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輕皇子曾因不滿蘇我氏專權,以患足疾為名,不參與政治。輕皇子與中臣鐮足(藤原鐮足)過往甚密。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中臣鐮足發動乙巳之變,誅滅蘇我入鹿一族後,輕皇子即位,是為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博覽中國典籍,對古代聖人的治國之道有很深的了解,在位期間推行政治、經濟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據《日本書紀》的記載,孝德天皇尊崇佛教,輕視神道教,喜歡柔仁的儒者,不論貴賤,經常降下恩勅。
645年(大化元年),孝德天皇定年號為大化,創日本年號之始。同年遷都孝德天皇難波(今大阪)長柄豐埼宮。646年(大化2年),孝德天皇頒布效仿中國隋唐制度的改新詔書,宣布建立中央集權政治體制。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調製。實施新冠位制,設八省百官等。650年(白雉元年),孝德天皇改年號為白雉。653年(白雉4年),孝德天皇與皇太子中大兄皇子發生政見對立,皇極上皇、中大兄皇子移居飛鳥。654年(白雉5年),孝德天皇在難波病亡。
人物生平
645年7月10日(皇極天皇4年6月12日)發生乙巳之變。645年7月12日(皇極天皇4年6月14日)皇極天皇意欲讓位於中大兄皇子,中大兄皇子辭讓並推薦輕皇子。輕皇子三度辭讓並推薦古人大兄皇子,古人大兄皇子出家以示辭讓。於是皇極天皇退位(日本史上第一次皇位相讓),輕皇子登壇即位,是為孝德天皇。在此之前輕皇子並沒有被立為太子。孝德天皇向皇極上皇奉上“皇祖母尊”的稱號,冊立中大兄皇子為皇太子,冊立間人皇女為皇后,冊立阿倍小足媛和蘇我乳娘為妃,任命阿倍內麻呂為左大臣、蘇我石川麻呂為右大臣、中臣鐮足為內臣(內大臣的前身)、長年留學大唐的僧旻和高向玄理為國博士(最高國務顧問)。
645年(孝德天皇元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號“大化”,取義於《尚書》中“施教化,大治天下”的意思。高句麗、百濟、新羅的使者訪問日本。孝德天皇召對代行任那貢賦的百濟使者。因為賦稅不足,孝德天皇叱責使者。孝德天皇向尾張國和美濃國課徵供神幣。孝德天皇任命東國等地的國司,命令製成戶籍、檢校田地。孝德天皇在朝廷備鍾一鼎,訴訟遲滯的抗議者可以撞鐘以示抗議。孝德天皇設定良民和奴婢之子的區別方法。孝德天皇簡化對佛教的援助,選定僧旻等10位僧侶為十師。孝德天皇派遣使者向諸國收繳武器。古人大兄皇子企圖謀反。中大兄皇子討伐古人大兄皇子。孝德天皇禁止土地的貸借。孝德天皇遷都於難波長柄豐埼宮。
孝德天皇博中國典籍,對古代聖賢的治國之道了解很深,早已立志改革陳腐的政治。646年(大化2年),新年伊始,孝德天皇發布了《改新之詔》,在各個領域進行了制度改革。這些改革,後世稱之為大化改新。
一、廢除了世襲氏姓貴族的稱號臣、連、國造、伴造等,制定新官制和冠位制,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官僚制度。
二、把各級地方官吏的任免權收歸中央。設定了二官、八省、一台的中央官制和國、郡、縣三級地方行政體系。其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號稱“三公”,與唐朝的太師、太傅、太保相當。左、右大臣之下有大納言、少納言、左辨官、右辨官。左辨官掌中務(管修史、天文)、式部(管官吏任免)、治部(管貴族婚娶、對外事務)、民部(管戶籍、民政)四省。右辨官掌兵部(管用兵、治軍)、刑部(管司法、刑罰)、大藏(管財政、利稅)、宮內(管官田、官營手工業)四省。這與唐朝的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等六部極為相似。彈正台,主監察,分設於各郡,正相當於唐朝的御史台,監察各級官吏。地方的國、郡、縣也是參照唐太宗時的道、州(府)、縣三級而設,分別由國司、郡司、里長掌管。
三、廢除皇室和貴族的領地及部民,一律改歸國有,變為公地、公民。與之相應的經濟措施便是效法唐初實行的均田制,施行了“班田收授法”,每6年按人口班給口分田一次,6歲以上的男子授田2段,女子為其2/3,私奴婢給良民的1/3,死後歸公。受田人承擔租稅,一如唐朝的租庸調製:租為每段2束2把,庸為每人每年10日,調為每戶交布1丈2尺。
四、改革喪葬制度,禁止皇室、貴族營造大型陵墓,殉葬品也有了嚴格規定。
646年(大化2年),孝德天皇設櫃接受民眾的投書。高句麗、百濟、任那、新羅的使者訪問日本。孝德天皇下詔訓戒東國國司。孝德天皇召對東國的朝集使,責備國司的失政,下訓戒詔。中大兄皇子向孝德天皇進獻自己的私有民和屯倉。孝德天皇對通往京城路上的馬匹飼育的代管進行登記,禁止其中的不當行為。賜予市場的支配者和重要道路的渡守以田地,停止徵收渡資。孝德天皇廢除品部,廢舊職而設百官,公布官位晉升的制度。孝德天皇免除了只有象徵意義的任那貢賦。派遣眾多的隨員隨同遣唐使一起訪問大唐。
647年(大化3年),孝德天皇向皇子、群臣、百姓下詔,實行庸調製。孝德天皇制定七色十三階之冠。新羅派遣金春秋(後來的武烈王)到日本,送回高向玄理等人。金春秋作為人質滯留在日本。
648年(大化4年),孝德天皇向朝鮮半島的三韓派遣學問僧。新羅派遣使者訪問日本。對北方的蝦夷,在越國修築渟足柵、磐舟柵,設定柵戶防備。這是日本史料中第一次出現城柵和柵戶。日本仿大唐的府兵制,建立起”防人制”。京師(今大阪)置五衛府,東國及九州等邊塞重地設定軍、團、防、戍,徵集農民當兵,3年一輪代。其衛府、軍團、防戍的設定以及“民兵合一”的情況,是搬用的隋唐之際的府兵制度。
649年(大化5年),孝德天皇制定冠位十九階,命令高向玄理和僧旻設定八省百官。左大臣阿倍內麻呂去世,孝德天皇出朱雀門哀哭悲嘆。蘇我日向在皇太子中大兄皇子處進其兄右大臣蘇我石川麻呂的讒言。孝德天皇下令出兵抓拿蘇我石川麻呂,蘇我石川麻呂逃逸後不久自殺。孝德天皇以巨勢德多為左大臣、大伴長德為右大臣。孝德天皇派遣三輪色夫和掃部角麻呂訪問新羅。新羅派遣金多遂到日本作人質。
650年(大化6年),穴戶(後來的長門國)國司草壁醜經進獻吉物白雉。孝德天皇舉行觀白雉的儀式,大赦天下,改元白雉,並下令禁止穴戶國放鷹,免除穴戶國3年賦稅。
652年(白雉3年),孝德天皇將僧惠隱請至皇宮大內,講解無量壽經,以沙門惠資為辯論者,沙門1000人作聽眾。孝德天皇下令製造戶籍(日本史上首次)。孝德天皇將日本有名的僧尼都請至皇宮大內,設齋、大施捨、燃明燈。
653年(白雉4年),孝德天皇向大唐派遣遣唐使。一船的大使為吉士長丹、副使為吉士駒。另一船的大使為高田根麻呂、副使為掃守小麻呂。皇太子中大兄皇子向孝德天皇請求遷都倭京(飛鳥)。孝德天皇沒有採納,隨後中大兄皇子和皇極上皇就帶著間人皇后、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移居於倭的飛鳥河邊行宮。公卿大夫、百官中的大半也隨中大兄皇子而去。孝德天皇在怨憤中,產生退位的想法,在山碕營造宮殿,送和歌給間人皇后。
654年(白雉5年),孝德天皇授中臣鐮足以紫冠,增加其封戶。孝德天皇又向大唐派遣遣唐使。押使為高向玄理、大使為河邊麻呂、副使為藥師惠日。孝德天皇病重,皇太子中大兄皇子聽說孝德天皇生病後,和皇極上皇、間人皇后、大海人皇子率領公卿等前往難波宮。不久,孝德天皇病逝,葬於大阪磯長陵。皇極上皇重祚,是為齊明天皇。
家族成員
曾祖:敏達天皇
祖:押坂彥人大兄皇子
父:茅渟王
母:吉備姬王(欽明天皇之孫女)
皇后及從姐妹、甥女 :間人皇女(舒明天皇與皇極天皇之女)
妃 :阿倍小足媛(阿倍內麻呂之女)
妃:蘇我乳娘(蘇我石川麻呂之女)
子 :有間皇子(母為阿倍小足媛)
從弟及甥:天智天皇(即中大兄皇子,舒明天皇與皇極天皇之子)
從弟及甥:天武天皇(即大海人皇子,舒明天皇與皇極天皇之子)
日本歷代天皇
代 | 諡號或追號 | 就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附註及任內大事 |
1 | 神武天皇 | 前660年1月1日 | 前585年3月11日 | 日本史上首任天皇,傳為天照大神的後裔,而確證待查。類似中國的黃帝與韓國的檀君。 |
2 | 綏靖天皇 | 前581年1月8日 | 前549年5月10日 | 由綏靖天皇到開化天皇共八代,歷史上只有誕生、即位、以及建宮、立後等記載,沒有治績紀錄,故在日本歷史上稱作闕史八代。 |
3 | 安寧天皇 | 前549年7月3日 | 前511年12月6日 | 闕史八代。一說安寧天皇元年為前548年。 |
4 | 懿德天皇 | 前510年2月4日 | 前477年9月8日 | 闕史八代。 |
5 | 孝昭天皇 | 前475年1月9日 | 前393年8月5日 | 闕史八代。 |
6 | 孝安天皇 | 前392年1月7日 | 前291年1月9日 | 闕史八代。 |
7 | 孝靈天皇 | 前290年1月12日 | 前215年2月8日 | 闕史八代。 |
8 | 孝元天皇 | 前214年1月14日 | 前158年9月2日 | 闕史八代。 |
9 | 開化天皇 | 前158年11月12日 | 前98年4月9日 | 闕史八代。一說開化天皇元年為前157年 |
10 | 崇神天皇 | 前97年1月13日 | 前30年12月5日 | 首位在考古學上可考證的天皇。 |
11 | 垂仁天皇 | 前29年1月2日 | 25763 | 廢除殉禮 |
12 | 景行天皇 | 26125 | 130年11月7日 | 日本武尊東征 |
13 | 成務天皇 | 131年1月5日 | 190年6月11日 | 在日本國內劃分國、縣、邑等地方行政區域。 |
14 | 仲哀天皇 | 192年1月11日 | 200年2月6日 | 日本武尊之子,違逆神旨而死。 |
15 | 應神天皇 | 270年1月1日 | 310年2月15日 | 一說即傳說中的八幡大神(八幡大菩薩) |
16 | 仁德天皇 | 313年1月3日 | 399年1月16日 | 聖帝之世 |
17 | 履中天皇 | 400年2月1日 | 405年3月15日 | 命諸國設定國史(散逸) |
18 | 反正天皇 | 406年1月2日 | 410年1月23日 | 平定仲皇子之亂 |
19 | 允恭天皇 | 412年12月 | 453年1月14日 | |
20 | 安康天皇 | 453年12月14日 | 456年8月9日 | 與輕皇子爭位勝出 |
21 | 雄略天皇 | 456年11月13日 | 479年8月7日 | 暴君說 |
22 | 清寧天皇 | 480年1月15日 | 484年1月16日 | 體弱 |
23 | 顯宗天皇 | 485年1月1日 | 487年4月25日 | 市邊押磐皇子遺兒 |
24 | 仁賢天皇 | 488年1月5日 | 498年8月8日 | 報德不報怨 |
25 | 武烈天皇 | 498年12月 | 506年12月8日 | 殘暴不仁的天皇,仁德帝一脈終絕。 |
26 | 繼體天皇 | 507年2月4日 | 531年2月7日 | 應神帝五代孫 |
27 | 安閒天皇 | 531年2月7日 | 535年12月17日 | |
28 | 宣化天皇 | 535年12月 | 539年2月10日 | |
29 | 欽明天皇 | 539年12月5日 | 571年4月 | 崇佛廢佛論爭展開。 |
30 | 敏達天皇 | 572年4月3日 | 585年8月15日 | |
31 | 用明天皇 | 585年9月5日 | 587年4月9日 | 聖德太子之父。 |
32 | 崇峻天皇 | 587年8月2日 | 592年11月3日 | 崇佛廢佛論爭完結,崇佛派蘇我馬子獲勝並暗殺天皇,佛教地位奠定。 |
33 | 推古天皇 | 592年12月8日 | 628年3月7日 | 日本歷史上首位女天皇。 |
34 | 舒明天皇 | 629年1月4日 | 641年10月9日 | |
35 | 皇極天皇 | 642年1月15日 | 645年6月14日 | 女天皇。 |
36 | 孝德天皇 | 645年6月14日 | 654年10月10日 | 645年定年號為大化,創日本年號之始。 推行大化革新,指定官制。 |
37 | 齊明天皇 | 655年1月3日 | 661年7月24日 | 即皇極天皇,於孝德天皇死後重祚。 |
38 | 天智天皇 | 661年7月24日 | 671年12月3日 | 天皇制確立。 |
39 | 弘文天皇 | 671年12月5日 | 672年7月23日 | 即位紀錄於正史中被抹煞,又稱大友帝 |
40 | 天武天皇 | 673年2月27日 | 686年9月9日 | 強化天皇中央集權制。 |
41 | 持統天皇 | 686年9月9日 | 697年8月1日 | 天武帝皇后,女天皇。 |
42 | 文武天皇 | 697年8月1日 | 707年6月15日 | 命藤原不比等等人編法典《大寶律令》,又設定鑄錢司。 |
43 | 元明天皇 | 707年7月17日 | 715年9月2日 | 女天皇。 |
44 | 元正天皇 | 715年9月2日 | 724年2月4日 | 女天皇。 |
45 | 聖武天皇 | 724年2月4日 | 749年7月2日 | 設立東大寺 |
46 | 孝謙天皇 | 749年7月2日 | 758年8月1日 | 女天皇。 |
47 | 淳仁天皇 | 758年8月1日 | 764年10月9日 | 又稱淡路廢帝,明治維新後追贈淳仁之諡號 |
48 | 稱德天皇 | 764年10月9日 | 770年8月4日 | 孝謙天皇重祚。與僧道鏡有染。 |
49 | 光仁天皇 | 770年10月1日 | 781年4月3日 | 天智系一脈 |
50 | 桓武天皇 | 781年4月3日 | 806年3月17日 | 異稱柏原天皇,遷都平安京,開創平安時代 |
51 | 平城天皇 | 806年3月17日 | 809年4月1日 | 異稱奈良天皇,下令遷都—遷回舊都平城京,引發藥子之變 |
52 | 嵯峨天皇 | 809年4月1日 | 823年4月16日 | 和文全盛期。允文允武。 |
53 | 淳和天皇 | 823年4月16日 | 833年2月28日 | 又稱西院帝 |
54 | 仁明天皇 | 833年2月28日 | 850年3月21日 | 異稱深草天皇,承和之變 |
55 | 文德天皇 | 850年3月21日 | 858年8月27日 | |
56 | 清和天皇 | 858年11月7日 | 876年11月29日 | |
57 | 陽成天皇 | 876年11月29日 | 884年2月4日 | 陽狂之帝 |
58 | 光孝天皇 | 884年2月5日 | 887年8月26日 | 異稱小松帝 |
59 | 宇多天皇 | 887年8月26日 | 897年7月3日 | 臣籍降下,之後恢復皇籍即位 |
60 | 醍醐天皇 | 897年7月3日 | 930年9月22日 | 出生後臣籍降下,恢復皇籍後即位,編纂古今集 |
61 | 朱雀天皇 | 930年9月22日 | 946年4月20日 | 將門、純友之亂 |
62 | 村上天皇 | 946年4月20日 | 967年5月25日 | |
63 | 冷泉天皇 | 967年5月25日 | 969年8月13日 | |
64 | 圓融天皇 | 969年8月13日 | 984年8月27日 | |
65 | 花山天皇 | 984年8月27日 | 986年6月23日 | |
66 | 一條天皇 | 986年6月23日 | 1011年6月13日 | |
67 | 三條天皇 | 1011年6月13日 | 1016年1月29日 | |
68 | 後一條天皇 | 1016年1月29日 | 1036年4月17日 | |
69 | 後朱雀天皇 | 1036年4月17日 | 1045年1月16日 | |
70 | 後冷泉天皇 | 1045年1月16日 | 1068年4月19日 | |
71 | 後三條天皇 | 1068年4月19日 | 1072年12月8日 | |
72 | 白河天皇 | 1072年12月8日 | 1086年11月26日 | |
73 | 堀河天皇 | 1086年11月26日 | 1107年7月19日 | |
74 | 鳥羽天皇 | 1107年7月19日 | 1123年1月28日 | |
75 | 崇德天皇 | 1123年1月28日 | 1141年12月7日 | 保元之亂、大怨靈,有贊歧院之稱。 |
76 | 近衛天皇 | 1141年12月7日 | 1155年7月23日 | |
77 | 後白河天皇 | 1155年7月24日 | 1158年8月11日 | 源平之爭開始。 |
78 | 二條天皇 | 1158年8月11日 | 1165年6月25日 | 平治之亂,源義朝被殺,其子賴朝被流放,平氏專權。 |
79 | 六條天皇 | 1165年6月25日 | 1168年2月19日 | |
80 | 高倉天皇 | 1168年2月19日 | 1180年2月21日 | |
81 | 安德天皇 | 1180年2月21日 | 1185年3月24日 | 平氏一族滅亡。 |
82 | 後鳥羽天皇 | 1183年8月20日 | 1198年1月11日 | |
83 | 土御門天皇 | 1198年1月11日 | 1210年11月25日 | 又稱阿波院、土佐院 |
84 | 順德天皇 | 1210年11月25日 | 1221年4月20日 | 又稱佐渡院,在未期間承久之亂發生,朝廷倒幕軍戰敗,朝廷自此被幕府所控制。後鳥羽天皇、土御門天皇、順德天皇被流放。 |
85 | 仲恭天皇 | 1221年4月20日 | 1221年7月9日 | 承久之亂發生後被廢黜,僅在位77日,因此有九條廢帝之稱。 |
86 | 後堀河天皇 | 1221年7月9日 | 1232年10月4日 | |
87 | 四條天皇 | 1232年10月4日 | 1242年1月9日 | |
88 | 後嵯峨天皇 | 1242年1月9日 | 1246年1月29日 | |
89 | 後深草天皇 | 1246年1月29日 | 1259年11月26日 | |
90 | 龜山天皇 | 1259年11月26日 | 1274年1月26日 | |
91 | 後宇多天皇 | 1274年1月26日 | 1287年10月21日 | |
92 | 伏見天皇 | 1287年10月21日 | 1298年7月22日 | |
93 | 後伏見天皇 | 1298年7月22日 | 1301年1月22日 | |
94 | 後二條天皇 | 1301年1月22日 | 1308年8月25日 | |
95 | 花園天皇 | 1308年8月26日 | 1318年2月26日 | |
96(南朝1) | 後醍醐天皇 | 1318年2月26日 | 1339年8月15日 | 南朝第一任天皇。 |
97(南朝2) | 後村上天皇 | 1331年9月20日 | 1333年5月25日 | 南朝天皇。 |
98(南朝3) | 長慶天皇 | 1336年8月15日 | 1348年10月27日 | 南朝天皇。 |
99(南朝4) | 後龜山天皇 | 1339年8月15日 | 1368年3月11日 | 南朝最後一任天皇。 |
北朝1 | 光嚴天皇 | 1348年10月27日 | 1351年11月7日 | |
北朝2 | 光明天皇 | 1352年8月17日 | 1371年3月23日 | |
北朝3 | 崇光天皇 | 1368年3月11日 | 1383年10月 | |
北朝4 | 後光嚴天皇 | 1371年3月23日 | 1382年4月11日 | |
北朝5 | 後圓融天皇 | 1383年10月 | 1392年10月5日 | |
100 | 後小松天皇 | 1382年4月11日 | 1412年8月29日 | 北朝第六代天皇,在將軍足利義滿的協助下,接收了南朝後龜山天皇交出的傳國神器,統一了南北朝。 |
101 | 稱光天皇 | 1412年8月29日 | 1428年7月20日 | |
102 | 後花園天皇 | 1428年7月28日 | 1464年7月19日 | 異稱後文德院 |
103 | 后土御門天皇 | 1464年7月19日 | 1500年9月28日 | |
104 | 後柏原天皇 | 1500年10月25日 | 1526年4月7日 | 即位21年後才行即位儀式。 |
105 | 後奈良天皇 | 1526年4月29日 | 1557年9月5日 | 織田信長(1534年)誕生。(生卒年:1534年─1582年) |
106 | 正親町天皇 | 1557年10月27日 | 1586年11月7日 | |
107 | 後陽成天皇 | 1586年11月7日 | 1611年3月27日 | 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大名在京都聚樂第覲見天皇。 |
108 | 後水尾天皇 | 1611年3月27日 | 1629年11月8日 | |
109 | 明正天皇 | 1629年11月8日 | 1643年10月3日 | 女天皇。 |
110 | 後光明天皇 | 1643年10月3日 | 1654年9月20日 | |
111 | 後西天皇 | 1654年11月28日 | 1663年1月26日 | |
112 | 靈元天皇 | 1663年1月26日 | 1687年3月21日 | |
113 | 東山天皇 | 1687年3月21日 | 1709年6月21日 | |
114 | 中御門天皇 | 1709年6月21日 | 1735年3月21日 | |
115 | 櫻町天皇 | 1735年3月21日 | 1747年5月2日 | |
116 | 桃園天皇 | 1747年5月2日 | 1762年7月12日 | |
117 | 後櫻町天皇 | 1762年7月27日 | 1770年11月24日 | 至今最後一位女天皇。 |
118 | 後桃園天皇 | 1770年11月24日 | 1779年11月9日 | |
119 | 光格天皇 | 1779年11月25日 | 1817年3月22日 | |
120 | 仁孝天皇 | 1817年3月22日 | 1846年2月6日 | 天保改革(1841年)。 |
121 | 孝明天皇 | 1846年2月13日 | 1866年12月25日 | |
122 | 明治天皇 | 1867年1月9日 | 1912年7月30日 | 實施明治維新(1868年)。發動日清戰爭、日俄戰爭,擊敗中國和俄國,加速日本現代化的步伐。 |
123 | 大正天皇 | 1912年7月30日 | 1926年12月25日 | |
124 | 昭和天皇 | 1926年12月25日 | 1989年1月7日 | 至現時為止日本在位最長和最長壽的天皇。在位期間與軸心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戰敗。 |
125 | 今上天皇 明仁 | 1989年1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