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老北京創造了極其豐富的物質文化,也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精神文化。娶親通信婚嫁禮俗就是精神文化中最生動、最富有感染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北京各族人民的傳統道德風貌、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乃至思想感情、民族意識。透過人生禮俗,可以感受到千百年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嚮往。北京的婚禮是在滿族習俗和漢族習俗相互影響下形成的,是這兩個民族習俗的融合體。更準確地說,是在漢族婚禮習俗的基礎上,加E滿族婚禮習俗的影響.經過融合而成的。
相識
老北京婚姻的第一步包括提親、打聽、相看、合婚共四件事,稱之婚事的序曲。
提親——是男家向女家求親,提親是委託媒人求親。媒人有大媒、小媒之分。大媒是雙方親友,小媒是媒婆子。老北京的旗人大多以委託本家或親友為媒作介紹,漢族除了上述提親方式外,還有委託專門的媒婆進行提親的。
打聽——是在提親之後一個了解對方的環節。如果是親上加親和友誼密切的家庭之間相互聯姻,這一環節就可以省略了。但彼此素不相識或間接相知而缺乏往來的,要決定婚事則必須通過打聽來了解對方的實際情況。打聽,漢族人大多通過“行當”聯繫,這些人既是同行,又有同鄉之誼,在信息溝通方面相對可靠。而滿族則通過旗人的牛錄組織,了解對方的情況,這樣做不僅要了解對方的實際情況,而且要防止族內通婚。
相看——又稱“相親”。在媒人的撮合下,由父母將情況轉告子女,帶有對方相片,如雙方都有意,即可提出當面相看,由媒人選定合適地點,使雙方見見面。也有通過逛廟會、游廠甸的機會進行。往往經過面相,如未發現本人有大的缺殘,就可以進行合婚。
合婚——在現在看來是十分可笑的事情,就是將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放在一起,請命相先生批示婚姻是屬於“上等婚”、“中等婚”,還是“下等婚”,再決定婚姻是否要締結。合婚,首先是男女的屬相上要合,否則,會立刻拒絕。當時,有一個指導合婚的歌訣:“羊鼠一旦休,兔龍淚交流,金雞怕玉犬,白馬怕青牛,蛇虎如刀錯,豬猴不到頭。”如果男女的屬相不合,一切皆無從談起,這種荒唐的說法,在當時無論旗人和漢人都深信不疑。如果合婚通過,下一步則可以進入婚姻的第二個階段了。
訂婚
老北京婚姻的第二步包括放定、過禮、通信、過嫁妝等環節,是婚事進行過程中的舉動。
放定——是訂婚的一種儀式,也叫下定禮。放定時需擇專日,通過媒人將男方交給女方的信物轉送女方,並更換雙方的庚帖。信物,一般是戒指、手鐲或小型金玉如意等,為男方認為貴重之物。庚帖,是書寫男女雙方生辰八字的摺子形帖子。一般使用紙店印好的龍風帖。龍鳳帖一份有摺子兩個;顏色不同,一紅一綠。紅色的屬男方,綠色的屬女方,上面印有黃色的龍風花紋,帖內正中並排分寫“乾造”男方和“坤造”女方的生辰八字。庚帖照例由男方備辦;請人書寫。寫庚帖人要求是"全福人”,又不是“四眼人”。所謂“全福人”是配偶健在的人,有子女者更好,但其妻如已懷孕,那便成了”四眼人”,就不合格了。在男方庚帖和信物送交女方的同時,媒人將女方庚帖帶回,便完成放定手續。放定儀式也可以由男女雙方共同商定選一家飯莊宴請大媒,雙方當面辦理,一併選定結婚吉期,再辦理過禮手續。
過禮——是男方將雙方商定的迎娶日期正式通知女方,並將新娘在結婚當天所穿戴的衣服首飾送交女方。另外備有送給女方的禮品。禮品有鵝酒雙鵝雙酒或單鵝單酒、鮮魚、豬腿、羊腿、糕點(糕點一般是龍風餅、狀元餅、水晶糕)等。鵝、酒、魚各占一抬,衣服、首飾也可用高抬抬去。高抬是用一張長方形的桌子,桌面四周圍以小欄桿,桌面下穿兩條棍,由兩人抬著。其他食品則用食盒,即長方形雙層大木盒·盒子置於木架之上,中穿一棍,二人抬著。在禮品當中,鵝是必不可少之物。漢族古老婚禮訂聘時就必須有鵝,因為鵝與罹同而大雁作為候鳥是守信用的代表,用代表雁的鵝作為禮物完全是為了昭信。滿族舊俗只送豬、羊、酒,入關後受漢族影響也接受這一禮俗。鵝一般是在市上雞鴨店購買,要純白色鵝背上和脖頸上要染成粉紅色,供過禮專用。上述物品由二位大媒(一位男媒,一位女媒)押送。女方收禮後,將衣服和首飾留給新人用,將肉類和點心大部分用於感謝兩位大媒,小部分分贈親友。至於那時鵝則售於雞鴨店,供過禮者購用。原來放定和過禮是分開進行的,後來合而為一,以圖簡便,再後來,將“通信”也放到定禮中去。
通信——是雙方決定結婚日期,一般多請算命先生來確定一個黃道吉日。
過嫁妝——是在喜期的前一兩天,女方將陪送給新娘的物品 送到男方。當時女方備辦的物品,一般有座鐘、撣瓶、帽鏡、茶葉罐、食品圈、茶具、盥漱用具、便溺用具等等,連同箱籠、衣服、被褥、首飾,個別人家還暗送木器家具。另外,還有一盞長命燈,也就是一盞銅或錫制的點燈草的燈台。運送工具有用高抬的,也有用“窩脖”(即用肩扛的僱工)的。用高抬的可分為三十二抬、二十四抬、十六抬,取決於女方的經濟條件。少於十六抬的,就找搬運工搬運。押送人員除兩位大媒外,女方還需男客二或四人陪同前往。嫁妝送到男家後,男方將物品妥善安置在新房,並請送妝的大媒過目。個別人家還找來吹鼓手,在新房外吹打,謂之“響房”。這些事情準備停當,婚姻就進入了第三步嫁娶。
嫁娶
老北京婚姻的第三步,包括迎娶、娶親送親、扶轎桿兒、見面分大小、吃酒開箱、拜客、回門等事,也是婚禮的高潮所在。結婚當天按當時習俗執行的禮儀,就是婚禮。“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在我國歷來把娶親辦喜事當成人生的一大樂事。為此男方主婚人都要出帖大請親友,註明為第幾男或第幾孫“授室”。迎娶儀式往往由專門的槓房進行操辦,為男家提供花轎、執事等。迎娶新娘用的轎子滿漢有所不同。漢族結婚用三頂轎子,一頂是紅緞繡牡丹彩風的八人抬花轎,另外兩頂一紅一綠,分別供娶親太太和送親太太乘坐。滿族人旗人結婚用一圾轎子,轎圍子不用彩緞繡花,而是清一色大紅喀喇呢的,俗稱“官轎”,娶親太太和送親太太不乘轎而坐轎車。因此,老北京人一看便知辦喜事的是旗人還是漢人。漢族迎親花轎前則有成對座傘、成對篩鏡,24名或32名吹鼓手(包括八面大鼓),外加清音。在前有各種旗幟,肅靜迴避牌、對扇,若干對金燈以及金瓜、鉞斧、朝天鐙等,最前為一對開道鑼。滿族迎親隊伍前則有牛角泡子燈10-40對,左佩弓右帶箭的乘馬箭手10人,反映了狩獵民族占老的習俗傳統。如新郎親迎,則另加綠緞繡花八人抬大轎一座,新郎端坐其中,行於紅轎之前。至於隨行人員,有大媒、伴郎、娶親的、贊禮的等乘車隨後,前往女方迎娶新娘。娶親行列到女方後,新郎拜見女方的父母,向他們各磕一個頭,稱為“謝親”。女方當日也要請女賓1人,男賓2~8人不等的雙數送新娘到男方,謂之“送親”。當新郎謝親完畢,新娘就要在送親人的護送下乘轎到男家。上轎之前,還得由迎親女賓給“開臉”,用紅線將前額和鬢角上的細發去掉,並蒙上紅蓋頭。做這些活動時,都由贊禮人邊唱賀詩,邊贊禮。如請新娘上轎,則贊“請新貴人登寶轎”,三請之後,由送親太太扶新娘上轎。新娘盤腿坐,落轎簾。新郎仍乘綠轎前導。新郎例穿民族所定的常禮服——藍色長袍、青馬褂,頭戴小禮帽,足穿青緞粉底官靴。迎親去時單披紅,到女方後,女方又請老年長親,為新郎再披一道紅,成為雙披紅;帽上插金花,來往都由伴郎陪伴。此外,滿族婚禮中,新娘坐轎而行時,其兄弟必須“扶轎桿兒”隨行,這也是純滿族風俗的特點之一。新娘到達男家進門前,新郎會手持弓箭,於新娘腳下虛晃三下,藉以驅除邪妖,之後新娘跨過火盆,方可進門。新娘所乘花轎直抬到禮堂前落轎,抽去轎桿。這時禮堂中央花燭高照,上面供著天地牌位,已由所請的“老壽星”男方的老年長輩上好香。供桌和花轎之問,左右各設兩把椅子,靠桌坐著兩位伴嫂,挨著坐的是兩位伴姑。這時送親人端過一個茶盤,內裝糖茶五杯。伴嫂伴姑每人一杯,餘一杯由送親人端著,掀開轎簾從轎內一過,算是奉給新娘的,之後再逐一將茶杯取回。伴嫂伴姑只接茶在手,並不飲用。送茶後,贊禮人贊“請新郎人華堂”,三請後,伴郎伴新郎進入堂中。贊禮人遂贊“向上打躬”、“向轎打躬”。新郎行禮後退出。這時贊禮人再唱詩讚,請新娘下轎。新娘便由送親人扶持下轎,站在供桌的左前方向,撤轎。再請新郎入堂拜天地,行三叩首禮。
禮畢起立。這時贊禮人贊“請老壽星祝壽”,三請後,老壽星登堂。由贊禮人遞過一個用紅紙包裹上插喜字的壽杖用秫秸稈製作。老壽星雙手捧壽杖先在新郎頭冠上叩三下.念“多福多壽多男子”;再在新娘鳳冠上叩三下,念“永富永貴永康寧”。老壽星祝壽後退出。這時贊禮人贊“夫妻對拜”。男作揖,女萬福。禮畢遂唱送新郎、新娘人洞房。這時用彩綢連線新夫婦,新郎倒退,引新娘人洞房,並肩坐於床上,謂之“坐帳”。坐帳時新娘坐上首,新郎這時用老壽星祝壽時用的壽杖挑下新娘頭蓋的蓋頭,新娘這時才露出真面目。然後,新娘和新郎要嘗嘗餃子和麵條,稱為“子孫餑餑’’和“長壽麵”,取子孫萬代長生不老之意。再由伴郎伴嫂各端著一個酒杯,請新郎新娘飲“交杯酒”。新郎新娘各沾一沾唇,換酒杯,新郎新娘再各飲一次。隨即換上兩小碗冰糖蓮子,如前互相交換著各嘗一些。於是“坐帳”禮成。新郎退出卸去花紅休息,老壽星送焚天地碼,拜堂之禮告成。至於鬧洞房,各地漢族花燭夜鬧洞房的習俗早就存在,北京漢族人家則此風不盈,旗人則絕無鬧洞房之舉。旗人家結婚,新房在結婚當天和以後的三到五日內是禁止進入的。
次日早晨,新娘要拜祖先定名分禮儀,俗稱“見面分大小”。盛妝的新娘要先向祖先牌位和公婆跪拜磕頭,然後再向兵他家中長輩磕頭。對於平輩的人則要作揖,唯獨對大姑子要墟頭,稱為“高見禮”。這一天,男家還要下帖子請女家來會茉,男家設宴四桌招待,這是正式的“吃酒”。新郎父母在席啊舉杯致賀,並謝女家。新郎則對每桌磕三個頭,漢族新娘一同叩首,而旗人新娘則不參與。女家人員大多只坐席而不飲食,由男家將這四桌酒席送到女家去。同時,女家來“吃酒”時,將衣料及其他諸物裝箱送至男家。等到吃酒完畢,即行“開箱”儀式。女家送來的箱子裡裝的大多是衣料、鞋襪、化妝器具、文房四寶等,“開箱”後,將這些物品分贈給男家諸人,作為新娘初人夫家的贈品。北京的旗人寧可“耗財買瞼”,非常重視“開箱”,不論女家經濟狀況如何,開箱贈物總是力求豐厚,以此掙足臉面。
一般來說,從過嫁妝、迎親到會親需要3天時間。這3天中.男家要搭喜棚,宴請賓客叫辦喜事。眾賓客、親友要出“份子”和送禮品表示祝賀。3天過後,新婚夫婦“回門”,雙雙回到新娘娘家。二人來到後,先拜女家祖先,次拜長輩,平輩互相問安。中午照例由女家盛宴款待,盡歡而散。這是新娘第一次回娘家,新郎飯後先回自己家,新娘過後也要回去。
“回門”以後,新郎的母親要帶著一對新人乘轎車“拜客,,或稱“謝客”。白族人(本家)開始,再為姻親,再後為諸友及參加婚禮的人家。拜客時,車上有人幫著拿紅氈子,每到一家,一進門就叩首。因親友眾多,拜客往往要連續數日,非常辛苦。拜客結束後,新人結婚也已接近一個月了。新娘娘家在女兒出嫁後一個月,便派人把女兒接回家,住上一個月,稱為“住對月”。在此期間,新娘還要領著新郎帶著雙份禮品回拜女方親友。至此,老北京的婚禮才真正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