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縣城隍廟

密縣城隍廟

密縣城隍廟位於新密市老縣城西大街北側,東與縣衙、西與法海寺節孝祠相鄰,坐北朝南,創建於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清聖祖康熙、清高宗乾隆時重建,主要建築由南向北按中軸線對稱分布。

密縣城隍廟密縣城隍廟
密縣城隍廟位於新密市老縣城西大街北側,東與縣衙、西與法海寺節孝祠相鄰,坐北朝南,創建於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清聖祖康熙清高宗乾隆時重建,主要建築由南向北按中軸線對稱分布。

簡介

春秋更迭,時過境遷,琉璃照壁、鐵獅石坊已不復存在。現存明清建築93間、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戲樓鐘樓鼓樓三樓合一,戲樓居中,鐘樓居左,鼓樓居右,面寬5間,進深2間,3米高的台基內有磚拱形門洞5個(俗名午朝門);大殿面闊3間、進深8米,單檐歇山式,前、後檐下各置斗拱10朵,綠色琉璃瓦覆頂,大門兩邊有對聯“作惡報作惡不報祖宗有德德盡再報,行善昌行善不昌祖宗有秧秧盡再昌”。東西廊房30間,現置明王及十大惡浮雕、地藏王及十大閻君塑像;各類碑刻35通,但多數鑲嵌在牆壁上。過去每逢陽曆4月5日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滿城官民都要舉行隆重儀式,祭祀密縣城隍神紀信,以祈盼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為了弘揚民族文化、保護歷史遺產,在有關部門支持下,新密市於1994年3月26日成立了民間民眾組織“新密市城隍廟文物管理處”。尤其是每當農曆正月初七、五月二十八(城隍神生日)廟會時,遠近香客更紛至沓來,又敲鑼、又打鼓,又燃炮,又焚香,場面十分壯觀

詳細講解

河南省新密市城關鎮西街村村民王亞套,為了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風露宿節衣縮食,一直堅持義務修繕和保護城隍廟,先後投資20多萬元,把一個年久失修,破爛不堪.無人問津的城隍廟遺蹟維護得完完整整,在新密傳為佳話。

密縣城隍廟

城隍廟大門

新密城隍廟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老縣城西大街北側,東與縣衙、西與節孝祠相鄰,坐北朝南,據密縣誌記載:密縣城隍廟創建於眀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清聖祖康熙十一年(1672年)知縣李居易重修,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三次續修,主要建築由南向北按中軸線對稱分布。

密縣城隍廟

戲樓

現存明清建築93間,占地面積4140平方米,戲樓、鐘樓、鼓樓三樓合一,戲樓居中,鐘樓居左,鼓樓居右,面寬5間,進深2間,3米高的台基內有磚拱形門洞5個(俗名午朝門);大殿面闊3間、進深8米,單檐歇山式,前、後檐下各置斗拱10朵,綠色琉璃瓦覆頂,大門兩邊有對聯“作惡報作惡不報祖宗有德德盡再報,行善昌行善不昌祖宗有秧秧盡再昌”。東西廊房30間,還有大殿、東西配殿、後殿.、寢殿、東西道院等。現置明王及十大惡浮雕、地藏王及十大閻君塑像;各類碑刻35通,但多數鑲嵌在牆壁上。

密縣城隍廟

大殿

城隍廟其形制與衙署建築十分接近,專家們考察後認為:規模之大,布局合理.建造精巧,古香古色的新密老城隍廟,保存如此完好為數不多,它對研究中國古建築的發展演變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梁冠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