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我國古代婚俗禮儀之一,這是為了招待客人所搭建的臨時性建築,也叫酒棚。它是喜事的門面,所以要搭建的講究、漂亮,突出喜慶氣氛。比如,窗櫃要漆成紅色,窗的四角要畫上彩色蝙蝠,這象徵“福”。娶親的人家窗正中要貼上雙喜字,嫁女的人家貼單喜子。門柜上都要貼上喜聯,諸如“天作之合”之類。
“喜棚”是娶、聘之日,給前來賀喜的親朋設座、招待酒飯的場所,因家境有別而各有特色。而“喜房”是新人拜天地、坐帳的屋子,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入。
老北京在娶、聘之日,還有許多說法。如果在家辦事,為了給前來賀喜的親朋設座,招待酒飯,要搭喜棚。辦大事的棚,搭的有體統,這是“門面”。喜棚按季節分有兩種:一是夏天的涼棚,其特點是高大的席棚上安有大型卷窗,根據需要,隨時可以用繩拉卷,以便通風。四周席壁上鑲有玻璃窗,以便透光。棚頂四周飾以各種彩色的掛檐。二是冬天的暖棚,其特點是在每座棚里用磚臨時砌一兩個火池子,生上煤炭;或者以兩隻大汽油桶製成的爐子,生上煤炭,火力極大,完全可以使棚內保持一定溫度。棚的出入口之處設有“避風閣”,可以避風。
普通喜棚是用布或蘆席搭成平棚,頂上安著欄桿,有兩面、三面、四面不等。欄桿為紅色,中間嵌有彩色花瓶,猶如古典樓閣上的裝飾,有木製和玻璃制的兩種。欄桿之下,圍以玻璃窗戶,視房屋院落形式,搭一面、兩面、三面、或四面均可,以使棚內光線充足。夏天,棚的北面朝陰處,多不再擋窗,以圖透風涼爽。玻璃窗均為紅框,四角繪有彩色的蝙蝠,取“蝠”的諧音為“福”之意,娶親的正中繪雙喜字;嫁女的正中繪紅色單喜字,這是漢族。而滿族人辦喜事,無論娶、聘,一律用單喜字。因為滿人認為,雙喜字是“奸”字的別寫,用來慶賀婚嫁不文明,不禮貌。
特別講究的喜棚,四周均做出廊子,甚至搭成兩層或三層樓形。掛檐的後邊,都安有玻璃製成的“垂頭”及“橫楣”,上面繪以精美的花紋圖案。棚頂的中心安有“天井”,形似覆盆,中間鑲嵌玻璃花飾,垂以纓珞,既美觀又能透光。棚內頂上四角,安上三角木框漆制的“雲角”(角形的雲朵),玻璃窗下,安上玻璃隔扇,上繪各種花卉、鳥獸等圖案。棚的出入口處,都安裝有拉手的玻璃門,與房屋殿宇建築一樣。有的大棚內中間留出一條或留出橫豎交叉的“十”字形甬路,兩旁或四處搭起約一米多高的木台,外圍有彩色欄桿,出入口處安有木階梯和扶手欄桿。台上設茶座、飯座。甬路直通喜房。同時,棚內四周有各式精美掛屏,上繪山水、花卉、鳥獸、人物,或寫意,或工筆,有如室內掛的字畫條幅。棚內外,凡能看到的樑柱、杉篙,均裹以紅布,棚中的地面上,鋪有紅氈或地毯。
棚口和大門都要飾以紅、黃兩色或紅、綠兩色彩球。有的則用紅、綠、黃三色,取“連中三元”之意。講究的則搭上以紅、綠、黃三色為主要顏色的花牌樓。通常是以竹竿和彩布紮成狀如佛龕的過道門,上邊往前探著五至七個“山尖”,每個“山尖”上垂掛著一串彩球,兩旁紅布立框上,飾以交錯著彩布條,成為菱形小格。每個叉點上均飾以不同顏色的紙花。
不論是否懸彩,習慣上一律在大門兩旁貼上紅紙金字或用毛筆寫著的“喜”字。漢人男方娶媳婦貼又喜字;女方聘姑娘貼單喜字。有的還要在大門、二門門框上貼喜聯,如“易曰乾坤定矣;詩云鐘鼓樂之”、“吹笙堪引鳳;攀桂喜乘龍”。橫批如:“天作之合”、“龍鳳呈祥”。
迎娶之日,早上喜轎鋪便將全部執事,如旗、鑼、傘、扇等以及轎子都在門外擺開,謂之亮執事、亮轎。講究的有頭天亮轎、亮執事的,甚至還有頭三天就亮轎、亮執事的。大門以內,二門以外,有火壺茶會,此是專為供給招待親友用水及茶具而設的攤子,有一檔至數擋不等。此外,有功名的家庭,還要將祖上的功名牌、萬民傘張開,立於前院甬路兩旁,藉以炫耀門庭。
其他相關
老北京在喜房的布置上也頗有講究。
新婚夫婦拜天地、坐帳的屋子,謂之“喜房”。它不同於後來結婚用的禮堂,這是個極為“神秘”的地方。通常都把正廳的東套間當做喜房,照例是把所有的玻璃窗都用紅繡片或紅布簾遮擋起來,房中設“天地桌”,圍上大紅緞子刺繡著鸞鳳合鳴的桌簾,供上“百份”(即天地爺與諸神的偈冊,半裝半露地插在一個紅燈花紙的口袋裡,頭一張是黃紙彩印銀臉的天地爺,挾在一個木質的神祇夾子上)。桌上設有裝有小米的木升一個,當做香爐(外貼紅紙寫的喜字);蠟扦一對,上插大雙包或小雙包的紅蠟(用羊油、燈草芯做的蠟燭,專門做祭祀之用),下邊壓著黃錢元寶等敬神的“錢糧”。桌上放著桃木弓、柳木箭、馬鞍、新秤桿(用紅紙包裹)、寶瓶、蘋果、胭脂等新娘入洞房時禮儀上的用品。對面炕上鋪墊一律全新,牆壁糊成四白落地,貼上紅色的喜字。地下滿鋪紅氈。
為避凶趨吉,一般人是不能隨意出入喜房的,根據命館星命家的勘定,要忌某些屬相。同時,除娶親太太、送親太太以外,其他任何婦女都不得進入喜房,以防“沖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