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龐鬥志演義

孫龐鬥志演義

《孫龐鬥志演義》,又名《孫龐演義》、《前七國孫龐演義》,是成書於明末清初的一部章回體小說,凡四卷二十回,作者尚有爭議,但一般認定其作者為明末清初時人吳門嘯客。本書主要以《史記》所記載戰國時期孫臏與龐涓鬥智的故事為底本,雜以歷代說部、戲曲的相關演繹,又穿插了不少神怪小說內容,並成功使用對比手法塑造了孫臏與龐涓兩個色彩鮮明的角色,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和可讀性,但也存在著史實錯雜,內容荒誕等問題。存本較多,主要有藏日本內閣文庫的明末刊本,藏南京圖書館的芸生堂刊本,藏大連圖書館的嘯花軒《前後七國志》合刊本。

基本信息

《孫龐鬥志演義》(又名《孫龐演義》、《前七國志》),是成書於明末的章回小說。關於此書的作者,學術界有三種說法:其一為吳門嘯客。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云:「《新鐫全像孫龐鬥志演義》二十卷,有明崇禎刊本,題吳門嘯客述」。由此可知,吳門嘯客生活於明末,可能是位沉抑下層的失意文人,據載還著有《鎮海春秋》,其他情況無從考證。其二為「澹園主人編次,清修居士修訂」,顯系託名,具體身世不詳。其三認為此書為無名氏所作,但我們認為此書作者為吳門嘯客的可能性最大。

作品版本

《孫龐鬥志演義》的版本不少,存世的有明末刊本,藏日本內閣文庫。卷首題「新鐫全像孫龐鬥志演義」,署「吳門嘯客述」,四卷二十回。書前有「望古主人序」及「崇禎丙子(公元1636年)新秋七月七日戴氏主人書於挹珠山房」序,有插圖二十頁,分左右兩截,共四十幅,正文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大型。書末還有「丙子秋七月錚城居士偶題」跋。另外,還有岐山國藏版本,題《孫龐演義》,四卷二十回,無圖。半葉十行,行二十七字。康熙嘯花軒《前後七國志》合刊本,題《前七國孫龐演義》,不題撰人,四卷二十回,書前有康熙丙午(公元1666年)梅士鼎公燮序,無圖,正文半葉十行,行二十五字。首芸生堂刊本、致和堂刊本、文和堂刻本,近現代版本也有題《孫龐鬥智演義》的。

內容簡介

戰國時期孫臏與龐涓鬥智的故事長期以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通過各種藝術形式廣為流傳。此書的成書即是歷代不斷積累、加工的產物。孫龐鬥智故事最早見於《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第五》,司馬遷基本上勾勒了故事的大致輪廓。歷代說部、戲曲、演唱進行演繹、增飾,有些已形成文字。《醉翁談錄·小說開闢》就已提到有「論機謀有孫龐鬥智」。存最早的講史小說之一的刊本《全相平話》五種中有《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按照邏輯,有後集必亦有《七國春秋前集》,但《孫龐演義》和《七國春秋後集》在人物、故事、情節、語言等方面都銜接吻合。
《後集》開篇說:「夫《後七國春秋》者,說著魏國遣龐涓為帥,將兵伐韓、趙二國,韓、趙二國不能當政,即遣使請救於齊。齊遣孫子、田忌為帥,領兵救韓、趙二國,遂合韓、趙兵戰魏,敗其將龐涓於馬陵山下。其夜,孫子用計捉了龐涓,就魏國會六國君王,斬了龐涓,報了刖足之仇」。這段話,正與今《孫龐鬥志演義》結尾相吻合。可見,《孫龐鬥志演義》極可能是根據可能存在的平話《七國春秋前集》改編的。此外,記孫龐事的,還有元雜劇《馬陵道射龐涓》及《燕孫臏用智捉袁達》、馮夢龍小說《新列國志》。明人吳門嘯客即是在這些基礎上加以演義,寫成章回白話小說《孫龐鬥志演義》。
全書共二十回,約十萬字,小說起自燕國駙馬孫操秦將白起戰敗,其子孫臏往汝州投師與龐涓結為兄弟,詳細敘述孫臏和龐涓的故事。戰國初期,群雄並起,戰事頻繁。燕國駙馬孫操幼子孫臏,天資聰穎,胸懷大志,為報強秦挾制之仇,拜別父母,向雲夢山鬼谷先生學藝。途中遇到魏國人龐涓,兩人義結金蘭,結伴而行,相約有書同讀,有藝同學,若有私心,天地鑒察。鬼谷先生見龐涓雕心雁面,形貌奸詐,不想收為弟子。多虧孫臏說情留下。孫臏對龐涓親如手足,一片赤誠。龐涓卻奸詐有私,嫉賢妒能,暗設機關,多次欺騙愚弄孫臏。為趁早打發龐涓離山,鬼谷先生將假天書傳於孫臏。龐涓窺知,搶來讀後默記心中,然後故意燒毀,別師下山求官。孫臏留在山中,繼續學藝,經白猿指點,得到鬼谷先生的真天書。學會了行軍布陣、八門遁法、六甲靈文,能呼風喚雨,剪草為馬,撒豆成兵,盡學其師藝業。
龐涓下山後,先後在燕、齊碰壁,恰逢齊兵犯魏,魏王招賢,龐涓應招,率兵出陣,擒住了齊將田忌,被拜為大元帥,封武晉君,並招為駙馬。一時驕狂之極,藐視列國。龐涓為藉助孫臏之力輔佐魏王,派人將孫臏誑騙下山。魏王命孫龐斗陣,孫臏顯示出非凡的韜略和才華,而龐涓技不如人,當場出醜,因此嫉恨孫臏。他設計陷害孫臏,在魏王面前誣告孫臏謀反,定罪斬首。但為了得到天書,又免去死罪,改施刖足之刑。善良的孫臏受盡了屈辱的痛苦,卻仍未察覺龐之險惡用心,把他當作知己,忍著劇痛為其趕抄天書。虧得樊廚揭露了龐涓的陰謀,孫臏方知受騙,憤怒地撕毀天書,裝瘋賣傻,淪為乞丐。
龐涓仍欲加害孫臏,義士朱亥搭救方幸免於難。龐涓忌才殘友,自以為天下無敵,更加狂妄。各國慕孫臏之才,紛紛來盜孫臏,均未成功。最後,齊國大夫卜商用茶車將孫臏帶到齊國,住在齊王御弟魯王田忌府中,與之結為知己。孫臏輔佐田忌,為其排憂解難,又收服九曜山草寇,被封為大元帥,南平郡王。齊太師鄒忌嫉妒孫臏功高望重,暗中勾結龐涓,裡應外合,擒捉孫臏未果。龐涓又用「七簡定喉書」魘鎮孫臏,危急時刻馮?用奇才破法救了孫臏一命。為報刖足之仇,引誘龐涓出兵,孫臏詐死,讓龐涓以為孫臏已不在人世,興師伐齊。孫臏藏於齊營之中,運籌帷幄,用減灶計和縮地法迷惑龐涓,誘敵深入,將他一步步賺至馬陵道上。在此埋下伏兵,萬箭齊發,魏國兵將盡被射死。龐涓抬頭看見面前一株黃楊樹上寫著六個大字「龐涓死此樹下」。心中害怕,正欲逃跑,但被伏兵生擒活捉,送往魏國,落得個「七國分屍」的可恥下場。孫臏被封為天下總兵軍師,掛七國金印。但歷盡坎坷的孫臏卻寫下辭表,掛冠還帶,退歸山林。
此書以孫龐兩人的恩怨展開情節,孫臏是其中的主要人物。作者把他寫成襟懷坦蕩、品德高尚、足智多謀的賢人;而把龐涓寫成奸詐陰毒、嫉賢妒能的奸賊。作者於生動感人、跌宕起伏的故事中,謳歌賢才,鞭撻奸賊。待友赤誠卻遭刖足之苦的孫臏,終於掛七國金印;費盡心計陷害賢人的龐涓,落了個七國七屍的下場。歌頌正義戰勝邪惡,表達了人民的意願,這正是這部小說受到民眾喜愛的原因。

作品評價

人物形象

《孫龐鬥志演義》中,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同時突出正反兩個典型的人物形象,用大量筆墨,從不同的角度來塑造孫臏的形象,使之成為為人的楷模,智慧的化身。相傳他是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代,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一番報國安天下的抱負。時值強秦壓境,父親戰敗,他決定外出投師學藝。父母不捨,他說道:「人生天地間,誰不欲建功立業?況男子志在四方,豈以守株待老?」然而,他並非為了個人的飛黃騰達,而是為了實現「務要兩手補完天地缺,一身分豁帝王憂」的宏願。因此,胸懷大志的他,並不急功近利,而是在磨針老嫗和鑿山大漢頑強精神的感召下,潛心學藝,終於繼承祖志,成為一代傑出的軍事家,輔佐齊國成就了赫赫功業。在他身上充分體現出我國士大夫階層立德、立言、立功的傳統美德。
孫臏最為可貴的品質是善良質樸,胸懷坦蕩,待人赤誠。在與龐涓結為金蘭之好時,他對天盟誓:「有書同讀,有藝同學,一有私心,天地監察,永為獸類」。他真誠地實踐著自己的誓言,儘管龐涓一再耍弄計謀欺侮他,他也一直隱忍退讓,大度能容。在雲夢山,他把自己所學無私地教給龐涓,並主動為龐涓修書舉薦。龐涓在魏國與他布陣鬥智時,他一再提示龐涓,不以輸贏為計。甚至在遭到刖足慘刑後,他還忍著劇痛,為龐涓日夜趕寫天書。這些都表現了孫臏無私的高尚品德。但是,孫臏善而不迂,足智多謀,當他看清龐涓陰險狠毒的面目後,既不懼怕,也不逞匹夫之勇,而是保存實力,從長計議,佯裝顛狂,逃出了龐涓的魔掌。受盡磨難的他並不盲動,而是沉著冷靜地積極做著準備,等待覆仇的機會。憑著超人的智慧、浩然之正氣,孫臏與龐涓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最終給惡人以道德的批判和應有的懲罰。孫臏的堅強意志、無畏精神和非凡智慧在曲折的故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熱情謳歌孫臏的同時,小說還揭露了龐涓的奸詐、兇殘、刻忌、陰毒。作為邪惡力量的代表,龐涓從外表到內心都是醜惡的。小說通過逼真的細節描寫、生動的個性化語言,繪聲繪色地勾勒出一個野心家、陰謀家加小丑的形象。以他的渺小襯托孫臏的高大,正義得到了伸張,邪惡受到了懲罰,作者在演史的同時也在借歷史抨擊時事,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文段內容

《孫龐鬥志演義》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和可讀性。中心突出,線索分明,語言簡潔,風格質樸,保留了說書的特點和平話的本色。本書以一定的歷史事實為依據,總的看來是符合歷史的,歷史上確有孫臏戰敗龐涓的事實。但是,小說中有些內容是不符合史實的。如:根據《史記》記載,孫臏乃孫武之後,應為齊人,並非燕人,更沒有一個叫孫操的父親在燕國當駙馬。卜商,即孔丘弟子子夏,是春秋末年人,比孫龐早一百多年,不會是戰國時代齊國的使臣。秦將白起、趙將廉頗都是戰國末人物,比孫龐晚半個多世紀。小說的細節可以虛構,但即使是演義,也應注意處理好史實與藝術的關係。
《孫龐鬥志演義》中又充滿了神仙道化的內容,穿插了不少神仙靈怪的描寫,荒誕無稽。如:鬼谷子的欲神欲仙,能掐會算;孫臏的指尋六甲、五行道法,把他寫成會五遁、縮地之術、外觀天象,內看陰陽,無所不知、無事不曉的神人。又如龐涓的魘鎮法術、天象之學,以及白猿變人等等,雖然給小說增添幾許神奇迷離色彩,卻由於脫離人物性格,違背故事發展邏輯,宣揚了道教的迷信,有損於「鬥智」的主題,削弱了小說的社會意義,影響了人物塑造。孫臏鬥敗龐涓,不是靠什麼天書、法術,除去複雜的客觀條件之外,主要是靠才能,靠智慧。這部小說以上的局限性在閱讀時應注意分析批判。
清代時《前七國志》列曾被為禁書,注云:「非《四友傳》」。《四友傳》即《鬼谷四友傳》,存世有文淵堂藏板木,扉頁題「孫龐演義」、「繡像七國志傳」。書前有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東泖楊澹游序。書凡三卷,每卷又分上下,題「東泖三爻主人評點」。書前的序及《凡例》都提到了《孫龐鬥志演義》。
《凡例》中批評了《孫龐鬥志演義》的內容荒誕不經,有違情理,從中可以得出此書遭禁的原因。由此也可推知,清代禁書,除了禁那些有關政治「違礙語」的小說及淫穢小說,也不容許過分宣揚神魔鬼怪的書流傳於世。
《凡例》云:「坊刻有《孫龐演義》一書,甚屬唐突誕妄,非惟不揣情理,兼文勢鄙陋層出。如朱亥乃田文之勇友,而強扯作魏國大夫。刖足乃剔去人之兩膝蓋骨,使人不得豎挺行走,只好匍匐往來為是,彼竟指作割去足指為刖刑。夫足指雖去,何害行走?又言鬼谷子所授孫臏有三卷天書、六甲靈符,可以呼使風雨,又能隱遁於木幾中,復化為石,使談人肩舁。此又《西遊》上孫行者所為。今孫臏雖聰明忠直,鬼谷子道高技博,豈亦如孫行者身外身法,瞬息間變化諸般奇異,以炫耀其術;即使真能之,亦何取是,況萬無是理乎?今輯是傳,雖未能盡當日之事,是非與否,然於情理揣度,庶幾有得。施之於今,亦可醒心;度之於古,不謂無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