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百草堂為“中華第一龍”棲聖地。園內陽光充足,四季溫暖,流水淙淙,靈氣融融,脈正氣順。百草堂的主題是“神農醫藥文化與養生”。在百草堂構架的基礎上建成了“綠色生態養生園”,其主題是“綠色生態養生與平衡”。並在堂內建有以“神農本草與茶文化”為主題的荼草園。百草堂突出了“古”的特點,能品嘗“野”的味道。置身於回歸自然的環境,展現了花草樹木的誘惑,再創了大自然的新魅力。至此一覽,增添情趣、陶冶情操、改善性情、調節心態、美化生活、淨化心靈、豐富知識、鍛鍊身體、延年益壽、長命百歲。增強美的嚮往,拓展人的深層追求,充實人的精神世界。百草堂建築按“平衡”的原理設定,五行養生房按七星分布。花草樹木按生理配植,園林景觀天地造化,神農寶殿宏偉壯觀。花草樹分九個樹區,九個花苑。 始祖百草堂,國內首創、獨樹一幟。創出了“上下五千年,中華第一堂”、“華夏兩千年,中華第一殿”、“綠色生態養生園,中華養生第一園”三大業績。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炳森為百草堂題了堂名。始祖百草堂是由董事長管建平創意策劃建造的。
概況
始祖百草堂位於炎帝嘗百草處——長治市東部老頂山(原名百穀山)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區內,距市中心5千米,海拔1150米,森林覆蓋率達80%,占地120畝,利用總面積500畝,屬山地公園。是國際第一家運用易學、數學、五行學、醫藥學、旅遊學、園藝學、心理學、神秘學綜合設計的公園。主題是“神農醫藥文化與養生,”內分觀賞遊覽區、尋根祭祖區、生活體驗區。建有九個花苑,劃有九個樹區,主要建築有:神農大殿、議事堂、耒耜房、八卦五行運行圖、白沙帳、翠竹樓、地神閣、紫草園、黃龍堡、覓草亭、清風寨、石橋峪、太乙星亭、水母洞、養生閣、平衡石等。主要功能是:遊覽觀光、尋根祭祖、住宿休養、賞花品茶。設有快餐、沐浴、美容、美發、住宿、品茶、野餐、祭祀等場所。
神農寶殿
神農寶殿依山脈之走勢,據明堂之方園,定為乾山巽向,坐落在百草堂之中心建在三個梯形平台之上,坐北向南,由青松翠柏環抱。平台北寬25米,南寬30米,為天地之合數。南北長64米,為64卦數。寶殿東西長18米,為尊數“9”的重數,為太陽,南北寬8米,為陰的大數。陰陽平衡。殿廊寬1.5米,為八卦生成圖之橫豎斜相加數。總高12.5米,為至尊天數“九五”同“貫三為王”的“三”數之和數。大殿重檐廡殿式,木房外形,外柱為龍柏,內柱為龍槐,大梁為龍棗,下屋面為龍桑,上屋面為龍柳,牆體為銀杏。大殿基座為一米高的九州神磐台,用石530塊,象徵炎帝王朝530年寶座用石120塊,象徵炎帝執政120年。平台總用石磚960塊,象徵華夏960萬平方千米。議事堂為神農召見來使,商討大事之地,位於七星房之下、交換場之上。歇山頂殿堂,表石頂殿堂,青石築基柱,國槐造堂體,表面呈黃色,渾厚、威嚴、雄壯,為王權之象徵。
醫學理論
耒耜居據北斗之廉貞火星定位,紅木製作。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居室,下層為工具製作和存放之地。居外苦性花木從生,宜於心臟、小腸、舌、脈不適及署病、喜笑症、肺、大腸、鼻、皮毛、憂、煩躁者入住療養。
黃龍堡據北斗之祿存土星定位,純土修築,色黃,堡內外俱為甘性花木,宜於脾、胃、膀胱、耳、骨、恐、寒症者入住療養。
白沙帳據北斗之武曲金星定位,住房仿羊皮製作。帳外沙丘疊起,辛性花草叢生。宜於肺、大腸、鼻、皮毛不適、煩躁、憂愁、肝、目、筋、怒、風症者入住療養。
翠竹樓據北斗之文曲星定位,純竹製作,因竹依水而生,故以竹代水。樓周水相繞,竹荷生其間,宜於腎臟、膀胱、耳不適及寒病、恐懼者、心、小腸、舌、脈、喜、署症者入住療養。
青風寨據北斗之貪狼木星定位,純木構造,色青,寨內外遍布酸性花木,宜於肝、膽、目、筋不適者及風病、惱怒者、脾、胃、口、肌肉、濕症者入內療養。
荼草園據北斗之破軍金星定位,白石黃木結構。園外辛性花木叢生,宜於肺臟、大腸、鼻、皮毛不適及燥病、憂愁、肝、膽、目、筋、怒、風症者入住療養。
石橋峪據北斗之巨門土星定位,純石建設,色黃,峪內外皆是甘性花木,宜於脾、胃、口、肌肉不適者及濕病、思慮、腎、膀胱、耳、骨、恐、寒證者入住療養。
八卦氣化運行圖,位於白沙帳之左下方,根據八卦原理製作,以明天地陰陽氣化運行變動規律及息息相關之理。
太乙星亭據北極星而定位,為七星房之依託,亭身選黃琰砌築,金光燦燦,為黃帝之位。
覓草亭,石木結構,巨石飛來成奇形,下有空洞上似坪。
水母洞為公園來水之源,山高三丈六尺,方園七丈二尺,山頂有一天池,為儲水之地,水從山頂從西向東傾瀉而下,形成三丈六尺高、九尺寬的瀑布,瀑布後有一水簾洞,水母塑其中。
伏羲女媧交配圖,位於百草堂之西北角,石雕圖案。
另外,百草堂還有牡丹園、玫瑰園、菊花園等園藝區。
特色美食
神農百草宴是根據《神農本草經》所到藥材種類,運用《黃帝內經》養生原理,依據《本草綱目》的食物藥性,吸取宋、元、明、清的藥膳方譜精華,選取百種天然綠色食品,採擇中華藥膳的傳統配方,以藥物和食物為原料,將中國傳統的醫學知識和烹調技術結合,經過科學烹飪加工製成的具有食療作用的膳食。藥借食力,食助藥威,既有美味可口的營養價值,又有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的功效。是一種兼有藥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食用它,即有生理上的感受,又有心理上文化上的享受,實為防病治病的一種膳食文化藝術。
根據現有條件,收集製作了一百種菜餚、粥食、湯羹 。主要功能是美容養顏、滋體強身,保健益壽三大類供遊人享用。
神農氏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遠古人民過著採集和漁獵的生活,他發明製作木耒、木耜,教會人民農業生產。反映中國原始時代由採集漁獵向農耕生產進步的情況。又傳說他遍嘗百草,發現藥材,教會人民醫治疾病。
繼伏羲以後,神農氏是又一個對中華民族頗多貢獻的傳奇人物。除了發明農耕技術外,還發明了醫術,制定了曆法,開創九井相連的水利灌溉技術等。因為他發明農耕技術而號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赤帝、烈(厲)山氏,則又成了與黃帝相爭天下的首領。長期以來,對於神農氏是否是炎帝這個問題,一直懸而難決。
傳說神農一生下來就是個“水晶肚”,幾乎是全透明的,五臟六腑全都能看得見,還能看得見吃進去的東西。那時候,人們經常因亂吃東西而生病,甚至喪命。神農為此決心嘗遍百草,能食用的放在身體左邊的袋子裡,介紹給別人吃,用作藥用;不能夠食用的就放在身體的右邊袋子裡,提醒人們注意不可以食用。