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時期
中國五代後周時期
背景資料
中國五代後周大型鑄件。在今河北省滄州市東南20千米的滄州故城開元寺前。五代後周廣順三年(953)鑄,獅身左脅鑄有“山東李雲造”五字。鐵獅身長5.3米,高5.4米,寬3米,重約40噸,採用泥范明注式整體鑄成。獅身鑄有“獅子王”字樣,背馱蓮座,前胸及臀部飾束帶,發鬈曲呈波浪形,形態威武,作奔走狀。1961年定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獅鑄於五代時期,其項右鑄有“大周廣順三年鑄”七字,左肋鑄有“山東李雲造”五字,頭部鑄有“獅子王”三字,腹腔內鑄有金剛經文。鑄造鐵獅的目地和用途說法不一,一說為後周柴世宗北征契丹時罰罪人鑄造,以鎮州城。另一種說法是滄州臨海,常受海嘯危害,鑄獅以鎮水患,因而鐵獅又稱“鎮海吼”。但據文物界考證,從鐵獅背負蓮花座,腹腔內鑄有經文,以及縣誌中有鐵獅原在開元寺[已不復存在]前的記載,認為這座鐵獅似是文殊菩薩的底座。可惜的是無論那種說法均無歷史文獻的佐證。
這座重達四十噸的鐵獅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鑄鐵件,是由數百塊約三十厘米見方的鐵塊,採用分節疊鑄的方法拼鑄而成。其高超的鑄鐵工藝的確是實為罕見,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