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陀講寺

寶陀講寺

寶陀講寺坐落於普陀山北部的龍頭山麓,是普陀山第四大寺,是由普陀山重興之祖妙善大師發起興建的,占地八十九畝,於2011年佛誕日隆重開光。寶陀講寺耗資億元,是一座具有清式皇宮建築風格,體現佛教天台宗內涵和弘法講經功能的新興佛教寺廟。

基本信息

簡介

寶陀講寺寶陀講寺
寶陀講寺,興建於1999年11月6日,是普陀山第四大寺,採用北方明清宮廷式建築風格和南方古建築風格相結合。選址普陀山廬乾庵舊址,1999年11月6日奠基興建。建築規模與普濟寺相近,故又稱普陀山第四大寺。其中軸線主體建築為牌樓、鐘鼓樓、天王殿、大圓通殿、大講堂、大寶閣樓等,多採用北方明清宮廷式建築風格;東西兩側建築為方丈院、庫房、戒壇殿等,則採用南方古建築風格。寶陀講寺2010年6月將建成。

與普陀山三大寺不同,寶陀講寺的功能以講經弘法為主,其建築規模與普濟禪寺相當。寺院位於普陀山東北隅之龍頭山麓,占地面積88畝,建築面積23000平方米,總投資2個多億,主體採用清北方宮殿建築格局,整體體現了佛家的莊嚴、大氣,建築風格堪稱21世紀佛教寺院的經典之作。

建築結構

寶陀講寺

其中軸線主體建築為牌樓、鐘鼓樓、天王殿、大圓通殿、大講堂、大寶閣樓等,多採用北方明清宮廷式建築風格;東西兩側建築為方丈院、庫房、戒壇殿等,則採用南方古建築風格。

寶陀講寺寶陀講寺主要用於講經弘法,主殿圓通寶殿內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與普門萬佛寶塔遙遙相望。

寶塔採用八角重檐樓閣式建造,塔分九層十二檐,塔內供奉十種造型的觀音菩薩聖像一萬尊,寶塔頂端光滑的藍色琉璃瓦,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真猶如佛光普照。通往寶塔的台階,以大理石鋪就,欄桿扶手由漢白玉大理石鑄成,盡顯莊嚴大氣,舉目遠眺,兩側綠樹相擁,步步登高,眼前只見祥雲繞山谷,耳畔只聞海濤傳梵音,這就來到那泛光的寶塔,虔誠向菩薩祈求心靈的慰藉。

建築風格

寶陀講寺的中軸線主體建築如鐘鼓樓、天王殿、大圓通殿、大講堂和大寶閣樓等,採用的是北方明清宮廷式建築風格,嚴謹中透著不可侵犯的威嚴;東西兩側建築如方丈院、庫房和僧寮,採用的是採用南方古建築風格,為這神聖之地增添了幾許親和婉約的氣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