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勢錯位

定勢也叫作心向,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動所形成的準備狀態,影響或決定同類後繼心理活動的趨勢或形成的現象。也就是人們按照一種固定的傾向去反映現實,從而表現出心理活動的趨向性,專注性。定勢存在於各種心理活動之中,社會的定勢能反映出心理活動的穩定性和前後一致性。例如有人可以根據以往生活經驗定勢,較好的進行常規的工作和學習,但有些人卻在社會生活中出現另一種心向,即對已經很熟悉的事物變得不熟悉了,這種情況叫作定勢錯位。它是一種病態社會心理現象。

簡述

定勢錯位定勢錯位
定勢也叫作心向,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動所形成的準備狀態,影響或決定同類後繼心理活動的趨勢或形成的現象。也就是人們按照一種固定的傾向去反映現實,從而表現出心理活動的趨向性,專注性。定勢存在於各種心理活動之中,社會的定勢能反映出心理活動的穩定性和前後一致性。例如有人可以根據以往生活經驗定勢,較好的進行常規的工作和學習,但有些人卻在社會生活中出現另一種心向,即對已經很熟悉的事物變得不熟悉了,這種情況叫作定勢錯位。它是一種病態社會心理現象。
定勢作為一種思維活動方式,來源於現實生活經驗,個人通過耳聞目睹,對社會現實形成一種固定的看法,社會風氣淳正,他們的心向便傾向於相信人、幫助人,社會風氣不正,他們就以懷疑的目光來看待一切。社會上腐敗、墮落、犯罪、欺詐、虛假行為,在社會各個角落都會受到污染。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也逐步總結了一套反面經驗,以倒錯的眼光來看世界。就社會存在而言,社會發展的主流是好的,改革開放中都是受益者,不改革就沒出路;但就局部而言,確實存在著一些社會醜惡現象。有些人不分主次,以偏代全,對客觀現實錯誤的推理,從而認為一枝朽而一樹腐。

特點與成因

有些人在社會生活中表現出的一種心向,即對已經是很熟悉的情況或人反而變得很不熟悉了。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定勢錯位”。它是一種病態社會心理現象,有以下特點:
⑴以新換舊。即對同一事物以新奇的心向取代了原有的心向。例如:過去以寫簡化字為榮,現在則以寫繁體字為時尚。
⑵錯誤的邏輯推理。遇事從常規去思考,而從反常的方面去推理。例如,在火車站,有兩個青年幫一位大爺扛行李,這位大爺卻認為他們是歹徒,不願讓他們“做好事”。他認為不會有無緣無故做好事的人,這其中一定有詐。
⑶與社會風氣有關。如果社會風氣純正,他便傾向相信人、幫助人;如果社會醜惡現象太多,他就可能感嘆“人心叵測”,對他人持戒備心理。
⑷定勢要受到價值觀的控制與調節。價值觀是個體關於客觀事物的觀點與信念。它決定和影響著個體的態度與行為,自然也要制約心理定勢。

表現

⑴道德定勢錯位。道德是調節社會成員關係的行為規範。馬克思認為:社會的前進總是要以犧牲一部分傳統道德為代價的。例如:
先進與落後的錯位。很多人認為落後並不可恥,先進並不光榮,先進人物難當,先進事不好做,先進話不好說。
文明與愚昧的錯位。某些人認為舉止文雅是裝腔作勢。滿口粗話者則是壯士豪傑。
勤儉與奢侈的錯位。很多地方勤儉幾乎成了“小農經濟思想”的代名詞,奢侈卻被公認為有派頭、有氣魄。
正義與邪惡的錯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成了“傻冒”,歹徒行兇旁觀者眾多而無人上前制止的現象倒是屢屢發生。
自尊與自賤的錯位。有的演員借義演之名,到災區去斂災民錢財。這是見利忘義的自賤,而當事人卻視為自尊。
心理定勢錯位。心理定勢錯位是指心理活動準備狀態的錯位。有以下表現:
需求錯位。需求把社會價值與社會發展水平分為合理需求與不合理需求。將不合理的需求視為合理,就是需求錯位。
動機錯位。動機分為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一般認為內部動機的作用大於外部動機,但是有些人對工作本身沒有一點熱情,對報酬卻斤斤計較,驅動他工作的動力就是金錢。
態度錯位。態度是定勢的一種。態度錯位是指情感與認知、意向之間的不協調。
價值觀錯位。價值觀是人生的信念與觀點,它是個性的重要成份。價值觀意味著個人對某一事物將做出何種選擇。
⑶行為錯位。道德定勢、心理定勢的錯位是觀念上的東西,常常綜合地從人的行為中表現出來,從反常的人際關係、社會風氣中反映出來。行為錯位有以下表現:
虐待與互虐。有些人以捉弄他人為樂。例如:有人要趕公共汽車,司機故意不停車;在鄰里關係中,與鄰居吵架敗陣後悄悄把開水淋在對方養的花上等。這種以折損他人滿足自己的倒錯行為是較為普遍的。
痞化行為。當前社會上有人表現出一種蠻橫不講理、稱王稱霸的痞化行為。例如,一些地痞、流氓欺行霸市,搞強買強賣;一些村民在國道上任意攔車、扣車,勒索司機錢財等。痞化行為已滲入到社會領域的方方面面。
依賴性求援。這是一種懶惰心理,對部門、單位、個人的困難不是通過自身努力去克服,而是一味依賴國家、集體、他人。對於某些人來說,沿街乞討成為致富的門路。
定勢錯位的危害極大,對個人而言,可能會導致信念喪失、心靈空虛、斤斤計較、算計他人、不思上進、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就人際關係而言,會導致人際間的不信任、摩擦與衝突,釀成家庭、鄰里及同事間的感情悲劇;從社會來看,它與社會風氣的敗壞、社會公道的衰退緊密相關。

自我調適

定勢錯位講到底是人生觀、價值觀出了問題。個人的自我調適,要做到以下幾點。
⑴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的觀念加強學習,可以從聖人先哲的著作中去領悟、從社會楷模的言行中去學習做人的道理。同時要善於思考,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合理把握社會發展主鏇律。
⑵加強個人的品德修養。有修養的人往往能“一日三省吾身”。有“慎獨”的人格,絕不“跟著感覺走”。有社會責任感,努力去履行自己的道德義務,而不去媚俗,迎痞。
⑶用“脫敏”法糾正錯誤。由不相信他人的錯誤定勢,可以從最小做起來:相信自己→相信家人→相信朋友→相信同事→相信上級→相信路人。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進行糾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