所堅持的傳統修持法門,尤其是專心於念佛等簡單易懂的往生淨土法門,也被現代佛教所吸收並宏揚。 上面詳述太虛的佛教革命,主要的是用來看出一個宗教的改革歷程是艱辛困苦的,但卻又是不得不如此。 反觀道教,道教主張「我命在我不在天」,認為有生不必有死,以一己之力,與天爭勝,追求永生。據《史記.封禪書》所載,求仙之說戰國時已盛行。自周迄今,其間較大的改革有東漢張陵的五斗米道、北魏寇謙之改良了科儀、金(宋)時王重陽創全真道;這些變革都不如佛教的大。而自南宋以下,近八百年來,並無新的重大改革出現。尤其民國以後,整個社會思潮及社會形態,在西方的衝擊下,已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中西新舊各種宗教紛陳並起,道教並無調整自己的腳步來適應它,也沒有完密的教團組織、布道方式,無法和其它的宗教相抗爭,因而逐漸喪失了它的信眾,而走向式微。道教的式微和沒有有力的人士領導道教改革有關;底下再略舉數項,論述其主要式微原因於下:

重術輕學

重術輕學,信徒的素質難以提升

道士,要他演述科儀,可以長達三天三夜;但要他講經說法,則難以啟口,也難以維持半個小時。「學」與「術」嚴重失調。今日在台灣許多宮廟的住持,不僅看不懂道經,甚至誤把佛經當道經來誦念。宮廟的住持及信眾,普遍存在素質低落的問題。這種現象的形成,雖然原因很多,但是道廟重「術」不重嘉言錄》,一九八二年四月基隆十方大覺寺印贈等書,《印光法師文鈔》是收集印光文鈔最全的書,後來台中蓮社亦予出版,而不收錄此信,殆出自於為賢者諱的心態。印光受到太虛學生的攻擊,不止一次,印順《太虛大師年譜》民國十八年條云:「時印老(五月二十九日)《復某居士書》,痛斥大愚。」可見除佛化青年會的傳單外,太虛剃度的弟子大愚也撰文攻擊過印光。

「學」,則是主要原因之一

「術」是指科儀、風水、占卜、命相。「學」是指對經書道理的闡揚。台灣及東南亞一帶的華人社會,非常重視俗稱「山」、「醫」、「命」、「相」、「卜」等五術。山(仙道),指靜坐、鍊氣、養生、藥餌、靈修等。醫(醫療),指針灸、方劑、推拿、食療、心靈治療等。命(算命),指紫微斗數、八字、四柱等。相(勘察),指手相、面相、骨相、名相(姓名學)、墓相(陰宅)、宅相(陽宅)、風水勘輿等。卜(卜卦),指易占、六壬、太乙神術等占卜術。這些流傳久遠的術數之說,自有它存在的價值,唯過度重視「術法」科儀,而不從哲理著手配合來論述,易使人誣指為迷信。「術」須有「學」來做領導、介紹,才不致流於庸俗低劣,且術越深,修持應越高,才不會以術為惡。「學」是指經書中的哲理要義。道經中不乏好的經典,有些談論義理,如《道德經》、《南華經》、《黃帝陰符經》、《太平經》、《周易參同契》、《抱朴子》、《清靜經》、《悟真篇》等等,有些涉及民俗如《北斗經》、《南斗經》、《老子守庚申求長生經》、《受生經》、《玉曆至寶鈔》、《玉匣記》等等,這些均必須有人來加以簡擇,以古籍今譯的方式,將其義理及其對後世民俗的影響,介紹給世人。 今日道教的術法太過,而學理的認知則普遍受到忽略,造成了信眾的素質難以提升。

三、缺乏教團組織,傳教無方,無認同感

今日世界的宗教,如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甚至台灣的佛教、新興宗教等,大都有定期聚會(或經常聚會),有教團組織、傳道方式。但相對的,道教徒則是一盤散沙,平時各人拜各人的神,並無定期聚會,各宮廟也互不相屬,無人講經傳道。拜媽祖的,自認是媽祖信徒;拜關公的,是關公信徒;對道教神只毫無概念,對道教也無認同感,甚至不認為自己是道教徒;有的更刻意去攀緣佛教,弄成道廟由和尚住持,而成了非佛非道的怪現象。所以在台灣雖然有不少香火鼎盛的宮廟,但卻因各自為政,無認同感,而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缺乏講經布道者

宮廟的住持及道士,終其一生,大都以科儀術數為職志,能講經說法者極少,也無定期公開的講經活動。台灣無線的電視台甚多,定時播出佛教講經節目的,有六七個,甚至有許多電視台是整日播放佛教節目的。佛教有自己傳道的專用電視台。除電視台外,擴播電台亦有佛教講經節目。相對的,在電視台或播音電台方面,幾乎全看不到道教的講經節目。如此傳道,如何能得信眾?而在培養人才上,雖有一間小規模的木柵道教學院,也一直沒培養出能講經傳道的人才。一個缺乏主動向民眾傳道的宗教,在起跑點上已輸了一大截。不培訓說經人才,不重視說經人才,將使道教在年青一代的信徒中迅速流失。老乾而無新枝,其後果可想而知。

五、修持法門過於雜散,未加整理

在世界各宗教中,常將信徒分為「聖」與「凡」二者。一般的民眾為「凡」,經過特定的宗教修持法門後,才能轉「凡」而為「聖」。「修持」在宗教活動中,占著極大的分量。以道教來說,悟道者為聖,未悟道者為凡。凡夫為凡,神仙為聖。一般民眾,未加修持為凡;對社會人民有貢獻死後成「神」,及由積善並加修持而來的「仙」,皆屬「聖」。由凡入聖,須以修持(修煉)為橋樑。 道教由於流傳久遠,所以派別眾多,修煉法門各異。正一重符籙,上清重存思,外丹主黃白,內丹煉精氣神,房中重男女和調;此外,禱祀、召遣、藥餌、避谷、食氣、守一、清靜無為等等法門不一而足。在今日好簡惡繁的功利社會中,須有人來簡化其修持次第,循序誘導。道教的眾多法門,如無人來加以綜匯整理,初學者將難以入手,也無法吸引信眾。

六、過度的包容,喪失了自己

兼容並蓄,本來是一種美德,也應是成功的條件之一;由於道教有寬廣的包容性,所以在中土,雖有宗教爭執,卻不會產生宗教戰爭。而爭執的結果,則是逐漸走向融合。但過度的包容,卻反而使優點變成了缺點,喪失了自己的特色,而成為失敗的主因。自宋以下,長期來大量混佛入道的結果,造成了今日的民眾不能區分佛教與道教,以為拜佛即是信道。這種情形不僅在台灣如此,在海外的華人社會也如此。筆者今年三月初曾到新加坡開會,道教界的李至旺道長告訴筆者說新加坡有的道廟甚至將印度神及回教神一起設在廟中來拜,但這種看似宗教融合、民族共存的寛大胸懷,不僅得不到認同,反而招來了印度教徒、回教徒的抗議,認為褻瀆了他們的神只。這個例子說明了過度的包容,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包容並非壞事,但必須有選擇性,也不能僅從包容對方神只入手而已,而是須從哲學義理、科儀、傳教方式等多方面上著手,用包容來將對方長處攝取為己有,如此才能得蒙其利。道教包容,促成了佛、道的融合,但過度的包容,也讓道教喪失了自己。舉例而言,由於明末《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小說的倡導,於是道教將觀音、錠光佛、文殊等神吸收為己神,同屬玉帝所轄。但因給予過高的地位,這樣的做法,反而造成佛、道不分的後果。相對的,佛教雖也吸收道教的神只,如關公在道教的階位是帝君,然而佛教卻把他說成是受智顗渡化的神而已,階位僅是佛教的護法神,地位低下可知。道教將佛教的神置於高階,佛教將道教的神置於低階,於是相形之下,造成了佛在道上的誤導。

道教

修仙途徑

修仙是一個由平常的人變為超乎異常的仙真的過程。根據道教固有的形神觀,修仙必然對自身的形體與精神同樣地關注,因此道士們長期探尋的成仙之途都是沿著“形神俱妙,與道合真”的方向。不過歷代道教徒所側重的修仙之途不一,所嘗試過的具體方法更是難計其數。

修仙原理

擁有憑空操縱五行元素,善者為仙,惡為妖魔

人與其他生物的區別在於人的智慧及意識。仙人憑空操縱五行即是令五行應意識而動,那么無論有沒有仙,還是人是什麼,問題都在於意識是什麼了,關於意識的說法眾說紛紜。

實際上死人的意識在人肉身毀去以後還是以精神電波的形式存在著的。如此所謂的鬼魂就是人死後殘留的精神電波,在特定情況下可以對活人的精神波產生影響,令活人產生各種與“鬼魂”精神電波相符的幻象。電波足夠強大的還可以影響物質。光本身也是一種波,可以對一些電波產生影響,這應該就是鬼魂怕光的原因吧。

同樣的,人的精神電波足夠強大,並且掌握了運用精神波控制外界電流,再將電能轉化為其他能量的技巧就能做到憑空操縱五行,令五行應意識而動。或許古人有人通過修煉加強了自己的精神力真的成為過仙魔,仙人的傳說因此流傳。而人本身只是一個化合物與精神電波的結合體。

另外說一下,古人若真的有修煉成仙,那么修煉的法門很可能是當下流傳於世的氣功。道家分鍊氣與煉意,氣功似乎是依靠生物化學練體居多,若要修煉意識控物,應該是修元神比較好(御劍就是此類),要延年益壽的話道家氣功是不二選擇。當然練氣功只要學習古人方法即可,其中宗教思想信不信都可,什麼地方該取什麼地方該舍,我想讀者自己可以分辨的。

為這絕對不是簡單的將氣功理念和現代科學融合得到的理解,讀者自己查查道家氣功或者其他典籍,看看是不是和現代科學類似,其實道家傳授的就是古代的物理化學。

探索方式

服藥

練氣和導引

內丹

積累公德

不忘本

渡過災難

天災

注釋為亡靈超度的儀式之一,其要在憑法師的功力和法術地神奇功能,使亡靈經過水火的洗滌、冶煉,達到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升上天堂。

修仙修真雜學

煉丹、煉器、陣法、符錄、禁制

吞噬蒼穹

簡介

《吞噬蒼穹》是由靈石網路研發運營的全新概念3D修仙類MMORPG新作,不僅為玩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中即時打鬥的超強代入感遊戲體驗,還將創新玩法,人性化設計和中國仙俠文化風格的次世代畫面效果融合於一身,為玩家塑造了一個既浪漫唯美,又深邃激鬥的中國仙俠神話世界。

修仙修仙

介紹

《吞噬蒼穹》由全3D引擎,歷時三年精心研發而成,該產品在傳統修仙類網遊的玩法基礎上,革命性地加入了令人震撼的“飛行空戰體系”,前所未有的空中即時戰鬥體驗為玩家提供了超強的遊戲代入感。並且遊戲還圍繞“空對空”,“地對空”和“空對地”這些大跨度戰鬥模式,設計出了幾大系列的特色玩法,遊戲中的法器,符籙等體現仙俠文化特色的攻防道具更將為空中戰鬥增添無窮的遊戲樂趣。《吞噬蒼穹》以正統中華仙俠文化為背景,將創新遊戲玩法、人性化體驗設計與次世代畫面效果相結合,為玩家塑造了一個既浪漫唯美,又深邃激鬥的中國仙俠神話世界。

特色

《吞噬蒼穹》也是公司旗下首款全3D客戶端網遊。打造全球頂級網遊的夢想,秉承本土化原創風格、精工細作、玩法創新的研發理念,成功塑造了一款獨具匠心的次世代修仙類MMORPG作品,其3D引擎的完美技術呈現、細膩唯美的畫麵塑造、職業玩法、法寶設計、飛行空戰,每一處細節都力求為玩家呈現頂級品質的遊戲享受。

新概念空戰

修仙修仙

《吞噬蒼穹》除了擁有宏大的世界觀和忠實於修仙文化的角色成長系統,

最大特色當屬飛行空戰。藉助自主研發的頂級引擎的強大技術支撐,遊戲採用最新的實時算法,在伺服器端完整模擬了全3D環境,從而塑造了革新性的飛行空戰系統。玩家可以操作自己的角色,自由的在《吞噬蒼穹》的世界裡飛行、戰鬥,從而體驗玄幻飛仙的感覺。

仙門

太一玄真教:遠程、輸出、法系

強大的遠程攻擊能力,火屬性的爆發,以及冰屬性的控制。使得太一玄真教屹立不倒。

武器:法劍

梵音迦葉寺:近戰、肉盾、物理

堅定的佛之信念,練就金剛不壞之身。用身軀鑄成不朽的防線。抵擋萬千妖魔。梵音迦葉寺只

可創建男性角色。

武器:禪棍

天香雲夢閣:遠程、治療、法系

內心嚮往著自然便可驅使自然之力。起死回生,只因對生命的熱愛。天香雲夢閣只可創建女性

角色。

武器:法杖

八荒六合門:近戰、輸出、物理

自身蘊含著妖的血液,每一擊都有著無與倫比的力量,加上高強度的爆發,無一不體現出八荒

六合門的強大。

《吞噬蒼穹》修仙《吞噬蒼穹》修仙

武器:戰斧《》

修仙遊戲

簡介

遊戲類型:大型角色扮演類網路遊戲(MMORPG)

遊戲特徵:中文

遊戲簡稱:《仙途》

遊戲標籤:仙俠 修真 修仙

測試狀態:正式公測 2011-09-2

遊戲概述

由杭州雪狼精心研發、巨人網路傾力呈現的巨作《仙途》是一款2.5D的仙俠類MMORPG,並將於2011年下半年正式公測。遊戲以明朗、清新的畫風將玩家引入到盛世大唐的時代背景中,通過類型豐富的遊戲玩法、穩定平衡的競技系統、個性鮮明的人物塑造、原汁原味的文化承托,打造出修真網遊的巔峰之作。

遊戲說明

《仙途》是一款依託於修真體系設計的仙俠網遊大作,其修仙期、渡劫期、成仙期的設定有詳細的規定和法則。遊戲本身注重多樣性玩法,有“百種副本百樣玩法”之稱。

玩家在《仙途》中會感受到強烈的社交需求,由兄弟好友護法,在仇敵的隆隆仙法下渡劫飛升最為人所津津樂道。公測後的《仙途》將開放“九九八十一難”,成為繼“九大天劫”後又一核心玩法。

遊戲特色

人寵合體,幻獸變異,仙侶結緣;

翅膀養成,五級御劍,百級飛天;

兄弟護法,共抗雷劫,陽神成仙。

-----------------------------------------------------------

遊戲類型:角色扮演

遊戲特徵:中文

遊戲簡稱:修仙

測試狀態:正式內測 2009-05-23

遊戲概述

中華道教文化精髓,毫無疑問就是“修仙”。在《修仙》這款網頁遊戲中,融合五行八卦、修身煉丹、風水占卜、御劍飛行等道家核心文化,水墨畫風格的素雅界面,經典的蜀山、崑崙、通天三大流派,引人入勝的任務、優良的系統平衡,無不滲透著濃郁古樸的傳統文化氣息。古藤纏繞著枯枝的大樹、生生不息的土地、古老的房屋、古樸的洞天福地,每一處場景無一不顯現出《修仙》別樣的形態。

每一個玩家都扮演著一名修仙者。通過尋覓靈山福地、打通周身經脈、修煉各種法術和製造層出不窮的法寶來增加自身的能力,進而與其他玩家周鏇,使自己一步步脫穎而出成為仙人,甚至掌控整個遊戲世界的毀滅。

遊戲說明

《修仙》《修仙》

崑崙《修仙》以中華的傳統文化為基準元素,以道家的尋覓仙境,練劍修仙為主要遊戲模式。在這裡,你可以模擬道家修仙者提升境界,體驗仙俠的飄渺與靈動,也可閱讀三言二拍、四大名著等古典著作來提升自己的閱歷,還可通過押鏢運鏢來投資村莊,提升的財富度。

《修仙》這一經典題材在虛擬網路中吸引了絕大部分仙俠愛好者的目光。崑崙《修仙》是一款修真求道類的遊戲,此遊戲完全模擬了古時傳揚下來的五行之道為遊戲基礎屬性,經脈修煉、淬鍊飛劍等等系統更是讓玩家們完全融入到純粹的中國修真文化當。

遊戲特點

《修仙》不同於市面上火熱的三國策略類網頁遊戲,他主要以人物養成為主要特點,兼修內外功夫,經脈與本體來強化自身基礎,在強化自身基礎能力的同時,還可以選擇修煉煉丹型,劍術型,術數型人物,不同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擅長,千變萬化,你可以選擇做十步殺一人的劍俠,也可以做沉迷於紫砂朱汞的鍊金師,還可以做看透世間萬物的仙士。告別千篇一律,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體驗。

另:還有部分小說改編遊戲,如《凡人修仙傳》、《仙逆》、《星辰變》等

神魔仙界

簡介

遊戲類型:ARPG

遊戲特徵:中文

遊戲標籤:仙俠 修真 修仙

開發公司:廣州愛游

運營公司:兄弟玩網頁遊戲平台

測試狀態:正式公測 2012-5-25

遊戲特色

《神魔仙界》是2012年的網頁遊戲巨作,是一款備受期待的Q版角色扮演類頁游。以修真世界為背景,劇情風趣感人,寵物精緻華美,裝備技能絢麗,更有各種不同職業,進入官網新服試煉,隨你共同體驗攻略闖關副本等豐富多彩的玩法。

遊戲門派

羽化門

仙道門派之首,取“羽化飛升”之含義,創教祖師乃是太古時一位萬古巨頭。門派修習仙道功法,追求長生之道,逍遙天地間。

羽化門羽化門

黃泉宗

人魔之首,黃泉魔宗的宗旨是以魔入道,追求無拘無束,不被仙界法則束縛,只憑一己之力,逆轉天命。即使不被正道所接納,也不以為意。

黃泉宗黃泉宗

無極宮

妖門之首,與其他兩個門派不同,他們並非人類,而是仙界中草木獸禽等生靈修煉成的人形。先天體質特殊,一旦修成神通,能力極端強大。

無極宮無極宮

部分經典小說簡介

《浮生縈雲》

幸福悄悄等候,波瀾伺機而動。當一個脆弱的凡人要走入神與魔的世界時,她所面對的危險,遠比救下一個多情的魔鬼要艱難得多。他與她,在虛妄與執念間擺盪,穿梭於重重記憶的輪迴,一切一切,有如一杯甘醇誘心的美酒,一飲便醉了浮生。

《凡人修仙傳》

小說講述了一個普通的山村窮小子,偶然之下,跨入到一個江湖小門派,成了一名記名弟子。雖然資質平庸,但依靠自身努力和合理算計修煉成仙。

《仙逆》

講述的是一個平庸的少年,踏入仙途,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巔峰,憑一己之力,揚名修真界的故事。

《佛本是道》

乃封神體系古典仙俠的開山巨著,開創了“洪荒流”。

《霸決仙宇》

講述的是一個穿越到自己寫的小說中的世界的故事,並且不是原來的主角,而是一個連跑龍套都算不上的小角色,但通過他的不懈努力,終於戰勝原來主角,站到了世界之巔。

《絕世道蓮》

講述了一位天賦超絕的修士遭逢大劫導致丹田損毀,在這修真根基被毀的惡劣情況下一步步的逆天改命,創造了一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傳奇之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